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及行业媒体走近最美家乡河——沂河

编辑:鲁南网 发布时间:2018年06月11日 阅读 196














  本报6月11日讯 (记者 孙飞霞)11日,“2018中央及行业媒体走基层——走近最美的家乡河”采访调研活动第三站在临沂市召开。据悉,本次活动以实地调研和座谈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两天的采访调研中,人民日报、经济日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新社等10多家中央及行业媒体记者深入临沂,走近“最美家乡河”沂河。
  在首届“寻找最美家乡河”大型主题活动中,临沂市沂河作为山东省唯一入选河流,成功入选全国十条“最美家乡河”。   沂河,又名沂水,发源于泰沂山脉的南部,是古淮河支流泗水的支流,全长574公里,流域面积17325平方公里,河面最宽达1540米,自北向南贯穿临沂,由江苏燕尾港入黄海,是发源于山东境内的第一大河。
  两天的采访调研中,人民日报、经济日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新社等10多家中央及行业媒体记者将深入临沂,走近“最美家乡河”沂水,通过实地走访焦庄社区河长制、临沂大水城建设的重要项目工程之一沂河小埠东橡胶坝,沂南县东湖湿地公园、金锣集团山水口污水处理设备、金锣污水处理设备控制中心等地,听取临沂市水环境治理、沂河流域生态综合治理、安全生态水系建设等情况汇报,深刻感受沂河的自然之美、生态之美、文化之美,挖掘和发现水利在支撑地方经济、推动乡村振兴、实现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
  活动期间,媒体记者还将对各级领导、群众代表、治水典型人物等进行采访,全方位了解了临沂市在推进河流治理、全面贯彻落实河长制、展现河流文化历史、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三年投资140多亿元
临沂市全力打造“最美家乡河”

  2013年7月,临沂市成为全国首批45个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之一。2017年12月,临沂市通过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验收。三年试点期间,临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累计投资140多亿元,实施了水系连通等10大类119项工程项目,实现了“一河清水,两岸秀色,城水相依,生态宜居”的大水城格局。

出台30多个规范性文件,制定最严格的制度“红线”
  自2013年8月成为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以来,临沂市先后印发了《临沂市水资源管理办法》《临沂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临沂市水环境保护生态补偿办法》等30多个规范性文件,将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社会经济用水量等涉水指标纳入全市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和完善了生态补偿的长效机制。
  这些规范性文件的实施,带来的最显著变化就是——全市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和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三条红线指标得到严格控制。
  数据显示,截止到2016年底,临沂用水总量控制在17.88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14.08立方米,比2015年下降了3.8个百分点。今年1-5月份,考核我市的13个国省控河流断面达标率为100%,水质优良比例(达到或优于Ⅲ类)为92.3%,与去年同比上升15.4个百分点。

2020年临沂将新增蓄水能力4.83亿立方米
  临沂市是一个资源型缺水城市,人均水资源只有512立方米。为保障水安全,雨洪成为临沂重点开发利用的水资源。多年来,临沂构建了“上游水库增容蓄水、中游闸坝节节拦蓄”的大水网格局,建设拦河闸坝113处,一次性蓄水达3.15亿立方米。
   另外,临沂市岸堤水库增容、龙潭湾水库、三和水源等骨干工程已建成运行。除了开发雨洪资源,临沂市还大力推行再生水回用,25个企业配套再生水回用工程,14家污水处理厂再生水日处理规模达18万吨,中心城区污水处理回用率接近30%,增加蓄水量1.5亿立方米。
  根据临沂市编制的《临沂市雨洪资源利用规划》要求,2020年临沂将新增蓄水能力4.83亿立方米,到2030年再新增蓄水能力3.83亿立方米。

建设58处亲水平台营造最宜居的生态环境
  蔚蓝的天空,白云游弋悠悠,垂柳摇曳,有微风拂面,带来了丝丝水汽,在阳光沙滩,有市民带娃嬉闹游玩,欢声笑语不断。 
  阳光沙滩全长5公里,是临沂市民最爱去的休闲娱乐景区,也是临沂市着力打造的亲水平台。
  像这样的亲水平台,临沂市共有58处,他们多分布在沂河、沭河、祊河等河流两岸。其中长达53.2公里的沂河水岸线更是成了临沂市最大的亲水平台。
  “为了把沂河风景区构建成最好的亲水平台,临沂市在景区内建设了三级路网,布置了多处休息凉亭、卫生间等服务设施,同时还建设了篮球场、网球场、塑胶跑道、游乐场等40余处健身设施。”临沂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城水相依、人水和谐,这是临沂创建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的核心理念。这种理念也得到了国家的高度认可,临沂滨河景区先后荣获国家首批水利风景区、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荣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