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一线办案法官不足百名的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法院,每人年均结案超过300件;全院全年收、结案均超过3万件,居山东省基层法院首位。然而,员额制改革客观上减少了法官人数,兰山区法院仅有60名法官入额,“案多人少”矛盾凸显。
如何实现“以少胜多”?《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采访了解到,兰山区法院把握司法责任制改革契机,从去年7月开始,全面推行法官“团队化”“三段式”改革。
“案多人少”初试“团队化”
“案多人少”是全国3000多家基层法院普遍面临的难题,兰山区法院更是如此。
兰山区是临沂市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中心,人流多、交易多、资金量大,自然纠纷就多。兰山区法院现有法官115人,一线办案法官82人,自2007年起年均受理各类案件超2万件。
以往,法官花费大量精力在送达、保全、庭前调解、接收材料等辅助性工作上,用于庭审和研究案件的有效时间仅占工作总量的两成,加班加点也难以应对繁重的审判执行任务。
在司改大背景下,兰山区法院院长王胜提出:“基层法院必须向改革要生产力,建立高效运转的类型化、专业化审判执行团队,优化审判资源配置与权力运行,提高办案的质量效率,更好地满足群众多元化的司法需求。”
去年7月,兰山区法院51个团队开始全面运行。“团队化”运作的核心是改变层层签批的传统运行模式,赋予主审法官自主签发法律文书的权力,确立其在团队内的绝对支配地位,“让审者判、判者负责”。
审判团队由“主审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构成,成员实行双向选择。主审法官独立行使审判权,对所承办案件负全部责任;法官助理和书记员分别负责审判辅助性和日常事务性工作;庭前会议则用来保障团队高效运转。
2016年,改革初显成果:兰山区法院结案31907件,同比上升49.4%,结案率为94.5%;一线法官人均结案超过300件。
“三段式”“团队化”提质增效
尝到改革的甜头,兰山区法院更坚定了“团队化”运作的信念。今年7月,兰山区法院完成了“诉讼服务中心实体化、审判执行主业团队化、案件管理精细化”的“三段式”改革,“团队化”建设迈向纵深。
诉讼服务中心设置3个法官团队,将立案、诉调对接、送达、诉讼材料收转、民事速裁等诉讼服务事项全面实体化。截至今年9月,完成保全2895件,收转诉讼材料13772件,送达5638人次,成功率90.11%。
张晓宁是前两年法庭综合团队的办案状元,此次改革中成为民事速裁团队主审法官,带领4名未入额法官,实现民事简易案件“快进快出”。团队组建以来的三个月里,收案1492件,已结案1024件。
审判执行主业团队化是“三段式”改革的重中之重,全面取消业务庭架构,配置了专业化、综合类团队共55个。审判执行工作全面“团队化”后,庭长的签批权限取消,以往“判而不审”的庭长们走向一线。民二庭庭长田艳梅说,改革后可以专心办理商事案件,回归法官本色,截至今年9月,她已办结案件137件。
创设案件监督管理中心,实施精细化管理。由4个法官团队从程序、实体等方面全面评查案件质量,为法官提供办案参考和指导,统一裁判尺度、提升审判质量。从刑一庭庭长岗位转任案件监督管理中心主任的云卫军说,截至9月底,共评查案卷600余宗,梳理共性问题11类25项,通报存在问题的个案32件。
改革彰显“司法为民”
秉持“司法为民”理念,兰山区法院改革不仅提升了办案效率,还满足了群众多元化的司法需求。
首先,改革优化了审判资源配置,缓解了“案多人少”的矛盾。今年前9个月,收案31556件,同比增长17.39%,结案26062件,同比增长17.77%。
兰山区法院原研究室主任王效贤主动要求回归审判一线,带领团队办案。他说,改革让法官重回审判一线,符合法官精英化的要求,倒逼法官更注重案件质量,办案更有责任感。
其次,“让审理者裁判”也有效避免了司法领域的行政干预。多位受访法官认为,自主签发判决书提高了判决质量。以往,案件层层把关可能导致“都把关、都把不好关”。审判员、庭长、分管院领导、审委会一级级把关,给法官的感觉就是有依靠,不注意错别字、标点等,甚至法律适用有时也模棱两可,“反正还有领导把关,造成了案件质量不高”。
再者,改革缩短了诉讼周期。2015年平均办案周期为103天,2016年则缩短为71天。截至今年9月,该周期进一步缩短至56天。群众诉讼快速解决,提高了满意度。
最后,群众多元的司法需求得到满足,有助于提升司法公信。兰山区法院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当事人自助立案、电子送达、文书生效告知、网上查询等,有效满足了群众的司法需求。
新华社记者吴书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