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花生大国”向“花生强国”转变 专家呼吁:让中国花生产业领跑世界

编辑:鲁南网 发布时间:2017年09月17日 阅读 299

        花生是我国粮油资源中为数不多的从产量、消费量及贸易量均占优势的特色农产品之一,我国花生总产量为1700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40%。但是,我国花生产业也面临“大而不强、多而不优、产业链短、竞争力弱”等问题,在15日举办的2017首届莒南花生产业高峰会议上,多位专家和企业家围绕花生生产、加工、科技发展及产品开发等重点内容,做主题发言,吸引众多与会者专注倾听。
中国高品质花生受国际重视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花生生产国,中国花生加工产业规模居世界首位。除目前人们熟悉的烤花生果、裹衣花生、花生蛋白饮料、花生酱等花生食品外,花生休闲食品、高水分组织化蛋白产品、花生短肽、花生茎叶提取物等花生食品日益成为花生产业的发展方向与重点。
        美国国家花生委员会主席鲍勃·帕克表示,花生在所有的坚果中,蛋白质含量最高,并且含有30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花生是美国食药监局评定为“健康”食物的仅有四种食品之一。当前,随着美国国内对花生消费需求的增长,中国高品质花生越来越受到国际重视。
国内外花生产业专家、学者共聚一堂。
花生产业发展面临诸多痛点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粮油学会花生食品分会会长王强梳理分析了花生产业面临的问题。一是缺乏加工专用品种、品质评价方法与标准;二是制油工艺技术与装备有待改进;三是花生营养健康基础研究薄弱;四是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率与附加值低。
        王强表示,我国品种加工特性不明确。“不是我国花生品种资源少,而是对这些品种资源缺乏评价。”王强说,在花生营养健康研究方面,美国领先于我国,有关花生营养与抗慢性疾病基础研究亟待揭示。
        美国农业部服务局研究员郭宝珠认为,当前如何防止黄曲霉毒素进入食物链,成为全球面临的问题。对于花生产业来说,需要从作物收获前干预、作物收获后检测处置、后期脱毒等环节,保证花生食品安全。如果不转变花生传统播种、收获、加工方式,将很难将黄曲霉毒素排出食物链,这也将影响中国花生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调查显示,76%的消费者将品牌作为购买粮油的首要考虑因素。中粮集团高级经理安骏指出,我国粮油行业的品牌建设初见成效,但与其他食品行业相比,仍然存在差距。当前,中国粮油行业的品牌意识还不够深,许多企业还停留在“价低、质好”就能存活的初级阶段,同时受制于气候、品种、地域等限制,难以形成固定口碑。“粮油行业是良心产业,需要引入现代理念,更需要品牌引领。”安骏说。
创新变革,让中国花生产业领跑世界
        据了解,花生行业产业链较长,从播种、收获、加工、提取等要经历诸多环节,花生产业的创新变革也涵盖了整个产业链。
        在当天高峰会议上,山东省农科院院长万书波分享了花生种植单粒精播技术,单粒精播比双粒播种每亩减少4000株左右,亩总果数达到39万个,比双粒播种多出3万个,亩均增产5%左右,这也成为花生种植技术的一次重要变革。
        花生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出口创汇农产品。但近年来国内花生出口形势并不乐观,花生供应频频遭遇各种技术性贸易壁垒,其中最常用、影响最大的是利用农残、黄曲霉毒素和重金属超标等,中国花生产业急需创新转变,发挥自身优势并采取相应的对策,领跑世界花生产业。”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副所长王强说。
        王强表示,目前我国在花生精深加工与综合利用技术方面也有所突破。首先是制油与装备正在改进中,低温压榨花生油与低变性蛋白粉联产技术、花生球/伴球蛋白组分制备技术、功能性花生短肽制备技术、具有促睡眠作用的花生茎叶提取物制备技术以及饼粕制取黏胶剂等,花生产业面临的前景十分广阔。
        “数据显示,到2030年全球植物蛋白缺口将达1.5亿吨,从花生中提取蛋白将越来越受关注。根据我们预测,未来花生非食品应用会超过食品应用。我们倡议打造中国花生优势产业,走自己的特色创新之路,实现从‘花生大国’向‘花生强国’的转变,让中国花生产业领跑世界。”王强说。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