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直播、商超助力张家棚山楂 未来走“线上线下”销售模式

编辑:鲁南网 发布时间:2020年09月23日 阅读 232

        9月22日农历秋分,中国农民丰收节。平邑县铜石镇“沂蒙山楂第一村”张家棚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山东朱老大食品有限公司、临报优品、美家买菜、网大电商、河东吾悦广场、晴云轩智慧联盟深入山楂林现场,感受该村独特的山楂品质,助力张家棚的父老乡亲们健步走向小康生活。

        “哈喽,小可爱们,我现在正在平邑县铜石镇的张家棚村,这里是‘沂蒙山楂第一村’,漫山遍野都是红彤彤的大山楂,不光好看更好吃,我已经替你们尝过了,真的非常好吃,想购买的小伙伴不要着急,点击下面链接就可以下单了。”网大电商的女主播一开播,就有不少市民抢购,短短十几分钟,就卖出了数百斤。一直以来,张家棚村村民只顾着埋头种山楂,却不懂如何包装和推广自己,甚至都没有尝试过线上销售,网大电商女主播现场给开通的购买链接,一时间引发市民购买热情,村民们初尝线上销售的甜头。

        直播现场搬到了山楂树下,于是女主播也将村支部书记田柱德拉进了直播间,让他现场向网友推介张家棚的大山楂。火红的山楂,质朴的面孔,引得网友们纷纷为山楂发展建言献策,其中最多的就是建议张家棚村尽快建立网上销售渠道,探索“线上+线下”的销售模式,让大家随时可以买到这么好吃的山楂。听了网友建议后,田柱德表示立即就办。

        临报优品电商平台负责人张志强看完张家棚的山楂品质后,也赞不绝口。张家棚村种植的甜红子、黄山楂味道甘甜,可以当水果吃,未来可重点推广这两款山楂,让咱临沂市民也可以品尝到这么好吃的山楂。临报优品是临沂日报报业集团主打的移动资讯电商平台,聚焦“品牌、品质、品味”,网汇优品好品、优质服务;聚力品牌策划、视觉包装,让更多临沂好品走出沂蒙山,让千万消费者吃到来自沂蒙山的好味道。

        漫步山楂林,河东吾悦广场东方城超市水果采购负责人苗唐山、晴云轩智慧联盟创始人吴晴表示,回去后,他们将带动更多的企业家到张家棚考察山楂产业,帮助农户和企业对接,将山楂推向全国,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惠农助农。

        张家棚村这个依山而建,又因山楂而闻名的村落,相信在各方的助力下,“沂蒙山楂第一村”的山楂产业将会实现更深更远的发展。

        朱老大糖葫芦掌门人朱呈镕现场支招

        小山楂也能做大市场

        “我就喜欢山楂,我对山楂有感情。”一进张家棚村,看到红彤彤的山楂,朱呈镕就感叹说。

        随后,当村民现场熬糖做糖葫芦给客人品尝时,她又忍不住拿起工具现场操作起来,“小山楂也能做大市场,糖葫芦也要创新,你看这个熬糖就很有学问,熬到什么火候都得有数。”

        漫山遍野的山楂,热腾腾的糖稀,不禁让朱呈镕触景生情,她向村民们讲起自己结缘糖葫芦的创业故事。1999年10月,朱呈镕到偶然路过一片山楂林,看到有个老农正流着泪山楂树,而树上的山楂已是红通通的一片。老农告诉她,山楂目前才卖到2分钱一斤,因为赔钱,他只好把树都了,想改种别的作物。

微信截图_20200922210245.png

        朱呈镕于心不忍,竟然冲动地当场决定要买下老农的9000公斤山楂!她一下子买这么多的山楂怎么可能卖得掉,为了不让这堆山楂一起烂掉,无奈之下,从来没做过糖葫芦的她,只好学着用这批山楂做起了糖葫芦。为此,丈夫气得把她“赶”出了家门。父亲更是气的大骂,“咱老朱家前五辈子就没有卖糖葫芦的,你也不嫌丢人……”

        就这样,朱呈镕搬出了家,开始了“山楂突围战”。用了将近3个月的时间,她终于做出了自己的优先批无核冰糖葫芦。当年,朱呈镕注册了“朱老大”"的商标,将糖葫芦当成了一项事业来做。“朱老大”的名声很快就在临沂的大街小巷以至省内外的大中城市纷纷叫响。

        说起那段故事,朱呈镕感慨万千,今天她还专门带来了自己的朱老大糖葫芦请村民们品尝,并鼓励张家棚村村民将山楂产业做大做强,拓宽发展路子,将产品进行深加工,早日在全国打响品牌。

        当天,朱呈镕还走访了79岁老支书田加富、62岁老退伍军人,了解他们的生活,并送上了节日的祝福。

        张家棚山楂为啥好吃

        张家棚村处于四面环山的山间小盆地当中,只有东北方向有一出口,与外界相连。村南面是“沂蒙七十二崮”之一的吴王崮,东面为齐台子山,北面是营子顶,西面是鹰脖子山和瓢头子山。有一季节性河流沿村而过。

        山楂喜阴,张家棚村光照时间短,除了独特的气候条件,这片山还给了张家棚村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土质,成就了村中品质独特的山楂,个大、微甜、产量高,耐存储,被誉为“沂蒙山楂第一村”。

        从贫穷到富裕

        村民说日子越来越红火

        “这个品种是大棉球,现在能卖到两块钱一斤,主要是做罐头和糖葫芦。”张家棚村村民石京波正在山坡上采摘自家山楂,他告诉记者,他种了6亩多山楂,一年能收入五六万块钱。

        以前,无论是丰收还是不丰收,村民都是愁苦的,丰收了,因为大量天然无公害的水果无法及时运输出去,不得不眼看着它们腐烂在自己面前,不丰收,他们的日子会更加贫穷与辛苦。

        尤其是当村民突然生病的时候,也是全村人最痛苦的时候,沿着蜿蜒、陡峭而又充满沙砾与石头的山路,一路抬着担架向着山下的医院奔走,往往因为失去最宝贵的抢救时间。所以村支部书记田柱德一上任,首先想到的就是带领村民们开山、筑桥、修路、开通沟渠、兴农业。路修好、桥架好后,又引来大金星、歪把红、棉球等山楂的优质品种。这些优质的山果,一被运出大山,便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让张家棚村的山楂也成为了地标性的产品,久而久之,人们就送张家棚村一个美称“沂蒙山楂第一村”

        “村民收入增加了,村里环境好了,这几年又修了路,来我们村游玩的游客也越来越多了。”石京波细数着这几年来村里的变化,从贫穷到富裕,从富裕到振兴,张家棚村的日子也越来越红火。

        “百年山楂王”见证山楂种植史

        在半山腰处,有一棵老山楂树,枝干苍劲,绿意盎然中红果团簇。村支部书记田柱德告诉记者,村里没有人知道这棵野山楂树的年龄,村里70多岁的老人回忆,在他们很小的时候这棵山楂树就已经这么粗了。

微信截图_20200922225343.png

        “这棵树我们一直保留着,细心照料着,还在老桩上对它进行了嫁接,让它结出了新果。”田柱德动情地说,“这棵老山楂王见证了我们张家棚村山楂种植史,时刻提醒我们要靠勤劳的双手致富,不能忘本。”

        山楂红山村美了

        古村落的人气越来越旺

        从平邑县铜石镇驻地驱车一直向南,约20分钟到达铜石镇张家棚村。漫步在这个群山环绕的小山村,“沂蒙山楂第一村”的长幅壁画首先映入眼帘,拾级而上,道路干净平坦,石头墙、山楂林、古村落等元素,打造出韵味十足的怀旧村落。“村子没有大拆大建,在原貌的基础上进行修建。”张家棚村党支部书记田柱德说,山楂红了,山村美了,古村落的人气越来越旺,乡亲们的腰包鼓起来了。

        大小吴王崮、张家棚旧址、牛角千层梯田、崮上人家……张家棚村立足多个特色旅游景点,深挖旅游资源,多次赴外地考察学习借鉴旅游规划、旅游开发等先进建设经验,充分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2017年,村里成立了张家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负责全村旅游项目的开发和运营。”田柱德介绍,2018年,累计投资60万元建设了2处停车场、漫步休闲街道,粉刷墙体5000余平方米,建设了公共卫生间、游客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修复张家棚遗址,建设咖啡馆、农家乐、民宿、特产店等经营场所,村集体收入增加8万元。

        此外,张家棚村还是铜石镇全力打造的集果品采摘、休闲观光、避暑度假于一体的国家AA级自然生态景区彭泉风景区精品旅游路线的亮点村。该景区群山环抱,植被茂密,空气清新,风光旖旎,山、水、庄相映生辉,构成了一幅静态与动态相协调、自然与人文浑然一体,风格独特的生动画卷。如今,张家棚村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一路高歌。

        临报融媒记者 付茜 张丽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