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

编辑:鲁南网 发布时间:2018年09月06日 阅读 487

       坚定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把握新时代主旋律,这是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的根基、前提、生命线。

  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通过“破茧化蝶”艺术描绘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波澜壮阔的奋进过程,更加生动展现新时代的新气息、新气象

  习近平同志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这就要求文艺工作者深入色彩斑斓气象万千的社会生活,深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感受时代主旋律,把握社会发展规律,努力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文艺精品,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就是要生动展现新时代伟大实践,就是要生动讲述“国家蓬勃发展,家庭酸甜苦辣,百姓欢乐忧伤”,这既是人民群众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需要。与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与社会现实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相比,文艺精品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是远远不够的。文艺工作者有条件、有责任、有能力创造更多精品佳作,这是时代赋予当代作家艺术家的光荣使命。

  坚定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把握新时代主旋律

  习近平同志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艺创作迎来了新的春天,产生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同时,也不能否认,在文艺创作方面,也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存在着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问题,存在着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的问题。”总结起来,不少问题都与缺乏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有不同程度的关联。缺乏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就难以把握时代主旋律,就会淡忘甚至漠视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历史成就,就容易滑向调侃崇高、扭曲经典、丑化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某些经典影视改编引起轩然大波可为例证;就会带来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的问题,在这方面,一些庸俗、低俗、媚俗的娱乐节目与此不无关系。少数创作者对今天幸福生活的社会历史基础缺乏认知和敬畏,也就难免立场不稳、根基不牢,甚至滑向堕落,最终丧失社会责任感和艺术责任感。因此我们说,坚定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把握新时代的主旋律,对于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来说是根基、是前提、是生命线。

  有志于创造新时代文艺精品的文艺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结果。那些至今仍震撼人心的文艺经典,之所以能作出独特艺术成就和美学贡献,就是因为它们把握住了历史发展主旋律并通过高超艺术本领加以提炼、呈现。新时代文艺创作要想开创新局面,同样要准确把握新时代的主旋律。这个主旋律包括:为解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包括深化改革开放、脱贫攻坚战、反腐斗争、“一带一路”建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方面面的内容。

  把握新时代主旋律之外,更具挑战的是对这个主旋律进行艺术呈现。这需要文艺工作者真切感受和深入体验新时代脉搏跳动。历史上,那些创造出“红色经典”的作家艺术家们都是深入人民、深入生活的践行者。《创业史》作者柳青,为了搞好创作,扎根皇甫村,蹲点14年,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正是在此基础上,他才获得丰富的素材、深入的体验、深厚的感情、深刻的认识,获得讲述中国故事的表达冲动,以至创作出彪炳历史的经典。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没有捷径,同样要走这条深入人民、深入生活的创作之路。

  讲好改革发展故事,塑造新时代先进人物形象

  当前文艺创作之所以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恐怕还与没有留下令人印象深刻的多彩故事和典型人物有关。文艺创作只有讲好丰富感人的故事,塑造出丰满动人的形象,才能产生摄人心魄的力量,具有历久弥新的艺术生命力,才能从“高原”登上“高峰”。

  重点是塑造好富有时代气息的各行各业先进人物形象。近年来,《湄公河行动》《战狼Ⅱ》《红海行动》等影视作品讲述中国军人为维护我国公民生命安全与海外不法分子进行斗争的故事,塑造了新时代军人形象,轰动一时。事实上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各个领域、各行各业都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先进人物,如以袁隆平、黄大年为代表的科技攻关英雄,以杨利伟为代表的航天英雄,以及那些在平凡岗位上辛勤工作、默默奉献的无名英雄。这些先进人物身上洋溢着蓬勃新鲜的时代气息,他们的感人故事需要文艺工作者慧眼识珠、精心提炼、用心讲述。

  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尤其要重视塑造成长中的新时代先进人物形象。在当下某些作品中,先进人物一出场就完美无瑕、具有超凡力量,却难以令人感到亲切,这是因为作品没有表现出人物成长为英雄的过程,缺乏人性的真实和历史的纵深。文艺理论家巴赫金说,主人公与世界一同成长,他自身成长反映着世界的历史成长。讲述新时代中国故事,某种程度上,就是将故事人物放在新时代语境中考验、淬炼,通过“破茧化蝶”展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逐步壮大的奋进过程,更加全面反映和生动展现新时代的新气息、新气象。换言之,塑造成长中的英雄,把人物放在当今时代典型环境中、典型戏剧冲突中,让人物在行为选择和因果链条中彰显个性、风骨和时代精神。

  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要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所谓“大处”包括新时代为解决社会主要矛盾而进行的建设实践,而“小处”是指文艺创作者要善于选取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涌现出的典型人物、典型事件、典型细节等。通过这种方法,化事件为故事、化现实为艺术、化精神为形象,既尊重现实、尊重时代,又活灵活现、引人入胜,才能把新时代中国故事讲到人们心里去,感人至深、触动灵魂。否则,丢掉“大处”,所讲述的故事就会游离于时代之外、背离真实、喃喃自语,所塑造的人物就难免单薄苍白甚至矮化丑化;不着手于“小处”,故事就容易空洞化、概念化、不接地气,人物形象就缺少打动心灵的丰富细节,缺乏鲜活灵动的生活气息。

  锤炼艺术语言,创造新时代艺术符号

  文艺作品讲故事、树人物的手段是艺术语言,只有不断炼字、炼句、炼意象、炼构思,才能使丰富复杂的思想情感凝练化、形象化;当这种高度凝练化和形象化的语言真正能够概括民族历史意蕴和时代精神风貌,就会成为象征这个民族和时代的艺术符号。这种艺术符号凝结着创造者的思想、情怀和智慧,在时代传播和历史传承中熔炼为民族的集体意识,沉淀在民族共同体心灵深处,具有震撼心灵的魅力,起到唤醒历史记忆和振奋民族精神的作用。像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就是这样的响亮符号。

  王国维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能称为“一代之文学”,不仅要有时代的丰富思想内容,而且要有推陈出新的特定表现形式。那些最优秀的作品以其独特表现形式创造了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和象征时代精神的艺术符号,成为永恒的经典。新时代文艺精品要成为与楚骚汉赋、唐诗宋词比肩的“一代之文学”,只有矢志锤炼艺术语言,精心萃取新时代的精神意蕴。

  首先要在全面准确把握新时代社会图景、文化风尚和时代精神基础上进行艺术提炼和艺术创造,这是创造艺术经典必由之路。歌曲《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电影《英雄儿女》等经典作品的语言形式及其修辞符号就是这样创作出来的。新时代文艺精品创造也应当如此。其次,要在继承民族传统艺术符号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发展。《战狼Ⅱ》中的“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就是对传统修辞符号“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借用和创新。再次,要扎根生活,学习人民群众的语言和修辞艺术。在创造历史的过程中,人民群众创造了最鲜活的语言和修辞符号。提炼创造新时代修辞符号要善于发现转化这些鲜活语言。比如,“撸起袖子加油干”就形象地传达了新时代人们为幸福生活努力工作的景象。文艺工作者要善于发现传神意象、精粹语言,进而转化为文艺有机体,淬炼出象征新时代的艺术符号。

  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创造新时代文艺经典,是人民的需要,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需要,也是新时代文艺工作者光荣而艰巨的使命。履行好这一使命,需要文艺工作者以舍我其谁、顶天立地的气魄,以陈言务去、精益求精的追求,潜心酝酿、匠心独运,不断奉献新创造,开创新局面。

  (作者李茂民,为山东师范大学教授)

 

原载:《 人民日报 》( 2018年06月26日 23 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