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结束,招录大幕即将开启,骗子们也已陆续“上线”,与高考招生有关的各种诈骗伎俩可能又要粉墨登场,去年山东考生徐玉玉因学费被骗走导致心脏骤停去世的惨剧让人心惊,作为考生和家长该如何防范应对?面对老骗术,“内部指标”“特长生加分”“交钱上军校”“低分跳档录取”等“分不够、钱来凑”的招录骗局每年屡见不鲜,但由于对招录政策和程序的不熟悉,每年仍不断有人上当。而近年来新出现的以高考为由头的“木马”诈骗、助学金电信诈骗也让人防不胜防。“高考后”诈骗套路深,资深反诈民警给你逐个来提点,在招录开始前,先打好“预防针”。
以为是查分网址?其实是“木马”链接!
案例
“家长你好!这是您家子女的高考体检报告,请您及时激活查看。”去年,重庆的李女士的女儿参加了高考,此后李女士的手机收到了这样一条短信,称只要点击其中的链接,激活后便可查看孩子的高考体检报告。见对方能准确报出自己的名字,李女士便立即点了进去,谁知,点开链接后,李女士银行卡上的3900元钱就不翼而飞了。
广东佛山的陈女士收到“学校”发来的短信,称点击链接就可查询孩子高考模拟考成绩,点了之后不但成绩没查到,银行卡内的5万多元也不翼而飞。
骗术揭秘
查分链接或为植入手机的木马病毒,上网填志愿或为山寨网站“钓鱼”。
查分、填志愿是高考后的必经环节,一些不法分子会在此设下“埋伏”。比如,诈骗者前期通过不法手段获得家长和考生的个人信息,然后向考生和家长发送带有木马链接的短信,家长点进去后,木马程序便植入手机,获取关联银行卡等信息,通过拦截获取支付验证码,经网购消费变现或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转账提现。
还有诈骗者会将山寨网站伪装成相似度极高的院校网页,设置报名入口,引诱考生登录填报,以此获取考生的个人信息,实施诈骗。还有一些木马病毒藏身于填报志愿类的手机应用中,伺机发送扣费短信,推送广告,窃取隐私,并从中牟利。受害者则会遭遇手机流量严重耗损、资费莫名增加、广告频弹影响使用等问题。如不及时解决,还会造成隐私信息被窃等严重后果。
据了解,此类诈骗“话术”不少,大多借高考为名,例如将木马链接伪装成“高考查分系统”等,诱使用户点击。还有不法分子制作带病毒的二维码,诱导用户扫描,一扫手机就可能中毒。
防范提醒
陌生号码发送的关于高考相关的网址链接切勿点击。考生成绩、志愿填报、录取信息查询需登录生源地招生考试信息网查询。
交钱就能上名校?招录骗局套路多!
案例
去年高考放榜后,佛山考生小陈因为成绩不理想,想找个出路,于是在网上寻找相关招生信息。很快,她在网上查到某知名大学秋季开放教育招生,觉得比较满意,就在网上与“招生人员”对话,并按对方提示,到佛山某写字楼一家培训机构报读了该大学会计大专专业。当时该培训机构预先收取了她800元报名费,同时开具了一张收款收据,收据印章为“××大学佛山工作站”。小陈随后向该大学咨询所报专业开课时间时,却被告知并没能找到她的报名信息,发现不对的小陈随后报警。
警方对该培训机构进行突击搜查,据两名嫌疑人交代,他们先在高档写字楼租用场所,虚设所谓“师大”教育培训机构,然后打着“××大学”的幌子,仿造建立看似合法的高校招生网站,出资进行网络搜索引擎置顶推广招揽生源,最后私刻“广东××大学佛山工作站”“佛山市×教育科技培训中心”等业务公章,开出收据向报名学生收取学费。
骗术揭秘
骗子利用考生家长对招录政策和程序不熟悉的空子,编造各种录取机会,以此为名收取各种费用。
“孩子高考成绩离一本线差一分,但一个熟人说,只要肯花十万元,保证孩子上某211重点大学。怎么办?这钱到底花不花?”
据了解,类似“低分跳档录取”“自主招生”“内部招生指标”“特长生加分”“交钱上军校”……这些招生诈骗伎俩近年来已被教育部门多次曝光,但每年依然有人上当。
有不法分子伪造文件、印章,设立报名处和咨询电话,假扮高校招生人员,或吹嘘自己神通广大,与高校或招考主管部门的领导有“关系”,可弄到高校招生的内部指标等。他们声称,只要愿意出钱,即使考生没上学校投档线,甚至没上录取控制分数线,也能将其“操作”到相应学校读书。然而,当家长将余款如数交完后,他们要么给家长一份伪造的通知书,要么干脆卷款逃之夭夭。
还有一些骗子谎称能办理艺术、体育、小语种等各类“特长生”加分,利用考生和家长不懂自主招生、定向招生政策进行欺骗,吹嘘可以弄到某大学定向招生计划,保证录取,公开叫价,收取高额“定向费”。同时,一些与知名院校名字有些相似的“野鸡”大学也会开始卖力地宣传,忽悠考生报考。这些学校打着“不看高考分数,进校包拿本科学历文凭”的旗号,但其实这些证书或文凭并不被国家或雇主所承认。
教育部门分析,这些老骗术之所以能够得逞,是骗子利用了考生家长对招录政策和程序不熟悉的空子而实施诈骗。
防范提醒
广大考生和家长应从正式渠道了解、确认考试招生政策和信息,一旦遇到谎称花钱能上好大学、好专业,分数不够也能上大学等情况,要保持头脑清醒并及时报警,切勿轻信蛊惑以致上当受骗,遭受损失。
短信通知中奖了?老骗局卷土重来!
案例
去年7月19日,广东省惠来县高考考生蔡某妍接到不法分子假冒综艺节目“奔跑吧,兄弟”栏目组发出的虚假中奖短信,蔡某妍回拨短信中的电话号码,被嫌疑人诱骗点击登录钓鱼网站并填入相关个人信息。随后,嫌疑人以缴纳“保证金”“个人所得税”等理由诱骗受害人向其账户汇款,共骗走9800元。
骗术揭秘
不法分子利用一些热门综艺节目传播广泛、公众知晓度高的特点,以节目组抽奖为名向学生实施诈骗。
“这类看似‘老掉牙’的中奖诈骗手法不断变化后,仍然会有人中招。”资深反诈民警介绍,这类诈骗案件中,不法分子利用一些热门综艺节目传播广泛、公众知晓度高的特点实施诈骗。犯罪分子有两种心理攻势:一是抓住学生涉世未深、想法单纯、缺乏社会经验和辨别能力的弱点以及侥幸心理,避开容易让人产生怀疑的一等奖而炮制了二等奖中奖信息,使其看上去似乎存在一定的可信度;二是短信中的链接直接指向仿冒网站,不管当事人是抱着好奇心态还是侥幸心理,只要进入该网页填写了个人信息,就会导致其个人信息泄露,进而被诈骗团伙借“保证金”“手续费”等名目骗取钱财。
防范提醒
勿信“天上掉下大馅饼”,勿向陌生人汇款转账。
让你去领助学金?小心你的银行卡!
案例
去年8月,在广州务工的柯女士忽然接到一个陌生电话,要她去领儿子念书九年以来的“伙食补贴”2700元,不过需要核对她的银行卡余额。柯女士按照对方的指引在农行三元里支行自动取款机进行了操作,没想到,这一操作竟然让她卡中被盗12万元。在诈骗过程中,骗子多次将电话转接,通过伪装的“第三方”来对诈骗信息进行“核实”,这也骗取了柯女士的信任。
骗术揭秘
假扮教育部门工作人员发放助学补贴,诱导学生或家长去ATM机操作,将卡上的钱转到不法分子的账户。
反诈民警介绍,骗子通过不法手段获取考生家长个人信息后,谎称是教育部门工作人员,要给贫困生发放几千元的助学补贴,而后电话诱导学生或家长去ATM机操作,将卡上的钱全部转到不法分子提供的银行账户。去年山东考生徐玉玉的悲剧就是骗子利用这种手段导致的。
防范提醒
考生和家长可先向教育主管部门了解是否真的有此类补贴政策,同时切记不要轻易向对方账户汇款。
暑期打工挣学费?网上兼职要当心!
案例
去年刚参加完高考的小萍(化名)同学本想在暑假找个兼职,依靠自己的能力在父亲节给父母都买点礼物。她在网上找到了一份给网店刷单的兼职,对方询问了小萍的真实姓名等信息,还发来中介公司的营业执照照片给小萍看。
在完成第一单“任务”后,小萍顺利拿到了5元钱的报酬,然而在刷下一单任务的过程中,她不但没能赚钱,连自己积攒的3000元积蓄也被骗走了。
骗术揭秘
诈骗分子抓住学生想打工赚钱的心理,用“足不出户,月入过万”等口号诱骗学生,然后实施诈骗。
高考结束后,一些考生希望在大学开学前做兼职赚学费,但要注意这其中的陷阱也很多,最常见的就是以“刷单”为名的兼职诈骗。反诈民警介绍,诈骗分子先通过求职网站散布“网店刷信誉、招聘兼职”等类型的招聘广告,骗取事主信任后,骗子以替商家购买商品刷信誉为幌子,让事主购买商品,当事主登录其提供的诈骗网站,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购买网站内的商品后,骗子马上会将事主拉黑并销声匿迹。
防范提醒
寻找网上兼职要通过正规可靠的平台,并且拒绝需要预付保证金、先行垫付资金的兼职工作;要记住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对于可以轻易获取高额回报的工作要保持高度的警惕。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李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