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归来 王琦归家”王琦美术博物馆纪念先生百年华诞

编辑:鲁南网 发布时间:2017年06月05日 阅读 359

展览现场

  2017年6月2日至7月30日期间,由中共重庆市渝中区委宣传部主办,重庆市渝中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王琦美术博物馆承办,重庆市渝中区美术家协会协办的“百年归来——王琦版画与文献展”在重庆王琦美术博物馆展出。

展览海报

  本次展览作为文化部2016年全国美术馆优秀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项目,由钟志芳担任出品人,王琦先生之子王炜担任学术主持,刘晓杰担任策展人。展览共分为三个部分,共展出王琦先生版画作品126件(含木刻原版),奖章奖杯奖状、手稿、专著、旧报刊等文献一百余件。

王琦先生

  王琦(1918—2016),出生于四川宜宾,生长在重庆城(今渝中区),中国新兴木刻运动参与者,新中国版画艺术奠基人之一。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中国版画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教师,《美术》杂志主编,从事艺术创作七十余年,为中国美术事业尤其是版画艺术做出卓越贡献的著名艺术家。1991年王琦获得中国美术家协会和中国版画家协会授予的“中国新兴版画杰出贡献奖”,1992年获日本创价学会颁发的“富士美术馆荣誉奖”,1995年获法国敬业与成就协会颁发的金质十字奖章。20世纪30~40年代,王琦先生在故乡重庆创作的大量版画作品,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及大后方社会生活的历史见证,也为重庆版画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王琦美术博物馆一角

  作为重庆市渝中区文联下属公益性事业单位的王琦美术博物馆位于重庆中山四路。那里绿树苍翠葱茏,双十协定签订之地桂园、周恩来领导中共中央南方局办公地周公馆等历史建筑沿街坐落。这座以王琦之名命名的美术博物馆于2015年11月8日正式开馆,以王琦先生捐赠的版画、中国画、书法和大量文献资料为基本陈列内容,同时收藏有重庆及全国各地著名艺术家书画作品。

展览现场

  据本次展览策展人刘晓杰回忆,至今自己与同事前往北京接受王琦先生捐赠时的场景依旧是历历在目。“当时老先生指着家里的好几个箱子说,这个,还有那个,全部拿走。你们把这些拿走了,我也就安心了。”那份将自己作品和重要收藏捐赠回故乡的感情,打动着当时在场的每一位。

现场嘉宾合影

  “当时去北京参加文化部2016年全国美术馆优秀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项目现场答辩前,很多人都给我说评委非常严厉,问的问题也非常犀利。到了现场,评委问我为什么要做这场展览,我很坚定的回答,不论你们支持与否,这场展览我都得做,在王琦先生百年之际,举办这样一场活动,这是王琦美术博物馆的责任,是我们必须要去做的事。”刘晓杰的回答获得了评委们的支持,由此展览也得到文化部2016年全国美术馆优秀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项目的资金。

展览相关研讨会现场

  开幕式现场,王琦之子、王琦美术博物馆名誉馆长王炜表示,今年是父亲百年之时,关于他的展览有三场,此前中国美术馆的“时代的刻痕——中国美术馆藏王琦版画作品选展”,今天王琦美术博物馆的“百年归来——王琦版画与文献展”以及年底会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有一场。“父亲生前一再表示要把自己的作品和收藏捐献给家乡重庆,他也是这么做的。今天这场归来展,具有特殊的意义,作为一场‘归家’的展览,希望他的创作和学术研究在重庆能够得到很好的传承。”

 第一部分 血与火的战争、人间苦难的悲歌(1918—1949)

展厅一角

  王琦先生连环木刻版画作品:王琦先生编画《红旗呼拉拉飘》(1950年),连载于中国发行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之一《大公报》,连环画共计81幅图。

王琦先生在重庆的艺术活动轨迹:王琦先生黑白木刻版画《嘉陵江上》刊登于法国报纸

王琦先生在重庆的艺术活动轨迹:王琦先生与卢鸿基先生共同创办的期刊《战斗美术》第一期(1939年)

王琦先生各时期版画作品发表情况:王琦先生版画作品刊登于各艺术类杂志封面、封底、插图、扉页等。

王琦先生理论著作(部分):王琦先生勤于实践、精于理论,一生著作颇丰,包括中外艺术专著、论文期刊、回忆录等。

1940年 《嘉陵江上》

《嘉陵江上》所刻的是几只停泊在江畔的小船装煤运煤的情景。这幅作品曾展出于1942年在莫斯科举办的“中国抗战木刻作品展览会”,并博得艺术评论家苏沃洛夫的好评。他说:“一群小船,弦门,水——这一切都是用明确和富有表现力的影绘来构成的。这又是一个歌颂人类劳动的主题。”它,不刻背景,力避繁冗。在所刻五只小船中,尤以左右两只更具装饰情味,刀法也较为简洁。而更加难得能可贵的,则是整个画面呈现着一种地域特色,颇为耐人寻味。

1940年 《野蛮的屠杀》

  1937年王琦在上海美专毕业后进入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美术系学习,结业后在重庆主办《战斗美术》杂志,从此他融入抗日战争大熔炉,走向革命美术之路。从“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到 “中华全国木刻研究会”,再到“抗战八年木刻展览会”,王琦参加了抗战时期新兴木刻运动的主要活动,成为版画运动的中流砥柱。

1945年 《石工》17x22cm

《石工》曾发表于美国《新共和》杂志,为大英博物馆等20多个国家艺术机构收藏,是作者最为满意的作品之一。王琦用单线和几个黑的色块勾画出来的重压下畸形的普通石工,在强烈而苍白的阳光下进行着单调简陋的午餐,每个人的脸上都被阴影笼罩着,没有呼喊也没有悲伤的延伸……这一切使观众压抑得喘不过气来。王琦正是用这种朴素的手法,来向人们揭示生活中的悲剧。

1948年 《洪流》15x21cm

《洪流》以解放战争时期南京学生的游行示威为题材,突出反饥饿、反内战的主题。作品极具直观性。细节刻画既伸张了民族斗争的正义性,又揭露了反动当局的残暴性。不言而喻,场景的紧张性和情节的丰富性正是这幅力作的两大特点。王琦的艺术所表达的正是人民大众的感情和呼声,他与人民共呼吸、同命运,代表了人民、代表了时代。

  新中国成立之前,王琦版画艺术作品的主题和题材大都反映出中国社会这一时期面临的社会灾难和人民疾苦,其作品成为了抗战时期大后方木刻版画审美价值的典范,王琦也已然成为现实主义木刻的坚守者、国难历史的见证者、中国版画艺术的实践者。

第二部分 新时代、新生活的颂歌(1950—1978)

他人评价王琦先生的文字

展厅一角

王琦先生各时期个展(手稿和展览资料):王琦先生于各地举办个展、历次展览的宣传手册、邀请函及个人办展情况记录。

王琦先生对外交流(手稿和期刊)

  上世纪50年代后,黑白木刻与套色木刻并举,这一时期王琦的作品以造型精谨、刀法绵密、色彩和谐为特色,具有刚健质朴、明朗欢快、抒情优美的审美品格。伴随现代审美观的变化,王琦以象征性的思维和富有形式感的节奏,表现现代化工业、都市文明。

1953年 《售余粮》 25x37cm

《售余粮》吸取中国古代版画的表现方法,以阳刻为主,注重线的运用,画面明朗爽快,被评论家誉为具有浓厚中国气派的作品。

1955年 《晚归》

《晚归》是一幅在王琦创作生涯中取得重大突破的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成了他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代表作,也是他一生中的版画代表作之一。当时俄罗斯联邦美术家协会主席、著名画家风马林诺夫指出,“王琦的《晚归》,对于夕阳时分光的处理尤为巧妙。”苏联《创作》杂志刊登了这幅作品。20年后,日本举办了一次中国现代木刻展览会,《晚归》印在展览会的海报上,二十几个国家的博物馆收藏了这幅作品。罗马尼亚版画家伊万钦柯指出:“《晚归》的整个画面充满了诗意,傍晚时分的逆光处理也十分美妙动人。”

1959年 《移山造海》 35x46cm

《移山造海》以鸟瞰式的全景构图展现了十三陵水库工地的全貌。版画不大场面大,在黑白对比中,已富有组织和韵律的刻线,形成了灰色调过渡。飘动的红旗、白色的帐篷、运送石料的车队和挑着沙土的人流尽收眼底,不禁令人回顾那跃进的时代和青春的年华。

  这一时期,王琦深入新中国工业建设前沿,先后在张家口市的官厅水库建设工地、长辛店机车车辆修理厂、阜新露天煤矿、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十三陵水库工地、长白山林区体验生活,汲取创作养分。

1959年 《北海之春》 30x30cm

 

《北海之春》用刀干净利落,注重大块黑白对比,画面清新明快,是王琦20世纪50年代的代表作之一。

1973年 《秋夜》(鲁迅在北京故居) 47.5x36cm

1977年 《林海巡逻》 40.5x45.5cm

刻出了雪原林海的博大和深邃,健壮的边防战士们从密林深处荷枪踏雪而来,一位年轻的战士手牵警犬,赋予画面一种生动感,尤见功力的是树干和树枝的刀法,小圆口刀和三棱刀交互并用,将树枝和树身上的积雪,表现得极其自然,可称之为“巧夺天工”。

  王琦以人民为表现主角,以社会主义建设的生活为主要内容,创作了一系列歌颂祖国工业建设的精品力作。他从艺术角度表现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型人文精神,是版画创作富有时代特征的重要标志。

第三部分  城市、乡土风情的赞歌(1979—1989)

 

展厅一角

王琦先生荣誉与成就:王琦先生版画、水墨画作品之荣誉证书、聘书、收藏证书、奖章等。

1979年 《延边风光》

上世纪六十年代王琦曾去延边自治区创作了大量的素描作品,这为他提供了木刻创作素材,此系列的作品隐含着一种风格的变革和转向。

1979年 《迎春》 13x10cm

1979年 《春游》 20x40cm

《春游》用圆口刀加三角刀刻制,刀法刚劲娴熟。黑白灰的大胆运用使画面节奏明快。画幅采用了宽银幕式的构图。劲直挺拔的古松,配置以开放的伞形树冠和水平线式的院落,给人以向上、开阔、生机勃勃的感觉。作品创作于1979年,正是打到“四人帮”后拨乱反正、百废俱兴的念头,王琦对新的生活充满喜悦和希望。

1980年 《船台小景》 28x41cm

1985年 《故宫楼角》 40x26cm

《故宫楼角》一作曾参加1986年在英国举办的国际版画双年展,并以每幅300英镑的价格被人订购了3幅,从而使王琦的作品进入国际市场,从而提高了我国版画在国际上的声誉和竞争力。大英博物馆东方部的主任安妮女士对王琦的作品高度赞赏:“作者已经把黑白艺术的表现力发挥到最高度。”

1987年 《平地青云》 40x28.5cm

  改革开放以来,王琦先生作为现实主义艺术家对广袤农村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从未停止探索。乡土美术以“黑”“暗”“苍”的审美追求来显示其已濒临绝境的贫苦落后的农村真实现状的深刻思考,“风情”的审美内核是捕捉与营构蕴藏在日常生活中的甜美意境与纯朴诗意。王琦这一时期的作品,集中体现了具有时代旋律的美学思想。

展厅一角

  2017年作为王琦先生百年华诞,各地美术馆都在以展览的方式缅怀、纪念这位理论家、美术活动家,新兴木刻运动的重要参与者。百年之间其作品之多,体裁之广,技法之高,创造了新的审美典范,丰富了版画领域,鞭策了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创作者和后人。新兴木刻运动早已远去,先生也已故去,但昨日之辉煌早已换来今日之精神楷模,作为美术事业的后续者,王琦美术博物馆举办“百年归来——王琦版画与文献展”旨在先生丰功伟绩的一生献上深深的敬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