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金焱:山东供给侧改革的经济金融视角

编辑:鲁南网 发布时间:2018年05月30日 阅读 301

   作为一次系统性的改革实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和领域,既需要以市场为核心引导各类资源流向符合改革趋势和发展方向的领域,实现四化建设的新突破,又需要注重发挥金融“活水”的作用,做好金融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适宜的金融环境。

  山东经济总体呈 “五重”特征

  当前,山东省正处于从经济旧常态向新常态转型的关键时期,经济运行呈现出“五重”特征:一是资源丰富,但结构偏重。从工业结构看,山东工业产出大,占了全国的八分之一,2016年,山东工业销售是15万亿元,全国是11,5万亿元,这个比重是很高的。但传统产业和重工业占比过重,传统工业占全部工业的70%、重工业占全部工业的70%。而以汽车、通用设备、专用设备为代表的新工业尽管保持了较快增长,但占比依然较低,增加值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的比重不到30%。从产品结构看,山东省产业、产品很多处于价值链中低端,最终产品、名牌产品、高端产品占比低,初级产品比重高,竞争力整体不强,导致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出现困难。

  二是民营经济占比低,国有经济占比过重。山东民营经济市场主体户数偏少,资本实力不强,从业人员数量较少这些问题依然突出,而国有经济占到全部生产总值的一半左右,民营经济活力不足。

  三是区域发展不够协调,区域差距过重。省内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特色不明显、定位不准确等问题突出,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成为制约山东竞争力提高的一大障碍。如2016年东部地区的东营、威海人均GDP分别达到19万元和11.6万元,而鲁西南地区的临沂、菏泽人均GDP仅为3.8万元和3万元,区域间经济发展差距过大。

  四是自然环境约束问题突出,环境污染较为严重。当前山东省大气、水、土壤等污染问题还比较突出,钢铁、水泥、玻璃、有色金属、化工等大气污染重点行业排放较高,水资源利用和保护、建设用地总量等环境约束明显增强。

  五是地方结构性债务风险、金融风险特别是担保圈风险等防控压力较重。目前,全省宏观杠杆率仍在上市,金融风险继续呈易发高发态势,不良资产风险、流动性风险、债务违约风险均有所体现,尤其是大企业担保圈和不良资产风险突出,国有银行不良贷款居系统前位。

  山东经济存在的“五重”特征是由需求侧改革向供给侧改革转型过程中相关问题的具体呈现。在供给侧改革过程中,如何把经济结构调整好、把中高端产业发展好、把新增长点培养好,通过这一轮改革实现经济转型升级是当前发展的主要任务,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牺牲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放弃部分发展成果,以“积极有为”的经济增速下行换取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以要素资源在行业间的重新“洗牌”换取要素使用效率的改进。

  改革助推“四化”实现新突破

  推进品牌农业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新突破。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经济会议明确提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狠抓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创建。品牌农业,就是以品牌建立和综合运用为基本标志,以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的全面改造为保障,以强化差异和特色竞争力为重点,以寻求产业市场优势和超额利润为目标的现代农业形态。打造品牌农业,是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先导力量和重要引擎,也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品牌农业是大农业的概念,不仅仅局限于生产领域,包括了农业的生产、加工、储藏运输、营销等领域,实现了一二三产的有机融合,拉长了产业链条,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据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调查显示,通过实施品牌农业战略,可以提升产品溢价30%左右,实现了质优价高。目前,山东农业增加值居全国前列,食品生产占全国六分之一,出口占四分之一,2016年全省发布了省级农产品整体品牌(首批认定11个区域公用品牌、100个企业品牌和20家品牌产品专营体验店),品牌农业取得了积极发展,但是,有影响力的农业品牌数量仍然偏少;山东省农业相关的上市公司仅有10家,上市公司数量仅占全部农业板块上市公司的11.4%,与山东省农业产值份额不相匹配。因此,应当加大对品牌农业的支持力度,完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开展绿色生产和高效特色农业,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农民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的收益,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步伐。

  实施“双轮”驱动战略,推进工业化取得新突破。在全球化的格局下,要充分发挥山东省的比较优势,引领中国在全球产业发展中占据市场份额,实现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打造创新驱动、信息化型产业发展格局,实现中国制造2025战略和工业4.0。在这个长期的过程中,我省需要从存量和增量层面“双轮驱动”,有针对性的推进改革。在存量上,应继续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促进钢铁、水煤炭等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对传统行业实施高水平的技术改造,促进制造业由低端向中高端转变,培育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在增量上,应通过发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以轻工、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物流、电器制造、绿色食品、海洋产品、节能环保、医药、新材料、现代农业等新兴产业为突破口,引导各类资源和要素流入新兴产业,加快中高端转型产业的发展步伐。

  抓住“互联网+”和“网络强国”发展的战略机遇,实现信息化的新突破。从当前看,山东省信息化已经落后于部分发达省份,尤其是“互联网+”发展落后于东部发达省份。据《国家信息化发展评价报告(2016)》测算,目前山东省信息化水平排在全国第7位,位列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福建之后。因此,山东要利用好“互联网+”“网络强国”的战略机遇,重点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制造、云制造等模式,依托现有优势产业,使现代信息技术成果与产业发展之间形成“化学反应”,改造优化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业态,激发创新活力、建设创新型经济,实现占领未来全球产业制高点。夯实山东省互联网基础设施,深化互联网普及大行动、两化融合深度行等活动,将互联网作为服务“双创”的服务平台和共享平台,鼓励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发展“双创”网络平台。

  以人为核心,实现城镇化的新突破。新型城镇化集增消费、扩投资、聚产业、促创新于一体,对扩大内需具有综合效应。从当前看,山东省城镇化水平要落后于广东、江苏、浙江等发达省份,2016年,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9%,而户籍城镇化率仅达到49%,城镇化水平不高。因此,应当全面推进“两区一圈一带”协调发展战略,加强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强城市地下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重点城市人口吸纳能力,促进城市集约化、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放开落户限制,加强教育、医疗、社保等领域的公务服务投入,使更多农村人口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公共服务。同时,继续引导和鼓励各地加快“三个市民化”进程(外来务工人员市民化、城中村和城边村原有居民市民化)。完善住房保障制度,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做好棚户区改造,为新市民购买和租赁住房提供服务,支持居民自住房需求。

   “点面结合”实施金融业供给侧改革

  构建与山东区域战略相匹配的金融发展战略。推进区域战略与金融战略协调发展应结合产业结构、转型压力等实际,以细化落实“金改22条”为总框架,以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思路,做好“点面结合”工作,从整体上将金融发展有机嵌入到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中。一是充分发挥青岛财富产品交易中心和济南区域性产业金融中心的增长带动作用,突出增长极的辐射功能。着力将“两个中心”建设成为全省金融发展的“两个驱动”,成为聚集金融资源、强化金融创新、辐射区域发展战略的“高地”。二是以济南、青岛“两个中心”建设为驱动,以部分金融发展基础好、地理位置优越的城市为结点,构建“以点连线”的金融发展框架,同时,线上每个城市又应该根据自己在区域发展战略中的定位和比较优势制定有针对性的金融发展战略,将金融发展主线贯彻于两区一圈一带经济发展战略中。从东西方向看,“横向”发展主线连接聊城、济南、淄博、潍坊、青岛和烟台,将西部隆起带、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和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金融发展连接在一起;从南北方向看,“纵向”发展主线连接东营、滨州、济南、德州和菏泽,将西部隆起带、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经济区的金融发展连接在一起。通过这样两条主线最终将全省金融发展整合为一个统一的框架,并以该框架为基础,推动金融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发展普惠金融为导线,推动实现“以线带面”金融发展格局。当前,金融需求多样化、多元化的趋势已经确立,传统大型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在满足小型、分散的需求方面存在明显弊端,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以及供需错配等问题比较突出。因此,在推进“两个中心”建设,构建全省金融发展主线的同时,还应充分发展多元化金融组织体系,提高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渗透度,发挥“两个中心”和“两条”发展主线对周边城市、特别是县域、农村地区的金融支持水平。一方面,应推动政策性金融机构、国有商业银行等大型金融机构,在“盈利放缓、息差收窄、质量下滑”的形势下,推进内部体制机制改革和经营管理模式创新,从对内提高自身运营效率和对外打开新市场空间两个方向,实现转型发展;另一方面,应加快发展壮大地方性金融组织,明确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等机构的市场地位和未来发展方向,使其能够获得金融市场和传统金融机构的认可,更好地发挥其贴近社区、贴近乡村的机构优势和小额、灵活、快速的业务优势,与传统金融机构之间形成互补,加大对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金融支持力度。

  建设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大力发展直接融资、优化融资结构是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的重要举措,更是支持企业去杠杆的必然要求。目前,山东省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步伐加快,在支持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企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未来一段时期,全省应该从完善齐鲁和蓝海股权交易中心建设和加强市场联动两个方面入手。在加强股权交易中心建设方面,应当在有效防控风险的前提下,鼓励股权交易中心在产品设计、做大市场规模,拓宽企业融资渠道,聚集信息资源,加快企业培育孵化、提高企业股权融资便利程度等方面完善相关相关制度。在加强市场联动方面,进一步明确区域股权交易市场和股权众筹等市场的各自定位,畅通区域股权交易中心与主板市场、创业板市场、新三板市场之间的转层、转板机制,促进中小企业股权融资市场层次化、系统化。

  扩大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应该继续坚持市场化、全球化的方向,进一步扩大金融业的对内对外开放,允许民间资本、国际资本等规范参与金融业改革发展,特别是依托国家“丝路基金”“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有利条件,把金融开放与“一带一路”建设等战略结合起来,引导国际金融机构“走进来”,支持金融机构“走出去”。同时,还应该注重把新的发展理念融入到这一轮的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中,规范发展绿色金融、科技金融、互联网金融等新型金融业态,推动金融发展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间形成良性互动,避免金融出现“为开放而开放”“为创新而创新”,与实体经济发展脱节等问题。

  加强金融监管,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有效防范金融风险。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专门指出“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提高和改进监管能力,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因此,为适应新的金融风险防控形势和要求,应进一步加强金融监管,采取系统措施。在地方金融组织监管方面,应在宏观审慎框架下,以引导其规范发展为目的进行适当性监管,同时明确各业态的监管部门和监管依据,做到发展有序、监管有度、处置有据。在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应当加大金融风险化解力度,严厉打击逃废债行为,提高政府担保基金和政府风险补偿基金的使用效率。

  (胡金焱,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84年9月入山东大学经济系学习,先后获得经济学学士、经济学硕士学位。1991年7月毕业留校任教,先后被聘为副教授、教授。2001年5月任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2002年6月获山东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2008年1月任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常务副院长,2012年5月任山东大学本科生院常务副院长,2014年7月任山东大学本科生院院长,2015年7月任山东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