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付费内容物非所值 高价课程遭低价打包贩卖 讨论群组暗藏低俗内容 知识付费产品市场陷“内忧外患”困

编辑:鲁南网 发布时间:2017年06月20日 阅读 341
 

制图/高岳

  调查动机

  最近一段时间,《新华字典》App使用模式引发不少讨论。在此背后,则是对市场越来越大的知识付费产品诸多问题的思考。自2016年起步,到如今发展迅猛,知识付费产品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法制日报》记者进行了一番调查。

 

  近日,正版《新华字典》App上线,人们却发现,每天只能免费查两个字、超出后跳转到需付费40元页面的情况。对此,商务印书馆数字出版中心相关负责人向媒体回应称,这是综合很多因素考虑的结果,也是经过长期论证的。

  在网络时代,知识免费的观念似乎正在渐行渐远。然而,当知识付费真正出现在人们面前时,一些问题也不期而至。

  有付费内容不划算

  记者注意到,一些知识付费平台上有不少美妆类课程。

  记者花9.9元购买了某美妆课程后发现,整个讲解过程比较详细,图文并茂,也具有可操作性,还可以在线交流。

  然而,对于中国政法大学新闻系研究生张欢来说,类似的体验则有些欠佳。

  “最开始接触的知识付费App还是挺专业挺管用的。无论是通过自己提问的方式还是围观的方式,真的能接触到一些大咖,得到很多新的观点,开阔视野。从2016年开始,知识付费越来越火,但我发现也有些乱了。”张欢说。

  张欢曾抱着好奇的心理,下载了某个知识付费App,然后付费参与了其中的两个项目,分别是19.99元的美妆课程和9.99元的美体课程。

  “在这个App里,领域划分得比较细致,看起来比较正规专业,但直到用起来才知道其实是‘暗流涌动’,进到群组中更是感觉名不副实,里面全是广告和推销。美妆版块主要介绍自营的整容项目、美体版块则在为某个减肥产品做广告。因为付费参与话题的人都可以发言,所以整个讨论组几乎变成了营销平台。我真感觉这个钱白花了,但是又没有申诉的地方。”张欢说。

  在张欢所说的知识付费App某个话题的讨论区,记者确实发现了上述情况,其中有做广告的,还有拉人做微商的。

  张欢告诉记者,在有的平台上,还有一些限时免费的话题,其实都是噱头。比如说个性测试或是心理测试,当用户作答完想要知道答案时,提示还需要付费,总是给人一种上当的感觉。

  北京化工大学法学研究生、兼职辅导员赵先生也曾使用过两个知识分享平台,他对记者谈了使用感受。

  “首先是有的内容链接胡乱跳转。上周,我在某个App偶然浏览到一个19.9元的付费话题‘怎样保持健康的家庭理念’,点开后却跳转成了‘怎样做一个冻龄女神’。”赵先生说。

  赵先生提及的一个问题是,“内容定价规则模糊”。

  “现在很大的一个问题是,对于某个内容、话题如何定价的规则不甚明确。尤其是出现了某个热门话题后,相关付费问答就会非常火爆,但定价也是五花八门。比如,上次北京房地产调控政策出台后,在各个平台进行房产投资咨询的人非常多,付费从10元到500元不等。作为消费者,并不知道这个定价的依据是什么,不知道到底是按照回答的字数还是受询者的名气来定价。”赵先生说。

  赵先生告诉记者,虽然每个问答下都会显示已有多少人付费或围观,但是这种人气并不能完全说明内容质量,因为评级和人气据说都可以靠水军刷出来。在很多时候,消费者付费后是否能获得物有所值的知识,完全要看自己的运气。因为无论人家是怎样回答的,在选择付费的那一刻,交易就已经结束了。

  赵先生认为,这对消费者来说是不公平的。“比如说,上次我花了199元在微博平台对某位房产分析师进行提问,想了解我中意的3套房子哪个更具备投资价值。可是,这位分析师给我的回答却跑偏了,他只是给我解读了一遍政策。最后,我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但是围观的人还是很多”。

  张欢认为,知识付费出现一些状况与平台监管不力有关。知识付费分享平台变成了营销据点,没有畅通的申诉渠道,这对消费者来说不公平。如果知识付费平台一直保持这样的状态,不利于这个行业的健康发展,会葬送真正的优质资源。

  付费内容被低价出售

  对于知识付费而言,除了内部面临的问题,来自外部的风险也不容忽视。

  乐视影业运营部员工李先生也是知识付费的资深用户,他告诉记者,现在知识付费平台的版权正受到威胁。

  “直接从App购买课程价格比较高。有段时间,我非常喜欢喜马拉雅和知乎的付费课程,但是全部听下来可能要500多元,于是我便去某电商平台搜索,发现有商家打包售卖喜马拉雅、知乎、网易云课堂和‘得到’的全部课程。”李先生说。

  据李先生介绍,在这家电商平台上,“得到”课程专栏只要40元,其中包含29类内容;“知乎”专栏30元,包含210类内容;“十点课堂”中有7类内容;喜马拉雅的课程分类遍布商业财经、营销创业、职场提升、个人成长、亲子育儿、外语学习、情感心理、演讲口才、古典诗歌、小说评书、超级大脑、艺术音乐、初高中辅导、读书、古典国学、健康养生及其他共17类,有200项具体内容。

  “将以上所有内容全部打包只要150元。付款后,店家会在后台发来百度云链接,消费者自行保存下载即可。”李先生说,店家会根据官网内容不断进行更新,宣传所谓的“售后服务”有保障、物美价廉。

  记者在上述电商平台上发现,确实有商家在售卖付费课程。

  以某知名经济学教授的课程为例,在知识付费平台上的售价为199元,而通过电商平台,商家却以不到20元的价格售卖。

  “包括现在的微博问答也是这样,围观虽然只要1元,但其实很多网友在原提问页面评论中已经把答案以截图或者文字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样其实连1元都不用花就能知道答案。除此之外,一些网络商家都在卖各个App的开源码,低价购买后可以在App进行围观和提问。”李先生说。

  婚姻话题内容露骨

  在采访中,还有用户向记者反映,有些知识付费平台的栏目设置为某些低俗活动大开便利之门。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用户称,“我曾经浏览过某个App,虽然也是知识付费分享平台,但用过就知道其实另有玄机。比如搜索某个话题后,会出现讨论的群组,可以通过付费后加入,其中有些都与性、情色有关”。

  记者在上述用户提到的App,以“恋爱”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发现了一些讨论群组。记者选择了一个围绕主题描述比较露骨的讨论群组。在扫完二维码后,记者加入一个微信群,群主让记者免费“体验”10分钟,如果想留群中则需要经过“核查”(展示自己的朋友圈、报姓名、年龄、所在地、照片——记者注),并交会费88元。

  在体验过程中,记者发现,群里讨论的内容比较露骨。由于记者没有发信息及缴费,体验10分钟后被群主移除群聊。

  记者注意到,不少知识付费平台都会设置类似婚姻、两性一类的栏目。这种栏目下的付费话题一般都比较开放、露骨。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张欢为化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