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做客市民大讲堂讲中医养生:养生顺自然 辨证讲四时
编辑:鲁南网 发布时间:2018年05月14日 阅读 227
鲁南网5月14日讯 (记者 崔洪英) “最好的养生方法是顺应自然,跟着节气走,做到天人合一。”12日,省内著名神经病学和脑科专家王兴臣、心内科专家董玉江两位教授联袂解读中医养生精髓要义,提出辩证施治、科学养生的方法,并现场为听众义务诊疗、解答咨询。
主讲人王兴臣教授
《黄帝内经》里讲:“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人生历程就是人体内部以及人体与外界之间的阴阳运动平衡的过程。阴阳协调平衡与否,是决定寿命长短的关键。阴阳失调则机体即可招致各种致病因素的侵袭,从而疾病丛生。
所谓大道至简,养生是个很大的话题,而从中医来讲,养生只需要做到两点即可:一是外避邪气,二是内养真气。主讲人王兴臣从自己的爷爷讲起,“我爷爷去年94岁走的,无疾而终,从70岁时他的生活起居十分规律,顺应四季变化。思想闲静,从不被外界侵扰情绪。”
《黄帝内经》讲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精神内守。说的就是顺应四时,及时适应气候变化,避免外邪伤害;思想闲静,没有杂念,就能使人体真气充盛。
如何顺应四季养生?也就是辩证讲四时。接下来,王兴臣用大量篇幅分别讲述了如何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给出很多细致入微的养生方法和建议。“养生顺应自然,顺之则昌,逆之则病。”王兴臣说,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
养生还需养神,王教授在讲座中多次提到这一点,即内养真气,讲座最后他用“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这首诗来与大家共勉,揭示了养生的要义其实在于养心,心态好,才是养生的前提,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心态,吃再贵的补品也是徒劳。
董玉江教授现场为听众义诊
讲座结束后,王兴臣和董玉江两位教授还就各自擅长的医学领域为听众义务诊疗,现场解疑答惑。本期讲座还为听众免费发放了《临沂市民大讲堂2017年讲座精粹选辑》。
观点点击
中医养生重在养神
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神补”,由此可见,养生重在养神。
如何养神?首先要精神内守。思想安静,真气运行通畅,精神守护于内,疾病就不会产生。精神内守主要包括:心情安定而没有恐惧心理,不讲究吃穿,避免不正当的嗜好、欲望,乐于生活。
其次清静养心。孙思邈提出的“自治,自克,自悟,自解”,是指善于排解,自我心理调节,以达到气静神定。另外,也可以从培养各种兴趣爱好,如书法、绘画、集邮、养花、下棋、听音乐、跳舞、散步等方法,控制情绪。广泛的兴趣爱好,有利于陶冶性情,驱除烦恼与忧虑,使思想专一而达到静心之目的。
尽可能做到清心寡欲,“七情太过生百病”,七情是喜、怒、忧、思、悲、恐、惊,若七情反应过于强烈持久,也会引起疾病。
孔子说:“大德必得其寿”,是指具有高尚道德的人,可以免除敌意,驱除烦恼,增强抵抗力,预防疾病,延缓衰老。从心理上讲,助人为乐,心怀坦荡,不图回报,自然也就少了心情压抑,身体得以放松,从而延年益寿。
现场观众认真聆听
性情、睡眠和居处是养生三大内容
养生重在养性情。“喜则气缓”“怒则气上”思则气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所谓是多思则神怠;多念则神散,如果你念头太多,神就散乱了。所以我们古代文明实际上在讲做人做事纯粹一些,单纯一些,这实际上是我们养生的要则。是多欲则损志。因为志是肾的神,如果你多欲望,你就损耗肾精。多事则形疲。如果你成天到晚让自己忙忙叨叨,那么你形体就会受到伤害。多语则气争。说的话太多了,也会造成气机混乱。多怒则百脉不定。经常发怒,气脉全部都错乱了。多恶则憔煎无欢。恶就是看什么都不高兴。什么都讨厌,情致就压抑,比如说女人吸二手 烟,吸烟的男同事都没得癌,女人却得了,为什么?因为她痛苦,压抑,久而久之,就郁滞成癌。
人睡眠实际上就是用阴来养阳,养我们身体里面的阳, 如果你晚上没睡好好的话,你第二天就没有精神,久而久之,它还会耗你的精。 《灵枢·邪客》中就有论述: “ 卫气者,出其悍气之慓疾,而先行于四末、分肉、皮肤之间,而不休者也,昼日行于阳,夜行于阴,常从足少阴之分间,行于五脏六腑,今厥气客于五脏六腑,则卫气独行其外,行于阳不得入于阴。行于阳则阳气盛,阳气盛则阳蹻满,不得入于阴,阴虚,故目不暝。”说明卫气行于阳则寤,行于阴则寐。只要阴阳偏失,营卫不和就会导致不寐。
房间过于宽大则阴气过盛,台基太高则阳气上亢,阴气过盛容易使人抑郁低沉,阳气上亢容易叫人焦躁不安,这是阴阳不调造成的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