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听党话、跟党走 沂蒙六姐妹后人诗赞新生活

编辑:鲁南网 发布时间:2017年11月01日 阅读 265

徐敏安
        “果红枝头挂,喜迎十九大。党是启明星,沐浴在春风。烟庄老与少,致富路有门。富民政策好,勤劳摘穷帽。家家住新房,轿车进出忙。生活提高真,誓把党来跟。”10月18日,蒙阴县野店镇烟庄村著名的沂蒙六姐妹之一伊廷珍的二儿徐敏安在观看十九大开幕式后即兴创作了这首诗。

徐敏安(左)在收看十九大
热爱生活 迸发创作的激情
        徐敏安今年51岁,身体壮硕,面庞红中透黑,家庭收入主要靠种植果树。劳作之余,这名仅有初中文化水平的沂蒙汉子,有着“不一般”的爱好——写诗。对他来说,田间劳作、日常生活就是他诗歌创作的最大源泉。凭着对生活和诗歌的热情,创作10年来,徐敏安写下了300多首歌唱新农村新生活的诗歌,记录下农村生活变迁的点点滴滴。
        “我所创作的诗,都是来源于对生活的感受,平常的所见所闻都可以成为我写作的素材,也许这正是我多年创作的最大源泉。”徐敏安说。
        徐敏安早年开办了一个家庭豆腐皮作坊,每天早上骑着摩托车送货。2007年8月一次送货过程中,徐敏安看到家乡的石泉水库山水相连,景色秀丽,随即脑海中浮现出了“极目远眺山连山,一潭清水在山间。”的诗句。当天晚上,徐敏安便整理创作出了生平第一首诗《望石泉水库有感》:“极目远眺山连山,一潭清水在山间。兴修水利美如画,旅游观光可不断。”
        生活不是一帆风顺,诗歌是徐敏安保持乐观生活态度的最佳良药。一次劳作后,徐敏安疲惫地躺在一块林中大石上休息,阵阵清风拂面吹来,休息片刻后,身上的疲惫渐渐退去,他突发灵感,当即写就“如卧山石密林中,仰望松枝见云空。身上疲劳飘然去,耳旁清风送涛声。”的诗句。据徐敏安介绍,当创作出这首诗后,感觉全身都充满了能量,所有烦恼和疲惫都抛在了脑后,心里想的只有简单快乐的生活。徐敏安总说,生活是诗的来源,诗是生活的动力。
热爱劳作 辛苦中寻找快乐
        “东风吹来斜西南,西风飘至歪东北。树梢点头问平安,叶片拍手笑哈哈。”徐敏安在诗歌《站在果树上套袋》中写道。像这样描写果树和劳作的诗,徐敏安写了20多首,几乎把果树管理的每个过程都写成了诗。
        徐敏安说,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最大载体,劳作是农民在土地上的职责,虽然辛苦,但其中很多细节也充满欢乐,这些都可以写成诗。
        现在,徐敏安种有苹果树400棵、板栗树300棵、桃树100棵,每年收入10万元。这800棵果树让他每天都闲不下来,打药、浇水、剪枝各个管理环节让他忙得团团转。在地里劳作时,遇到有趣的事或脑海里应景浮现出好的诗句时,即使身边没笔没纸,他也要拿着枝条在地上记录下来,晚上再整理到本子上。
        一次,徐敏安爬到果树上进行梳果,脚下一颤整个身体倾斜下来,眼看就要掉下来时,他顺手抓住了一根树枝,才转危为安。晚上回家后,徐敏安在诗歌《有惊无险》中写道“梳果树上站,身斜心胆颤。抓枝得平衡,惊出身上汗。”
        徐敏安说,农民劳作是辛苦的,甚至是危险的,但看到挂满枝头的果子,心里是快乐的。据徐敏安介绍,凭着辛勤劳作,目前,烟庄村栽植果树近3000亩,年产优质果品1500多万斤,村民人均纯收入也能达到2万多元。
热爱乡村 歌唱农村新生活
        “这些年农村的变化真是太大了,放在以前想都不敢想。作为农民我还挺自豪的。我给你读一下我写的这首《赞山村变化》。”徐敏安一边说着自己的感受,一边拿出自己写的诗歌念道:“六姐妹居建三同,村里村外样样红。街道平坦水泥面,墙壁皓白风景线。沿边繁花惹人爱,翠竹高节报平安。楼宇亭台跨河桥,青山碧水白云飘。绿树成荫瓜果香,飞禽游物尽逍遥。一线工人战酷暑,共创沂蒙好风景……”
        烟庄村是著名支前模范“沂蒙六姐妹”的家乡,近年来,该村充分做活红色生态旅游、绿色产业富民结合文章,成为红色旅游景区和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像徐敏安《赞山村变化》诗中写的那样,如今烟庄村的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宜居宜业宜游的“五美”美丽文明新乡村正徐徐展开新画卷。
 
        通讯员 张圣虎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