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同源 共灿文化 同源--首届中国画作品展引众多市民观展
编辑:鲁南网 发布时间:2018年09月04日 阅读 391
参观者与作品合影。
鲁南网9月4日讯(记者 王璐 王晓)作为第十六届临沂书圣文化节的系列活动之一,同源—首届中国画作品展于9月3日至9月15日在临沂市美术馆展出。
书画同源,同质而异体,是书画家匠心的依据、创造的源泉。历代书画大家都秉承了这个理念。此次展览作为今年第十六届临沂书圣文化节的系列活动之一,展览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市政府共同主办,中国文联美术艺术中心、省美术家协会、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承办,山东中国画创作研究院协办。
4日,记者在临沂市美术馆看到,有众多市民和书画爱好者前来观赏“同源”-首届中国画作品展。“这些作品不仅文化气息浓厚,还描绘时代风貌,展现时代变迁,确实能看出大师作品的不凡。”临沂书画爱好者周先生一边观展,一边感叹。
据了解,作为中国美协重点打造的高端展览,以国家级展览的质量和规模,展出当今中国画创作的最新成果。本次全国美展共收到全国来稿4200余件,经展览评委会初评、复评,严格甄选,共评出入选作品244件,其中前51件作品作者具备申请加入中国美协会员的条件。
展出作品突出呈现了美术家们对齐鲁精神及传统文化的深情守望和对鲁南及黄海沿岸民风民俗的热情歌颂。此外,故园乡愁、丝绸之路、都市生活、时令美景等贴近人民、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主题均有所涉猎,展览作品工写俱佳、精彩纷呈。
临沂市美术馆馆长胡后彬介绍,书法和绘画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书画同源”也是中国书画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的独特之处,其内涵幽远、哲思深邃,书画同“起”源、同“形”源、同“神”源、同“心”源,更反映了中国书画家的高明和智慧。
花絮:
来自淄博的书画家赵红云:
《塬上月光》征服所有评委
9月4日,在临沂市美术馆二楼展出的作品,吸引了众多参观者,活动现场气氛高涨。有的市民拿起手中相机不停给作品拍照,也有市民借此机会与书画家相遇合影留念,还有三五成群结伴观赏驻足评论的,也有独自对每幅作品默默品味揣摩的。
偌大的展厅,一幅《塬上月光》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观看。据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同源-首届中国画作品展组委会办公室副主任梁庸介绍,该幅作品获得评委高度赞扬,甚至连梁庸本人,也对该作品赞赏有加。“可能作者本人自己意识不到,在创作时没有考虑太多,但是从创作中迸发出内在的精神解读,这一点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就像中国画是画家内心的体现,能把自然与人的关系融合得非常完美,尤其是在写意画中,更显得独特。“这幅画的思想境界,就是放下。放下一切,人与自然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说起这幅《塬上月光》,梁庸用自己的角度进行了解读。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韩恩胜也对《塬上月光》赞不绝口。周围参观的市民,在梁庸和韩恩胜的解读中,似乎又品位出了丝丝不同。一名美术爱好者,站在这幅作品前,仔细打量,久久不忍离。“听专家们解读,感觉这幅作品更丰满了,作者真是让人钦佩。”市民庞先生说,今后要好好学习才行。
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很幸运地遇到了《塬上月光》的作者,来自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术系副教授赵红云。赵红云教授向记者讲述了自己和这幅作品的故事。
赵红云告诉记者,去年在中国美术家协会官网看到,临沂将举办同源-首届中国画作品展的消息,自己就有了创作的冲动。“我老家就是临沂沂水,对临沂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赵红云说,今年5月份,自己开始创作《塬上月光》,它取材源于西部风情,粗犷的高原,浪漫的月光,黄河的夜,塬上的深情厚爱……
自己借用中国山水画传统的笔墨语言,依附当代的审美情趣,采用借代手法寄予对这片土地的敬畏和向往。“创作的过程也是比较坎坷,前期用了将近两个月做实验,最终用了三天多的时间创作完成。”回忆起当时创作时的点点滴滴,赵红云希望自己可以用绘画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用鹅黄色基调,可以抒情,又可以让画变得灵动。最主要的是这幅画里的偶然效果是最让我满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