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记者调查 >

“婚宴红条”叫好不叫座

来源:鲁南网 作者:孙飞霞 发布时间:2016-05-19 18:25

网售婚宴红条样式

     恭祝新婚快乐,百年好合,早生贵子,本人献上最诚挚的祝福,来日可持本条参加本人婚宴。”若有朝一日,你结婚时打开红包一看,收到的不是人民币,而是这样一张“婚宴红条”时,你是否接受?你的心情又如何?目前,这种“婚宴红条”在网络叫卖,被网友戏称为“拆弹红条”。19日,记者多方打听走访发现,临沂不少喜铺店并没有“婚宴红条”的身影,临沂的婚宴场上也还没出现过这种现象。

网售“婚宴红条”做“人情”
 
    5月结婚高峰,经常听到身边朋友感叹,“红色炸弹”太频繁。面对婚礼尴尬季,一种被誉为“拆弹红条”的“婚宴红条”横空出世,即携带这种“婚宴红条”参加婚宴代替礼金不给红包打欠条,下回对方可凭借此“拆弹红条”参加婚宴还礼,互不相欠。
 
    19日,记者多方打听走访发现,临沂不少喜铺店并没有“婚宴红条”的身影,临沂的婚宴场上也还没出现过这种现象,“婚宴红条”目前只在网上销售。记者在一购物网站平台输入“婚宴红条”点击搜索后,便出现了数条关于“婚宴红条”的商品,商品关键字介绍大多被冠以“拆弹专家”的字样。
   
记者发现,网上售卖的大部分“婚宴红条”售价在0.8元—5元不等,有心心相惜、情绵绵、百年好合、永结同心等多种款式,乍一看和普通喜帖差不多,里面的祝福语很特别,除了有常规吉祥话外,还附有“本人献上最诚挚的祝福,来日可凭本条参加本人婚宴”之类的字样。。在介绍时,不少商家表示,商家还特意标注“婚宴红条”的适用人群为双方皆是第一次宴请的月光族或者是夹生朋友,如一方之前有包过红包,则红条无效。个别店还专门提供了“温馨备注”:“红条应直接给‘当事人’,不宜在收礼处交,否则后果自负啊!”
  但这样“看上去很美”的办法,真的可行吗?记者看到,在售“婚宴红条”的网店里,所有的店销售记录均显示“30天售出0件”,可见“婚宴红条”不太受待见。
 
调查:有创意但太丢脸了
 
    “婚宴红条”的出现,立刻引起了不少市民的热议,19日,记者随机咨询了30位年龄在18岁到65岁的市民,其中6成市民觉得很新颖,有创意,不反对其推广,但9成以上市民却并不看好它的前景,纷纷表示哪怕借钱也绝对不会使用。
 
    “这个方法很新颖,既可以缓解我的经济压力,又不会占新人的便宜,一举两得。但是我怕如果我真的这样干了,朋友大概会跟我绝交,说不定会被当成笑料,那就太丢脸了,综合考虑,我还是去我爸妈那里打欠条吧。”刚刚入职不到一年的刘女士说,她告诉记者,目前她月工资2700元,除了衣食住行,基本不攒不下钱,5月份以来,她已经参加了3场婚礼,月末还有一场婚礼需要随份子。
  
     “咱临沂人讲究的就是面子。你实在不想去赴宴,不想交那个‘人情’,扯一些借口也就罢了。拿个‘婚宴红条’去喝喜酒显得自己特别小气,犯不着。”年近60岁的市民赵女士说。另一位市民李先生也表示,现在经济压力大,不少人办婚宴除了接受亲友祝福外,还有个重要因素就是收份子钱作为新婚小两口的经济基础,而且人情往来,并不单纯是结婚,还有乔迁、升学、丧事等等多种方式,逃得了一时逃不了一世。“中国的传统风俗和习惯是根深蒂固的,不是一天两天能改变了的,这种‘婚宴红条’没有市场前景。”
 
  在调查中,还有不少市民表示,在婚礼的尴尬中,不一定选择这种“奇招”,可以考虑其他办法,比如买礼物送给结婚的朋友,或者相约一起参加的同事、朋友购置礼物,这样既实惠又不伤脸面。
 
专家:与其打欠条 不如坦诚祝福
 
    “婚宴红条”是否值得肯定?多年研究心理学的心理咨询师李学慧表示,从心理学角度看,“婚宴红条”是年轻人的一种无奈之举,虽然“婚宴红条”创意新颖,但受中国传统习俗和观念的影响下,并不被大众接受采用,所以他认为,目前与其婚宴打“欠条”,不如坦诚告知,大大方方送上祝福。
 
    李学慧告诉记者,婚宴这个风俗在古代最初的缘由便是亲友通过随份子钱的方式为新人积累新生活的资金,而且现实生活中,不少年轻人在结婚办婚宴上越来越攀比,很多时候办一场婚宴,除去成本所剩的资金便寥寥无几,如果亲朋间带着“婚宴红条”,可能会伤害两人之间的感情。“关系亲厚,不论如何也会随份子表达心意,如果关系不亲厚,可以不必随份子,带着‘婚宴红条’反而可能会伤害双方关系。”李学慧说。 
 
    李学慧还表示,婚宴送红包的本意是祝福,不应该是攀比,亲朋好友之间随份子应该量力而行,与其给出超出自身能力的礼金,不如选择一份更能表情达意的礼物,比如亲手制作一个相册或者十字绣等,这样既不需要花费高额的成本,也能体现出自己的真情实意。
 
   临沂大学社会学教授王维义也认为,目前社会在走向契约制,这种方式会便是契约制的体现,但从社会学与民俗发展来讲,这种方式让“人情”变味,而且这种方式不利于民俗传承与发展。“这种形式的出现还是源于市民过于重视礼金,给随礼人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双方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婚宴送礼回归祝福本身,与其‘婚宴红条’不如坦诚说明,大大方方送上祝福。”
 
 
0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