业内大咖齐聚兰山法院,为破解送达难支招,听听他们怎么说……

编辑:鲁南网 发布时间:2018年06月12日 阅读 383

6月7日,由人民法院出版社、中国审判杂志社、山东省临沂市中级人民法院主办的“科技助力、创新机制、破解送达难”座谈会在兰山法院召开。

       来自最高人民法院、山东省高院的有关领导,人民法院出版社、《中国审判》杂志、新浪司法频道的媒体专家,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多家中院、基层法院的业界代表齐聚兰山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民事处处长吴兆祥出席座谈会

 围绕如何破解“送达难”,与会人员分别就优化送达机制、完善送达立法、统一送达标准、借助科技力量、发挥社会合力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

 

座谈会召开前后,与会人员现场观摩了兰山法院。

观摩兰山法院

在座谈会召开前,与会人员现场观摩了兰山法院的“集约送达一体化平台”。

与会人员充分肯定了兰山法院在破解送达难方面取得的工作成效和突破创新,高度评价了该院送达团队模式和“集约送达一体化平台”建设。

会后,与会人员到兰山法院半程法庭和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观摩调研。

 


座谈会现场

致辞

临沂市中院副院长吴清林

 

人民法院出版社总编辑助理韦钦平
主持人

 

《中国审判》杂志社常务副总编辑高绍安
汇报发言

 

临沂市兰山区人民法院院长王胜

 

2016年4月兰山法院率先在诉讼服务中心设立了山东省第一家送达工作室,2017年7月机关团队重组后,送达工作室改为送达团队。2018年3月,又在送达团队的基础上成立了“送达指挥中心”。

送达指挥中心下设9个送达小组,每个小组由2-3名法警组成,配备车辆及单兵、执法记录仪、手机APP、相机等设备,担负着全院各审判执行团队各类法律文书的集中送达工作;承担对邮寄送达、公告送达、公证送达的审查发布工作,并及时跟踪送达进程。

 一、集约化管理

兰山法院2016年收案32386件,结案31113件;2017年收案39043件,结案37492件;截止到2018年5月31日已收案20028件,比去年同期增长25%。我院首批员额法官60名,为剥离法官事务性工作,我院成立专业化送达团队,由专人专司集中送达,从线上、面上多层次统筹安排,科学理顺送达流程,合理分配,节省时间、人力、物力,避免重复劳动。

二、智能化流转

 2017年,我院自主研发了文书送达系统。该送达系统由“任务发起、任务分配、掌上终端”三大部分组成。该系统以法官为中心,由法官发起,法官跟踪,法官确认,完全实现了送达文书的线上流转,并全程留痕。送达指挥中心收到法官发起的送达任务后,将送达任务通过系统自分配给送达小组,送达小组通过手机APP送达软件接收指令,输出系统自动生成的送达文书,统筹路线,实施送达,并将送达现场拍照录像,实时传回送达指挥中心。

三、一体化平台

研发语音留痕系统,法院工作人员与当事人通话录音自动存储至案件管理系统并通过12368短信及时向当事人推送送达文书相关内容,且自动生成电子存根,便于当事人查证。

创新使用微信送达、网络公告送达、公证送达等新型送达方式,这些创新送达模式,作为传统送达方式的补充,全部纳入平台统一管理,构成了兰山法院集约送达的一体化平台。

四、可视化流程

整个送达任务的发起、实施、结果等流程节点,均在指挥中心平台中实时在线,同时自动推送至相关案件系统中,便于承办法官清晰掌握。送达系统和EMS邮政快递数据对接,指挥中心及时跟踪邮政快递送达进程。 

 

面对新的司法形势,我们的探索还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我们期待以本次会议为契机,认真听取各位领导、专家的真知灼见,开拓思路、找到不足,力争为早日解决“送达难”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主题发言与经验交流

最高人民法院立案庭登记三室主任李志强

解决送达难,除了我们所做的内部管理,技术手段的创新,可能更多的还要有一部分精力投入到制度建设上来,当然最理想的是修改法律,希望法律突破能有进展。

最高人民法院信息中心干部闫纪铮

去年10月份,最高人民法院信息中心许建峰主任来兰山法院调研过,对兰山法院的信息化建设给予充分肯定。具体到送达难,可以做实传统渠道,让当事人信息全国共享,比如通过案号关联,兰山法院成功送达的信息可以被全国的其他法院合理利用,为这些法院的后续电子送达、司法送达打下技术基础。最高人民法院信息中心也将逐步完善有关送达方面的全国统一平台,力求做到信息共享,为破解送达难问题提供多方面支持。

新浪司法频道副总经理王卓异

无论是最高人民法院还是基层法院都在建设过程中把送达难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来攻克。希望社会化资源和网络化联盟能够真正帮助法院解决送达流程上的一个又一个难点,成为司法辅助事务上的创新突破,让诉讼更轻松,让群众更满意。

福建省平潭综合试验区法院法官助理翁奇震

平潭法院与平潭综合实验区市场监管局共建了“企业送达信息共享机制”。借助该机制,法院通过工商登记或者其他依法登记、备案中的住所无法联系到的企业,市场监督管理局将该企业列入经营异常名录。通过信用惩戒的方式促使企业配合法院送达。

山东省高院立案庭副庭长单明

兰山法院围绕以法官为中心完善机制解决送达难,借用信息化手段替代人工,出发点和定位是准确的,运行效果非常突出,特别是对法院内部的管理运行、对当事人直接送达,以及对送达证据保存的效果都非常明显。送达流程的设计非常精巧,每一个细小环节中都体现了对法官、当事人的双向服务。

针对破解“送达难”,提几点建议:一、加强立法,统一具体标准。二、扩大送达方式和途径,用好送达地址确认书。三、加强送达信息采集,完善大数据应用。四、探索送达工作外包,借助社会力量及科技手段。

山东省高院信息中心高级工程师李润海

全国法院的信息化在最高法院和最高法院信息中心的引导下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兰山法院在立案、送达、执行方面都和其他法院不一样,工作模式很好,信息的充分共享,例如:收转柜、立案系统的智能化。对于任何一个法院,信息化征程是永远在推进的,是做不完的工作,正如一句话说的,“你知道的越多,不知道的也就越多”。

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法院院长李清杰

兰山的经验在我们沈阳和平区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兰山的经验不是单一的经验,而是系统的经验,站位高,谋划好,格局大,眼光远,值得学习。兰山法院想尽办法服务群众,让群众感受便利;创新提升质效,颠覆工作模式,效果很好,服务审判执行很有说服力;智能提升,强化技术应用,决策团队和实践团队的需求指引了技术的方向,踏踏实实步入了正确道路。

安徽省黄山市中院副院长郑刚

法院面临两难,执行难、送达难,全国都对集约送达推广,北京有“七位一体三化统筹的经验”,今天到了兰山法院,看了集约送达一体化平台的运行,感到非常震撼。

关于送达问题提几个建议。一、在送达方面,法院往往处于被动的角色,如何把法院的被动角色变为主动角色,在立法上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修改。二、当事人代为送达的机制,签订原被告互为送达意向书,原告给被告送,被告给原告送。签收主体应该扩大,家属也能签字,其他有关系的亲戚,包括单位的同事,都可以。三、构建集约化送达网络,网络化的联络员、送达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可代为送达。

黑龙江省抚远市法院党组成员祝令合

我一直认为法院送达不仅仅是送达程序的问题,因为送达关系到到立案、审判、一直到执行全过程。在我看来,每一个成功的事业的背后,都需要一个智能系统和大数据支撑。

山东省高院民一庭副庭长陈东强

目前,最有效的方式是加强电子送达,要求当事人提供微信、邮箱等电子送达地址,进行网上送达。但是,也应注意网上送达可能存在侵害当事人权益的情形,因此要制定相应措施和预案,如建立收到信息后的回复机制,未回复的进行重复发送和电话提醒。这样,既防止当事人恶意躲避送达,又能保障当事人程序权利。

威海市环翠区法院审委办主任刘炳杰

环翠区法院和兰山法院做的是两个不同的点,兰山法院是内部信息化技术,环翠法院是推行了一个网格送达。环翠法院依托社会工作部门建立了网格,每个网格配个陪审员。我们研发了一个系统,当审判法官、执行法官要推送送达的时候,平台推送给网格陪审员,陪审员帮忙给送达。送达成功率比别处高,在50.1%,不过不如兰山法院高。如果两个法院的做法结合的话,有利于解决送达难。

兰山法院党组成员、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王永涛

解决送达难,除了借助公证、网格员、工商部门及其他大数据平台等社会力量外,还有一种力量就是就是借助当事人自己的力量。

从兰山法院的案件看,60%案件都有律师代理。律师不同于普通群众,他们有行业规范,如何发挥他们的职能?我们是否可以借鉴国外送达方法,比如可以委托或者授权律师实施送达,让案件代理律师参与到送达活动中,充分调动律师的积极性。为了完成自己代理案件的送达,律师往往会积极动用各种社会资源达成目标。兰山法院去年推行了律师调查令制度,运行效果很好,非常受律师欢迎。建议在送达这方面,立法上也能够突破。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民事处处长吴兆祥

今天四级法院坐在一起,共同研究一个主题,就是用科技助力、创新机制破解送达难的问题。

关于送达难问题,可以看到民诉法里面是有所改进的。首先承认了电子送达。今天也看到了兰山法院在这方面的创新和进步。

解决送达难是有办法的:一个是向社会要力量,另外一个就是集约化管理。现在已经是信息化的时代,依靠信息化技术能解决很多问题。最高院智慧法院现在到3.0,互联互通互操作。

兰山法院在集约送达和向信息技术借力方面都做出了很好的探索。我们要积极总结推广,努力为审执一线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支持。 

 

参会嘉宾

山东省高院立案庭法官助理李晓云安徽省黄山市中院法官助理汪权峰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法院办公室主任祖洪波重庆市荣昌区法院立案庭庭长陈莉临沂市中院诉讼服务中心主任王健青民一庭庭长杨华雁、研究室主任邵泽毅、信息中心副主任孙杰等领导专家参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