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邑卞桥镇:法治为纲、自治为本、德治为魂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编辑:鲁南网 发布时间:2020年07月04日 阅读 172
鲁南网平邑7月4日讯(通讯员 上官宇鹏)今年以来,平邑县卞桥镇紧扣全县政法综治工作主线,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下的社会治理新模式,持续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推动法治、自治、德治深度融合,努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一、法治为纲,筑牢社会治理新基石
(一)夯实阵地规范化建设。一是高标准打造镇级综治中心。今年以来,卞桥镇投资20余万元,在镇办公楼四楼西侧打造高标准综治信息平台一处,同步推进综治中心功能科室完善设置,形成总占地400平方米的三星级镇级综治中心“主阵地”;二是分类推进村级综治中心创建。计划用2年的时间实现全镇所有村级综治中心达到示范标准,今年已率先完成时家村、佟家庄村、左庄村、南安靖村等12个村的综治中心硬件提升和配套设施完善;三是持续推动平安卞桥环境营造。投资35万元为全镇11个村居配备了电动四轮治安巡逻车,在左庄村等3个村打造了法治宣传一条街,在时家村等2个村建设了法治广场,在蒋家庄村等3个村建设了法治文化长廊,营造了浓厚的法治宣传氛围。
(二)夯实基层网格化服务管理。按照“村中有网、网中设格、格中有人、人负其责”的要求,推动全镇158个基础网格设置优化、人员整合,真正把网格融入镇域发展实践的各个环节,打造成抓工作落实的前沿阵地。一是在疫情防控中展现网格担当。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全镇158名网格员全天候在岗,通过地毯式摸排、滚动式宣传、全域式发动、专员式服务,承担起值班值守、村内消杀、隔离管控、跑腿代办等工作,通过设置“驻校岗”、“驻企员”等方式,助力辖区中小学顺利复学、150余家企业平稳复工复产,在全镇筑起了牢不可破的“抗疫防火墙”。疫情防控期间,还涌现出了“防控一线的义务理发师”张现荣、“抗疫夫妻档”邢娟夫妇等优秀网格员。二是在维护治安中凸显网格作为。我们把提高社会治安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作为检验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成效的“试金石”。日常工作中,网格员紧紧围绕扫黑除恶、禁毒铲毒、防范邪教、金融风险等内容,广泛开展入户走访,积极进行宣传发动。深入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开展夜间治安巡逻,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制定网格员考核办法,严格兑现奖惩,今年以来,表彰了20名优秀网格员,先后对6名责任落实不到位的网格员启动追责问责。2019年至今,全镇两抢一盗案件数量明显减少,未发生一起安全生产事故。今年一季度,卞桥镇在全县社会治安群众安全感满意度电话测评中位列全县第一。三是在助推发展中彰显网格力量。充分发挥好网格化服务管理在推动镇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神经末梢”作用,各项工作任务全部下沉到网格落实,推动基础网格深度参与农村危房改造、人居环境整治、农村安全饮水、决战脱贫攻坚、信访案件化解等各项重点工作和关键任务,真正把网格员锻造成推动基层社会有效治理和经济社会有序发展的一线“尖兵”。今年4月,闫家庄整村搬迁项目正式启动,紧紧依托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在走访调研、方案制定、科学评估、诉求应对、协议签订、安置补偿等环节持续发力,仅用1个月时间,就完成了闫家庄整村搬迁任务,再次刷新了“卞桥速度”,这也是全镇镇依托网格化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动缩影。
二、自治为本,创新社会治理新模式
(一)创新设立“文明守法超市”。为激发广大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大胆探索、先行先试,投入30万元在佟家庄等6个村,设立了“文明守法超市”,通过上级发放、企业捐赠、村级购买等方式,募集群众生活用品,制定村级“文明守法超市”积分管理办法,由村委负责组织实施,把关审核。鼓励村民积极参与到矛盾调处、治安巡逻、环境整治、扶贫助残、志愿服务等工作中来,通过行动赢取积分,利用积分兑换奖品,引导群众深度参与村庄治理,真正做到让好人好事有迹可循、让文明守法渐成常态。目前,“文明守法超市”已在全镇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共有587人参与积分赢取,累计发放积分达到4.5万分,临沂电视台《平安临沂》节目在第349期做了专题报道,真正形成了可推广、可复制、成效强的社会治理新模式。
(二)创新“村商”“村社”融合发展。为有效破解社会治理内生动力不足问题,今年以来,卞桥镇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政法、统战配合联动,在时家村试点推行“村商”、“村社”融合发展模式,全面激发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在“村 商”融合方面,通过落实村商合署办公、创新实施“双聘任”机制、做实村商财务融合管理等举措,推动时家村党组织和村级商会在组织、工作、财务上高度融合,不仅实现了村集体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商会社会效益的持续释放,更激发了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农村社会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参与疫情防控、人居环境整治到助力农村饮水安全、脱贫攻坚,时家村“村商”真正实现了统筹联动、一体推进。疫情防控期间,时家村两委与时家村商会配合联动,在值班值守、补给供应等方面实现了无缝衔接,时家村商会累计向镇党委政府和时家村疫情防控值班点捐赠口罩、消毒剂、食品等各类抗疫物资超过3万元,动员40多名商会会员积极参与村内消杀和值班值守,村商共融、共建成效初显。在“村社”融合方面,通过落实“双聘任”和“财务融合”机制,实现了支部委员同果蔬合作社理事的“身份互认”和“利益共联”,时家村“两委”干部全部成为合作社理事,承担起117户种植户的种植引领和服务保障工作,合作社依托“七统一”标准打造的村社融合运营机制,进一步释放了村民参与社会治理的内生动力。“村商”、“村社”融合发展模式的应用,不仅让党的触角延伸到社会治理的方方面面,还让更多的商会会员、合作社成员成为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一环,在助推基层社会治理中释放出“1+1>2”的蓬勃力量。
三、德治为魂,培育安定和谐新乡风
(一)用“时代乡贤” 凝聚乡村治理新合力。为更好地挖掘乡贤资源,激活乡贤反哺家乡的动力,今年以来,卞桥镇积极探索“支部+乡贤”的乡村治理新模式,在西荆埠、东荆埠等村,发挥党支部引领作用,通过组建乡贤队伍,搭建活动平台,弘扬乡贤文化,推动乡贤深度参与乡村治理,持续激发乡村振兴活力。通过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乡贤理事会交流服务平合,精准对接乡贤积累的资本、人脉、技术等资源,推动乡村治理水平持续提升。同时,通过引导优秀乡贤进入村干部队伍、邀请乡贤定期参与村内重大事项会商,真正把乡贤培养成议事决策、矛盾调处和村级事务管理的村居助手,极大提升了乡村治理水平。
(二)用“红色基因”激活乡村治理新活力。近年来,卞桥镇先后在唐刘村、时家村、东荆埠村建立了以红色文化为主题、以家乡发展为主线的村级历史展馆,历史展馆从深挖村居红色历史资源和典型事迹入手,突出“红色文化”的弘扬和“乡风民风”的培育,逐步形成具有乡村发展特色和红色历史文化特色的宣教阵地,以“红色文化”教育群众、用“红色文化”引领群众,村民对家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不断增强,村民参与家乡治理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提升。2020年4月,投资40万元的卞桥镇红色教育基地暨老蒙山县历史展室正式对外开放,标志着卞桥镇通过激活“红色基因”,引导村民开展“微自治”模式步入快车道。
(三)用“基层站点”拓展乡村治理新渠道。今年以来,卞桥镇深入挖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退役军人服务站在基层社会治理领域的价值,充分发挥基层站点在组织动员、宣传教育、精准对接等方面的优势,从解决群众关键小事入手,推动基层站点与网格化管理、下呼上应机制、12345热线办理等方面的对接联动,让基层站点成为优化基层末端治理、推进群众自治的新平台。截至目前,全镇已完成26个村级文明实践站和3个村级退役军人服务站的建设,基层社会治理网络进一步延伸和拓展。
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卞桥镇将不断提升法治保障、自治强基、德治教化的能力和水平,以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为目标,全力打造具有卞桥特色的社会治理新格局,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为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平安平邑贡献卞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