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点赞临沂:党员比着干 带动群众一起干

编辑:鲁南网 发布时间:2024年06月13日 阅读 2158

 编者按:6月13日,《人民日报》11版头条刊发稿件《党员比着干 带动群众一起干》,报道了临沂市近年来为了破解农村党员“活动开展难、日常管理难、作用发挥难”的问题,创新探索农村党员分类管理,激发干事创业热情,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琅琊新闻网现予以转发,以飨读者。

 

  山东省临沂市探索党员分类管理,优化量化评分机制,激发干事创业热情

  党员比着干 带动群众一起干

  核心阅读

  近年来,为了破解农村党员“活动开展难、日常管理难、作用发挥难”的问题,山东临沂创新探索农村党员“由事看表现、红黄榜上见”制度,加强对党员分类管理,激发干事创业热情,党员主动干、比着干,带动群众一起干,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王勇全竟然榜上有名,还挤进了前列?”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院东头镇四门洞村公开栏上,一份榜单刚出炉,几名村民便凑上去议论开来。

  作为一名生意人,四门洞村村民王勇全头脑灵活、经营有方;可是作为一名党员,用村民的话讲,他的表现曾经还“差点事儿”。

  从表现平平到后来居上,王勇全的转变离不开一份“榜单”。近年来,为了破解农村党员“活动开展难、日常管理难、作用发挥难”的问题,临沂市创新探索农村党员“由事看表现、红黄榜上见”制度,将农村党员分为在职、在家、老年、流动等几类,并将入党积极分子一同纳入管理,分类制定责任清单、示范清单、负面清单等事项清单,按照时间、地点、人员、事件4个要素,记录党员日常表现并赋予相应分值。分值定期在党员大会上通报,同步在党务公开栏和村民微信群公示,并设立红黄榜,激励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分类制定农村党员责任清单、示范清单、负面清单,持续优化党员量化评分机制

  “过去,村党支部开会,一个个打电话通知,可党员还是到不齐,总有人请假,王勇全就是其中之一。”四门洞村党支部书记徐养民说,“平日里,他忙着跑工程,党支部活动参加得少,村里事务关注得更少。”

  “到村里走访时,有群众反映,村里一小部分党员,我们只知道他是名党员,至于为村里干了啥,就说不出来了。”临沂市委组织部组织一科科长庞洪飞介绍,过去,临沂市也曾推行过党员量化积分管理等举措,但只公示分数,不公示事项,有的村民不知道分是怎么来的,个别村甚至搞平衡、送“人情分”,降低了量化评分的效果。

  为此,临沂优化党员量化评分机制,从“公示分”向“公示事”转变。对农村党员分类制定责任清单、示范清单、负面清单。

  “围绕3张清单,村党组织给党员表现评分,谁在什么时间、为群众办了什么实事好事,每月在公开栏、微信群等平台进行公示,对事迹突出或积分较高的亮‘红榜’,对表现差的亮‘黄榜’,把工作晒在阳光下。”沂水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闫从发说。

  党员积分表贴上公开栏后,排名靠后的王勇全觉得有些难为情,便主动找到徐养民,提出想要为村里多做些事情。自此,王勇全在村里露面的次数渐渐多了起来:村里组织防溺水值班,他抢着报名;去年9月,村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建起新民宿,需要人盯工程进度,他拍拍胸脯,“这个好办,我擅长!”

  如今,提起王勇全,村民们的态度变了。以前,村民常说:“你看看,他还是个党员?”现在则说:“怪不得,人家是党员!”“分类管理,鼓励党员在比学赶超中积极作为,增强了党员的责任感、荣誉感、认同感,提振了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临沂市委组织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魏勇说。

  有效破解农村党员老龄化等问题,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人才支撑

  “村党支部书记因工作不力,被免了职。村里事没人抓,矛盾纠纷多;村集体经济在全县排名倒数。”提起书房村,临沂市费县梁邱镇党委书记孙佰广一度很无奈,“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选好带头人是关键,分类管理为我们提供了选拔人才的平台。”

  张昊是书房村的一名普通党员,他积极参加村里各类活动,曾连续5个月登上党员表现月度“红榜”。因此,他被镇党委重点关注。“经过考察,我们发现张昊能干事、愿干事,便将其纳入后备人选重点培养。”孙佰广介绍,因为表现良好,张昊得到党员和群众认可,后当选为书房村党支部书记。到任后,张昊为村里引进地瓜种苗繁育基地项目,开展农业规模化生产,致富路子宽了,老百姓跟着鼓起腰包。

  “用好‘红榜’,既有利于选出好干部,还有利于让真正干实事的入党积极分子脱颖而出。”临沂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段东青说。

  去年,莒南县十字路街道党工委派人来考察土沟村入党积极分子赵玉莹。说起赵玉莹,大伙纷纷竖起大拇指,掰着手指念叨她干了哪些实事:党员积分表上,她的排名月月靠前,矛盾调解有她,帮扶困难户有她……每一栏都记得满满当当,赵玉莹也顺利成为党员发展对象。

  如今,临沂市将分类管理用于入党积极分子管理工作中,每月汇总公示入党积极分子为党组织、党员和群众做的实事好事。乡镇党委根据工作实绩、群众评价和组织评价情况,综合确定发展对象,有效破解了农村党员老龄化、优秀农村青年入党难等问题,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人才支撑。山东省委组织部组织一处处长李朝亮介绍,两年来,临沂市新发展35岁以下农村党员的比例提高了15个百分点,大专以上学历占比提高18.3%。

  通过一件件具体的为民服务事项来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走进蒙阴县垛庄镇长明村,小河潺潺流淌,巷子干净敞亮,水泥路通村达户。而3年前,长明村还是镇上典型的“脏乱差”村。“过去,村道坑洼不平,污水四处横流。”垛庄镇副镇长李飞无奈地说。

  干了多年村党支部书记的刘乃江心里羞愧:“前几年,我放松了自我要求,干事的劲头减退了。”刘乃江的种种表现上榜公示后,他暗下决心:先从村居环境入手,打一场“翻身仗”!

  首先,刘乃江牵头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行动。整治之前,一些群众不理解、不配合,有人甚至担心:“清理卫生不要紧,但是牲畜没地待,怎么搞养殖啊?”

  “要想顺利推进整治行动,首先要赢得老百姓的信任与支持。”刘乃江带着班子成员谋划的第一件事,就是修路。他带着大家四处争取资金,用12天时间,铺平了2.5公里的生产路。接着,他心底盘算:“拆违难度大,能不能借着‘红黄榜’,先做好党员的思想工作?”

  “我年纪大了,养殖不能干,靠啥赚钱?”老党员刘乃敬面露难色。“村里计划引进田园项目,建专业合作社,让大家都入股分红。您啊,不用发愁。”刘乃江说。

  刘乃敬一听,这是好事。在党员大会上,他率先表态,支持清理卫生,还帮着做邻居的思想工作。就这样,刘乃敬成了长明村第一批“红榜”党员。看到老党员带头,村民们纷纷主动配合拆违行动,仅用了15天就拆掉62处违建。

  “局面打开了,党员们一鼓作气,9个月便完成汪塘治理、道路硬化和广场建设。”李飞说,垛庄镇党委看到了长明村的变化,整合资金1400余万元,为其先后谋划实施了休闲公园、道路建设等项目。

  “渐渐地,村里形成了人人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参与志愿服务的良性循环,大伙比着干、抢着干,战斗力更强了,干事创业劲头更足了。”刘乃江说,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引进了金银花种植项目,重新清淤发包鱼塘,2023年村集体收入达65.1万元。

  “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通过一件件具体的为民服务事项来发挥。我们坚持‘事上看、榜上见’,党员主动干、比着干,带动群众一起干,以党群同心新实践推动临沂高质量发展。”临沂市委书记任刚说。

  人民日报记者 李 蕊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