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 市民在歌声中了解民间音乐

编辑:鲁南网 发布时间:2018年01月30日 阅读 209
  鲁南网1月29日讯 (记者 徐文敏)贝多芬曾说过,音乐能使人的生命迸出火花。我国著名音乐家冼星海也说: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流,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1月20日上午开讲的市民大讲堂,听众们跟随着优美的歌声在民间音乐的殿堂里遨游,了解了更多中国民间音乐的知识。

主讲人赵桂秋
  山东省文化艺术科研专家、原临沂艺术学校音乐科、艺术研究室高级讲师、临沂市沂蒙民间音乐研究会会长赵桂秋作为主讲,以《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继承创新与发展》为题,从音乐起源、中国音乐历史、远古音乐、古代音乐和临沂非物质文化遗产音乐艺术五个方面进行了讲解。
  “中国有着数千年音乐艺术发展历史,民族民间音乐浩如烟海,博大精深,通常被分为民歌、民间歌舞音乐、戏曲音乐、曲艺音乐、民族器乐五大类。”赵桂秋说。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文明中,创造了大量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形成了有着深刻内涵和丰富内容的民族音乐体系,这一体系在世界音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讲座现场,赵桂秋老师语言活泼,多次与听众互动,氛围轻松愉悦。讲到音乐起源、各地特色民间音乐时,还进行了演唱,现场不时响起阵阵掌声。
  “我们要认识中国音乐,不能仅仅会唱一些中国歌曲,听几段传统乐曲,还必须从民族、历史和地域的角度去考察中国音乐,了解中国音乐,从而真正理解中国音乐的内涵,了解它在世界音乐体系中的地位和历史价值。”赵桂秋建议大家深入了解民间音乐的知识。
花鼓调面临消失的危险 希望引起更多人的关注
  在讲座中,赵桂秋还着重讲述了临沂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列入国家级、省级保护名录的音乐艺术项目等基本内容。其中,发源于临沂地区的柳琴戏更是深受市民喜爱。
  说起花鼓调,很多市民也许并不熟悉,但人们熟悉的《沂蒙山小调》和柳琴戏就脱胎于花鼓调。目前,花鼓调作为沂蒙民歌的一种,已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赵桂秋就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沂蒙民歌代表传承人,也是山东省首批文学艺术科研专家。
  “花鼓调历史非常悠久,现在咱们博物馆里展览的花鼓调说唱陶俑就是最好的证明。”赵桂秋介绍,有一段时期花鼓调是非常兴盛的,但是现在很多年轻人并不了解,这么好的东西面临着消失的危险,她很是着急,希望花鼓调的传承能引起更多人的关注。
  “咱们临沂是一个文化大市,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各类民族民间音乐艺术也是丰富多彩。沂蒙小调的音乐风格、特点代表着山东,山东的就是中国的,中国的就是世界的。”赵桂秋认为,作为临沂人应该充分利用优势挖掘和发展民间音乐,传承优秀民族文化艺术。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