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第一书记平军:建强基层组织 助力强村富民

编辑:鲁南网 发布时间:2020年03月05日 阅读 149

  于家山村位于临沂市临沭县青云镇东北部,全村人口1231人,常驻人口不到全村人口的二分之一。村民收入主要依靠外出务工、柳编代工和种植红薯、花生、小麦等传统农作物。2018年4月,齐鲁交通临沂分公司派驻临沭县青云镇于家山村第一书记平军驻村后,坚持党建引领各项工作,切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近两年的时间,于家山村摘掉了集体经济薄弱村的“穷帽子”,被评为“县级文明村”“社会科学普及示范村”;于家山村党支部被评为“五星级基层党组织”。


平军(右)在和村里的老党员交流。(资料图片)

  创新抓班子、带队伍 成为乡村振兴的“领头雁”

  驻村后,平军了解到于家山村村“两委”存在干事创业的要求和积极性,便抓住这一契机,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强化责任担当,重点抓好“四个一”建设。

  “‘四个一’建设的具体内容是建强一个班子、带好一个队伍、完善一套制度、建设一个场所。”平军说。

  在建强班子的工作中,严格落实“三会一课”,通过培训学习、主题党日等活动,不断提升村“两委”班子解决问题和带领发展的能力。村“两委”班子在工作中思路想在前,工作走在前,核心领导作用发挥明显。

  通过与派出单位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联学互促活动、外出参观学习、党员亮身份、定岗定责等方式,激发党员的荣誉心和责任感,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此过程中,先后发展4名新党员,培养5名后备干部、7名入党积极分子。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驻村工作中,平军不忘完善村级管理的行为规范制度,让村级组织运行有章可循,坚持好重大事项“四议两公开”等制度,做到村级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另外,我们投资10万元高标准建设党员活动室一处,为党员开展活动提供固定规范的活动阵地。”平军说,通过“四个一”建设,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的模范示范作用明显增强,逐渐成为实现乡村振兴的“领头雁”和中坚力量。

  抓项目、聚民心 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为改善村民的生活环境,平军积极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和“七改五化”工程。

  “在环境综合治理过程中,共清理垃圾110余车,拆除废弃猪圈20余处、闲置线杆40余根;铺设路沿石1000余米,整修村内排水渠6300余米,户户通路面硬化近2000平方米;安装光伏路灯56盏,结束了村庄夜黑难行的历史。”平军说。另外,粉刷外墙21000平方米,彩绘38处,安装宣传牌24块,村庄绿化3900平方米。

  要想富,先修路。在做好村庄美化亮化工作的同时,新修村村通公路1700米,路面硬化10200平方米,群众出行状况得到极大改善;积极推进自来水改造,铺设管道近17000米,涉及493处院落,解决了群众吃水难问题;整修生产路2250米,挖掘排水沟渠4500米,铺设简易涵管110处,为村民农业生产提供便利。

  平军介绍,为提升为民服务水平,在村居主要路口、重点部位安装监控探头24组,结合村居网格化管理,保村居平安;新建180平方米村卫生室,让村民小病不出村,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新建金融服务点一处,建设改造600平方米的党群服务中心一处,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在村子面貌焕然一新的同时,平军不忘开展驻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开展困难群众走访、扶贫助学、送医下乡、残疾救助等活动12次,投入资金12万余元,惠及群众600余人次;新建电子阅览室、文体活动室、2500平方米文体广场各一处,为群众开展文体活动提供场所。

  另外,组织开展星级文明户、好媳妇、好婆婆等评选活动2次,对好人好事等建立“四德榜”张榜公示,弘扬新风尚。2019年于家山村被临沭县评为“县级文明村”“社会科学普及示范村”。

  抓产业、促发展 做活“四篇文章”摘掉“穷帽子”

  “酒香也怕巷子深,加强产品宣传,树立品牌意识至关重要。”平军说,于家山村主要以种红薯、花生等传统抗旱农作物为主,其中,红薯种植约占种植面积的90%,是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平军了解到情况后,抓住发掘地方特色产业这一路子,通过了“青云地瓜”品牌和绿色食品认证,用品牌闯市场,靠品牌增效益。通过农产品展销会、微信朋友圈、山东乡村广播等平台宣传推销特色农产品,通过海豚港惠项目平台推动农产品进社区,效果明显。

  另外,通过外出产业考察、邀请市农科院专家培训授课,学习红薯种植和存储技术,结合市场需求,反季节销售,实现农产品产量和价值提升,助力群众增收。

  为了让于家山村得到持续发展,平军又找到“多轮驱动”,做好“四篇文章”,增加集体收入的路子。

  “‘四篇文章’是指盘活资产资源,做活土地文章;扶持光伏发电,做好产业文章;加强村企合作,做好共赢文章;采取资金托管,做好分红文章。”平军介绍,利用清产核资契机,清理“四荒”土地260余亩,汪塘5处,重新连片规划流转承包,集体年增收30余万元。

  另外,先后投资40余万元,建设2期总功率73KW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集体年增收6万余元;投资80余万元在企业厂区建设1500平方米加工车间,与企业签订长期租赁合同,既帮助企业解决发展资金短缺的困难,又省略了招商环节增加了村民就业机会,同时也为村集体年增加收入6.6万元,一举多得。

  在此之前,村集体收入除了靠收取部分荒地、水库承包费外,没有其他来源。因历史遗留问题,村集体背负债务共计65万余元。平军介绍,通过做活“四篇文章”,既降低了市场风险,又保障了集体年收入40余万元的持续稳定,于家山村也摘掉了集体经济薄弱村的“穷帽子”。

  临报融媒记者 郇恒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