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知青岁月——纪念济南知青自愿主动插队临沂地区50周年
编辑:鲁南网 发布时间:2018年05月02日 阅读 530
追 忆 知 青 岁 月
——纪念济南知青自愿主动插队临沂地区50周年
(1968——2018)
首先 请允许我们当年的济南知青向临沂地区的父老乡亲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此刻,让我们的思绪重回到50年前的时光——
同志 你可曾记得——
公元1967的岁末年底
省会济南中学的校园 曾一度派系林立 令人窒息
然而一夜间 仿佛绽开一枝新绿
一则“有志青年到农村去”的消息 不胫而走
在同学间悄悄传递
十六、七岁小小年记
本该正无忧无虑
而我们的思维却因动荡 过早进入成熟期
我们曾多次思考成长道路的问题
为此 我们曾多次学习毛泽东
《五四运动》《青年运动的方向》中精辟分析
加之 党中央此前曾倡议
学习下乡知青邢燕子
面对榜样的启迪
我们越来越感觉到
城市空间的狭窄 无趣
此时 青春的荷尔蒙 也在相互撞击 激励
我们的眼睛不约而同 聚焦到农村大地
耳畔 仿佛听到那里回响着民族生生不息的主旋律
我们渴望成为这部乐章中的一颗音符
我们渴望成为这条长河中的一朵水滴
我们认定 那里是可以
任我们大步驰骋 大有作为的 —— 主 战 地
选择那里 方可谓不失人生一大手笔
至此 我们萌生了投身农村的自我革命意识
一不做 二不休 趁热出击
于是下定决心 注销城市户口 净身出户
豁出去 来一次痛快淋漓的舍弃
尽管 我们对人生前景还未卜未知
尽管 我们没有四平八稳过多的考虑
尽管 对此后波及的社会影响 更始料未及
我们的初衷 本意
却是积极向上 如水晶般纯洁 无私
这应——毋容置疑
一经选择 我们就义无反顾 坚定不移
这在今天 那些精致的个人主义者看来
是多么不可思议 不合时宜
而这 又该需要多大的勇气与魄力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
在人生的第一个节点
我们自认为勇于完成了一次充满激情的壮举
报名单中 有普通市民子弟 也有军队干部子女
有“班花” 也不乏“小资”
我们不想再无休止的浑浑噩噩耗下去
空把自己的青春年华虚掷
更没有想过什么“拼爹”“拼颜值”
(认为那是不可思议)
支撑我们唯一的想法是
——“扎根农村广阔天地 锻炼自己”
于是 脚踏历史前浪 作为先头的第一、二批知青
我们最先抢占济南知青上山下乡的“先机”
她为书写山东文革知青档案史
而挥洒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学习班上 讨论热烈 坚定信心 统一认识
1968年2月至4 、5月间 我们 分两批
(第一批208人;第二批五、六百人;限于局限,至今无法统计出准确数字)
怀揣户口迁移 离开省城
车轮 向着前方 一路飞驰
啊 一路欢歌 一路笑语
像如今年轻人一次派对或盛大节日
毕竟 这是我们人生的第一次自主选择
而绝然没有通常的那份凝重与沉寂
山路蜿蜒崎岖八百里
终于 来到目的地——临沂
啊 临沂——
你这鲁南重镇
比想象中还要贫瘠
一条十字街交汇南北东西
一座东方红影院
孤零零地展示着现代气息
直到肃穆中瞻仰华东烈士陵园
我们心中才掂出这片红色热土所蕴含的价值
(另一部分知青去了莒南 日照地区;
临沂城南车辋一个知青点因有36名知青,时称“36棵青松”)
第二天 下到村里,召开访贫问苦会议
第三天 下到田间地头
铺下身子—— 劳动去
社情民俗 尽快熟悉
与村民同劳动 共呼吸
(这可是中国最大的地气)
感同身受 农民阶层的弱势
深切体验 农民生活的艰辛不易
日复一日的劳动 锤炼了我们的筋骨皮
每天 食物的粗糙单一
不得不 把食欲的底线一再压低
就在这年 年底
北京 毛泽东向全国发出指示——
“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
闻听此语 同学们自然是感慨万千 喜极而泣
此后 随着时间推移
这支队伍日渐呈现出深层次问题
粮食短缺 生活拮据 因疾病来袭 体力不支
及大龄青年个人实际问题……
一连串现实 让人举步维艰 内心焦虑
然而 即使是在最困难时期
大家始终团结向上 默默坚持
而相互鼓励成为心灵最大的慰藉
而后 根据发展形势
随着中央知青返城政策的落实
通过招工 入伍 恢复高考各种形式
这支队伍被分流 剥离
大部分回到原本生长的城市
如饥似渴投入新一轮工作 学习
至此 一场牵动全国数千万人及家庭的知青运动
悄然落下帷幕 戛然而止
知青岁月——
成为那一代青年心中 永不磨灭的记忆
历史也留下一个 绕不开的话题——
该怎样评估共和国特殊时期 这支特殊的群体
褒贬毁誉 且留待历史……
啊 同志 你可曾记得
就在临沂插队的岁月里
在与乡亲们朝夕相处中
我们学得了沂蒙人民的坚强 刚毅
我们从一身“小资 ”淬炼成坚强的战士
从四体不勤 到会过老百姓的普通日子
从五谷不分 到庄稼活儿的“好把式”
从脱坯垒墙到出伕修渠
从欲语还羞到像家人般亲昵
甚至连口音腔调 都与乡亲们相差无几
我们在洞悉社情民意的同时
也体味着乡亲们的智慧与风趣
也曾有幸领略中到中国农村
那独有的人文美 自然美的真谛
我想 你不会忘记——
那憨厚的大叔 热心的婶子
敦实的小伙儿 俊俏的妹子
那紫燕穿梭衔春泥
颗颗流萤飞童趣
大雁列队南迁徙
瑞雪纷飞映诗意
那沂水浩荡 清澈映底
那百亩林场 香梨坠地
那 鸡鸣犬吠 牛吼马嘶
啊 岁月如画 如歌 如诗
啊 临沂——
思念你啊 心从未有一刻停息
之所以情有独钟 永恒记忆
只因你这块倾注过我们
青春汗水 亲密接触的土地——
第一次让我们增长历练 扩大见识
第一次让我们磨砺性格 锻炼意志
我们的胸怀 因你而开阔
我们的脚步 因你而坚实
你让我们——
政治上成熟 生活上自立
你给予我们一次精神洗礼
那逝去的日子 永远不可复制
你给我们以后的道路 平添几分定力
沂蒙母亲的乳汁拥有丰富的维生素 钙质
你滋养着我们 终身受益
你孕育出一代知青共同的性格——
勤劳 坚毅 泼辣 务实
( 社会的评价也是相同一致
即有过知青经历的与没有这段经历的
其精神风貌是不一样的)
如今 我们完全可以自豪地说
在共和国各个岗位上 我们都是——
好—— 样—— 地——
“劳动可以把人锤炼成钢铁”
此刻 请允许我扯高 扯远一次思绪与话题
君不见 共和国最高领导层里(第18届党中央政治局常委中)
七位常委 四位曾有过知青经历
这就不难解释 这个集体——
为什么能大刀阔斧 反腐倡廉 坚定不移
为什么能踏石留印 抓铁留痕 作风扎实
为什么能 从严治党 砥砺前行 凝心聚力
为什么能把人民的千秋大厦加固 夯实
其重要因素是 他们——
曾下到社会最基层 吃过苦 受过累
对老百姓生活的艰辛不易 痛切肌肤 刻骨铭记
对人民赋予的权利 他们倍加珍惜
也自然赢得人民好评如潮 衷心赞誉
这亦印证着 孟老夫子的话语——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
先哲斯语 洞若观火 其睿智哲理 隽永至极
啊 今天的我们 已然垂垂老矣
回首往日 令我们引以为豪
乃是当年没有去选择 安逸
我们庆幸自己 毅然投身——搏击
仅此 我们无愧无悔 一生足矣
愿新时代每一位年轻人
在不懈追梦的探索奋斗中
找到自己人生坐标 足下位置
啊 此刻 让我们从回忆中回到现实
放眼今天的中国
早已是沧桑巨变 不可与当年同日而语
而我们的第二故乡—— 临沂
你更是一派异彩纷呈 繁华丰腴
看 她正张开深情的双臂
迎接她远方归来 当年的那群——孩子!
2018年 2月20日 改定 时年68岁
注:
1、 当年积极主动加入下乡插队知青行列的学校有:(据不完全统计)
山东省实验中学、山师附中、济南一中、十六中、三十三中、五中、、二十八中、八中等中学的同学们;
2、 如果说,50年前曾有一群济南的青年学生用行动奏响了一支充满激情浪漫的青春进行曲;那今天这篇拙作则是她50年后迟来的尽可能诗意的且理性的休止符;
3. 作者更多资讯,请点击百度搜索——【济南艺术创作交流平台】;
中国艺术家协会、山东省作家协会 会员
济南艺术创作研究院 特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