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金庸

编辑:鲁南网 发布时间:2018年11月06日 阅读 511

  作者简介● 远人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有诗歌、小说、评论、散文等数百件作品散见于海内外百余家报刊及数十种年度最佳选本。出版著述若干。作品曾获湖南省十大文艺图书奖和广东省有为文学奖·诗歌金奖等多种奖项。现为深圳市光明区作协主席。

  1

  在新闻多得令人麻木的今天,金庸去世的消息还是让我震惊了一下。

  可以说,在提笔码字的中国作家中,金庸著作的知名度和销售量若排名第二,没有人敢说第一。记得若干年前,看过一则新闻,说是台湾有一读者喜爱金庸到每个版本必买的程度,结果是一套比一套豪华和昂贵的版本买下来,竟然导致破产。买金庸小说能买到破产,未免有夸张和炒作之嫌,能够说明的是,金庸的小说的确能令人狂热到不顾一切的地步。

  1994年,北京三联书店出版《金庸作品集》,算是国内除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书剑恩仇录》后的首个金庸正版作品集了。我当时想买,却遭家人断然反对,理由是家里已有各种版本的金庸,你是不是也想买到破产的地步?哑口无言之下,我只得将掏出的钱又放回口袋,这也是我买书生涯中想来遗憾的一次。我至今没有三联版的金庸作品集。偶尔也动过到孔夫子旧书网购买一套三联版金庸的念头,终于还是没买,一是价格贵得离谱,二是非常害怕遇上盗版,那就是比没有更令人伤心的事了。

  2

  我接触金庸,还是念初二的一天。老妈知我求学上进,遂问我要什么奖励。我想起快到家时,宿舍门口停有一辆三轮车,上面摆满各种图书。我上前看了一眼,其中一套叫《射雕英雄传》的小说吸引了我的眼球。老妈听我说那套书只要三块六,便掏出一张五块钱的人民币给我。我接过钱就跑到那三轮车面前,买下了《射雕英雄传》。

  那时不会知道,我买下的第一套武侠小说居然就是同类小说中出类拔萃的一部,印刷在封面上的作者“金庸”二字也对我是一个无比陌生的名字。

  但是小说精彩啊,精彩到绝伦啊,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年哪里抵挡得住金庸构筑的武侠世界?

  第二次读金庸,是一部叫《乾隆秘史》的小说在班上同学间传阅。拿到我手上时,发现该书作者是金庸,立刻兴致勃勃地看了一遍。后来才知道,这部《乾隆秘史》是金庸的第一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的缩写版。

  我不太喜欢《乾隆秘史》,倒是记得《射雕英雄传》的后续小说叫《神雕侠侣》。一直想看,一直看不到。有一天放学回家,在公交车站等车时,又是一辆三轮车在站牌下推出,上面赫然便有三卷本的《神雕侠侣》,我自然想看,那车主的态度旗帜鲜明,要么买,要么就别翻。定价九块的三卷本被他要价十二块。我哪有那么多钱?只能怏怏地看着封面,等到公交车来后,便再也没见过那套三卷本的版本了。

  3

  为了买武侠小说,我开始不吃早餐,将老妈给的早餐费攒下来,攒够钱了,立刻就换成一套武侠小说。倒不是都买了金庸,那时无法分辨小说质量高下,只要是武侠小说便看,有钱就买。那是我最初的阅读,今天说出来也没什么可丢人的。从武侠小说开始阅读是我们这代人的共同经历,我还愿意承认,我是从写武侠小说开始进入写作的,初三毕业那年,我写下的武侠小说已经有六七十万字,最长的一部居然写了二十四万字。那些小说至今还在我抽屉里存放。我已判决它们永远不见天日,但它们毕竟是我写作的起步,是我最初的练习,我会一直保存它。敝帚自珍,就是这个意思了。

  终于读到《神雕侠侣》还是初二毕业那年暑假前夕,我买到的是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四卷本版本。我为暑假作文写了一篇《神雕侠侣》的读后感,到开学时,语文老师恰好随手翻到这篇,胖胖的班主任顿时脸色不悦,说了句我记忆犹新的话,“你就知道看这些不入流的东西。”我脸红耳赤,想反驳却是不敢,我只隐隐约约觉得,金庸的武侠小说和其他人的武侠小说不同,太不同了,他笔下不单纯是吸引人的故事,还有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人物。哪怕一个不起眼的配角也性格鲜明。这就是金庸的功夫,学是学不来的,只能让你喜欢。

  4

  因为金庸,我特别痛恨我初中的陈姓物理老师。我上课时偷偷看《倚天屠龙记》,不幸被陈姓老师抓个正着。上课看小说,自然是我的错,挨什么惩罚我都认了,意外的是,那位陈姓老师没收我的书后,走到讲台上翻了翻,立刻宣布当节课自习。于是全班同学开始自习课本。我偶然抬头,那个陈姓物理老师竟明目张胆地在讲台后一页页看起了我那本《倚天屠龙记》。我实在想不通,借坐第一排的优势,抬脚将讲台狠狠一推。陈姓老师被突然移动的讲台袭胸,猝不及防中吓了一跳,仅隔一秒,便对我怒目喝道,“你干什么?”我当然立刻道歉。陈姓物理老师又狠狠瞪我一眼,索性将他的椅子拉到教室门边,继续埋头看小说。我真的非常痛恨该老师的举动,它的直接后果是我从此对物理再也提不起兴趣。若不是考试舞弊成功,估计我今天初中还没毕业。

  金庸真的吸引了我少年时全部的注意力,一部接一部,将他的小说读完了。那时还没见到他为自己撰写的那副“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的对联,也不知道看了多少冒牌金庸。有点搞笑的是,那时很多武侠书的作者都印成“全庸”,或者干脆印成“金庸新”,后面跟一个“著”字。为什么书商想让读者误以为那些劣质武侠书是“金庸”所写?自然是金庸的名气在武侠小说家们中独冠群伦了。真这样吗?当然是真的,只是该答案我多年后才慢慢领悟。

  我彻底敬服金庸,是后来读到他的《天龙八部》。我至今有二十多年没系统读过金庸了,《天龙八部》还是会偶尔读一遍。读这部书时,我撇开了武侠小说的“武侠”二字,我觉得《天龙八部》是一部真正的小说,而且,是一位对小说本身有非凡理解的大师才能创作得出的小说。它体现了金庸的布局把控力和非同一般的写作耐心,这是一位小说家不可或缺的素质。我们读金庸那些超过二十回以上的长篇时,看不到他在哪个细节上、也看不到他在哪个事件的终局叙述上会失去耐心。没有耐心的人,最好不要写作。

  5

  好像谁都知道,华罗庚对梁羽生说过“武侠小说是成年人的童话”之言。这句话放在梁羽生那里、放在古龙、放在其他武侠小说家那里也许合适,放在金庸这里,我就觉得不是那么回事。金庸笔下的喜剧也好,悲剧也好,都不是“童话”二字可以概括的,我更愿意说,金庸不仅塑造了一个爱恨情仇的武侠世界,更塑造了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文学世界。金庸小说虽不乏离奇的情节,却始终没忘记小说的核心功能便是塑造人物。在金庸笔下,几乎没有失败的人物刻画。无论主角还是配角,都栩栩如生地在我们眼前出现,所以我们才会由衷地喜爱上乔峰、喜爱上郭靖、喜爱上杨过和胡斐、喜爱上令狐冲。没有金庸的小说,不会有一代人怀抱侠客梦的青春。

  更令人佩服的是,金庸还塑造了无数令人难忘的女性形象。男性作家塑造男性,自然得心应手,要塑造出难忘的女性,必须对各种女性有深刻的了解,否则很容易将人物平面化和模式化。当我们想起金庸笔下的黄蓉、小龙女、岳灵珊、仪琳、郭芙、郭襄、李莫愁、袁紫衣、夏青青、香香公主、王语嫣、木婉清、阿朱、阿紫等一个个女性形象时,哪一个不是以立体的方式在我们内心出现?只要听到这些名字,便是一个个女性性格在心中浮起。她们的所作所为,很难说是金庸在安排她们的命运,而是她们各自不同的性格在构成自己的命运。简单来说,金庸看起来在写难登大雅之堂的武侠小说,他恰恰又借助武侠小说独有的想象空间,尽情解剖了人性。正是人性的深入,才使金庸成为武侠小说界的顶尖创作者。既超越了前人,又让后人望尘莫及。

  6

  少年时读《倚天屠龙记》的“后记”时,看到金庸感叹“我自己心中,最爱小昭。只可惜不能让她跟张无忌在一起,想起来常常有些惆怅”的句子时不免惊讶,心想你既然想让小昭跟张无忌在一起,那就写成他们在一起不是很容易的事吗?现在能够体会,正是金庸对人性的洞悉,知道人物一经塑造,便由不得作者来掌控,才使金庸的小说拥有了属于文学的质地。他无法让小昭跟张无忌在一起,不也恰恰就是托尔斯泰在《复活》中无法让聂赫留朵夫跟喀秋莎在一起一样吗?真正的文学人物一被塑造,创作者便无法进行干预,所有的人物必须服从的,不是作者的意愿,而是生活本身的逻辑。金庸在他的小说里,无不让人物服从生活的逻辑,这是金庸与其他武侠小说家的巨大差别。

  若干年前,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王一川教授主编《20世纪中国文学大师文库》时,将金庸列为排名第四的文学大师,引起哗然,最核心的原因便是在反对者眼里,金庸创作武侠小说不过是通俗文学而已。我不太明白反对者有什么理由轻视“通俗”二字。他们难道忘记了,中国小说从罗贯中到蔡东藩,不都是直接标明自己写的就是通俗演义?曹雪芹也没说过自己的《红楼梦》叫做“纯文学”吧?他想写的不也是“一把辛酸泪”的生活本身?他诉说的方式不也是创作出各种性格不同的人物形象来对应他的“满纸荒唐言”?以为自己是在创作纯文学的,有谁塑造过像金庸那么多的人物性格?连人物塑造都难说及格,实在没资格把自己放在自以为高高在上的位置。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