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桥镇遵循“四抓四有”模式 构建第一书记管理服务体系
编辑:鲁南网 发布时间:2017年10月26日 阅读 202
平邑县卞桥镇党委创新举措,按照“四抓四有”的工作举措,构建起了科学规范的第一书记管理服务体系,全力支持和保障第一书记到村任职,为第一书记积累基层经验、施展才干、服务群众提供了有力保障。
抓人员配备,做到有人干事
一是明确责任分工。镇党委高度重视第一书记工作,将第一书记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实行“书记抓总、挂职副书记(大组长)联片、包工作区班子成员抓点”的做法,做到了全体班子成员都参与抓任职村工作。党委书记亲自安排部署第一书记工作;党委把大组长作为镇党委一名班子成员管理使用,要求按时参加班子会议,除第一书记工作外,参与扶贫、电商等项目建设,让大组长能够全面了解全镇的情况,也便于充分发挥大组长面广、路宽、资源多的优势,为全镇,尤其是十个省定贫困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班子成员定期到联系点调研和现场办公,协调解决工作中的困难问题。同时,专门安排党建办1名工作人员负责第一书记日常工作,负责组织会议召开、各类活动开展,材料撰写上报等工作。
二是建立综合协调机制。根据派出单位自身业务范围和资源优势,由镇党委积极沟通,从政策、资金、信息、人才、技术等方面协调争取派出单位的支持和帮助,并积极邀请各派出单位领导不定期深入驻点村调查研究、现场指导,形成了上下联动,各负其责,互相配合的工作局面。第一书记自驻村以来,13个派出单位领导累计到任职村现场办公、走访66次,帮助解决实际困难问题116件,累计协调投入款物560万元,其中派出单位直接投入现金52万元,超额完成了任务目标。
抓制度建设,做到有章理事
一是健全任职工作制度。镇党委制定下发了《第一书记工作管理办法》等文件,建立健全了学习调研、请销假等十项工作制度,强化了对第一书记的管理。
二是加强督导调度考核。实行“周例会、月调度、季观摩”制度。大组长坚持每周召开一次第一书记例会,传达上级工作部署,调度各任职组上周工作开展情况,安排本周工作任务;镇党委每月听取大组长关于第一书记工作汇报,并调度工作落实情况,总结阶段经验,查找突出问题,研究改进措施,部署下一步工作任务;镇党委每季度组织班子成员、第一书记、工作区书记、任职村支部书记对上季度工作进行现场观摩,对工作被动的及时通报并进行督导,提出改进措施和限期整改要求,促进了任职工作均衡发展、整体推进。
三是加强工作交流学习。针对各任职村产业发展、基础建设等“五通十有”情况,定期组织第一书记观摩任职村项目建设情况、到兄弟乡镇、电商企业、兰陵、寿光等地开展现场交流学习活动。截至目前,共召开工作例会62次,工作交流会、现场观摩会9次,学习调研6次,达到了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抓资金整合,做到有钱办事
想发展,光有人办事还不够,还得有钱办事。镇党委将争取到的第一书记专项资金、上级扶贫项目资金和派出单位投入协调资金打包使用,聚小钱、办大事,为第一书记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截止目前,累计投入项目资金800多万元,为贫困村修建生产路7条、6000米、3.2万平方,提升改造办公场所3所,架设电路2000米,修建桥涵4座,安装路灯100盏,新建学校3处、文化广场4处、蔬菜大棚97个、蔬菜交易中心1处、网上交易平台1处、村级水利配套设施6处,各任职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五通十有”目标逐步实现,10个任职村在第一书记带领下发生了很大变化,群众满意度逐渐提高。
抓产业扶贫,做到有增收脱贫项目
镇党委在项目建设上主动向任职村倾斜,从土地流转、技术培训、信息咨询、项目申报、项目建设、经验总结推广等方面为第一书记保驾护航。探索出了“1+2+3”农业产业扶贫模式,即:“规划建设1个基地,通过2个销售平台实现3方增收。”“1个基地”就是在滩汪湖规划建设了3000亩的大棚蔬菜基地,项目涉及尹家村、后东庄、杨庄村等10个省定贫困村和6个插花村,该项目基地现已建设温室蔬菜大棚300个,年产量达1500万斤。“2个平台”就是网上销售平台和传统线下销售平台,投资260万元建设了1300平方米的蔬菜交易中心和600平方米的蔬菜网上交易平台,为基地提供生产、管理、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年交易额超过1000万元,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价格一路看好。“3方增收”就是实现了蔬菜种植户增收、村集体增收和贫困户增收。
该项目作为2016年卞桥镇扶贫工作现场,召开了全市、全县扶贫工作现场会,得到各级领导的一致认可,2016年我镇扶贫工作在年度考核中获得全县第一名好成绩。同时,通过土地流转、大棚收益分红和交易中心出租分红等途径,实现3个贫困村年集体增收3万元,206户贫困户平均年增收750元,实现了“村增收、户脱贫”的目标。
卞桥镇党委 上官宇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