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蓝、地绿、水净 临沂铁腕治污生态建设显成效
编辑:鲁南网 发布时间:2017年10月19日 阅读 193
临沂是革命老区,传统产业占比大,区域环境污染曾经较为严重。随着市民环保意识的觉醒,人们从盼温饱变成盼环保,从求生产变成求生态。临沂市委、市政府也变被动为主动,以大气、水、土壤污染治理为重点,向污染宣战。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砥砺奋进的5年,临沂向着天蓝、地绿、水净的目标奋进,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明显成效。
转产不锈钢,企业少排放51吨二氧化硫
在罗庄区山东盛阳集团的厂区内,昔日漫天飞扬的粉尘、触目惊心的浓烟已不再,取而代之的市不锈钢项目新生产线正在接收全国各地的订单。作为第一批全市57家实施停产治理的企业之一,盛阳集团针对自身存在的扬尘污染、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排放超标等问题,新上环保设备,革新生产工艺,完善监控设施,大气污染治理取得显著成效。
“传统的模式已经生产了十几年,即便没有环保压力,也干不下去了,停产治理成了企业下决心转型升级的催化剂。”山东盛阳集团公司董事长徐明华表示。就这样,在政府的支持下,他毅然关停3家企业,将原先的焦化、建材、钢铁产能砍掉一大半,迅速投入26亿元转产不锈钢,从过去为不锈钢厂家提供原料,转型到自己生产不锈钢,其中仅环保设施的投入,就达2.3亿元。
不足一年,盛阳集团不仅自身占据市场主动,还吸引了3家下游企业落户,初步实现产业集聚。“以前一年全部产值也就50多亿元,新上了不锈钢项目当年,仅不锈钢项目,年产值达就到了200亿元。不仅如此,每年还少烧81.6万吨标煤,相当于减少51吨二氧化硫的排放。”徐明华说。 以大气污染防治为契机,临沂利用环保促转调,倒逼企业转型升级。2015年全市六大高耗能行业产值下降11.6%,淘汰钢铁产能150万吨、焦化产能260万吨,关停非煤矿山88个、30万吨以下煤矿5个,改造提升建陶生产线101条。
保护水资源,临沂铁腕治理水污染成常态
青龙河是临沂城的护城河,发源于涑河水田桥,从涑河通达路处引出,自西北向东南贯穿临沂城区,在市区东南部流入小埠东灌渠,全长8.46公里,汇水面积11平方公里,是临沂城区雨水、污水排出的重要河道。青龙河承载了临沂市民众多的历史记忆,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自上世纪80年代,青龙河生活垃圾充斥河面、河水脏臭、环境污染严重,清澈灵秀的青龙河变成了一条污水河。
临沂是一座美丽的生态城市,境内有大小河流1211多条,占全省水资源总量的六分之一,青龙河的遭遇是临沂水体污染命运的一个缩影。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2015年10月8日,青龙河综合整治方案通过评审,青龙河将携青龙潭show公园、东方红韵、流云翠岸、等8处新景点强势回归。可以说,青龙河综合整治方案拉开了临沂城区水环境综合整治的序幕。
2017年上半年,临沂市国控、省控重点河流全部达到Ⅳ类以上水质,水质优良比例达到64.3%,超过国家要求21.5个百分点;市控重点河流达标率为86.7%,同比增加4.3个百分点,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全部达到或优于Ⅲ类。
“不折不扣地完成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任务”也被写入2017年临沂市政府工作报告。同时,还从严审批高耗水、高污染排放、产生有毒有害污染物建设项目,对造纸、焦化、氮肥、有色金属、印染、农副食品加工、原料药加工、制革、农药、电镀等十大重点行业,实行新(改、扩)建项目主要污染物减量或等量置换。
臭水沟成湿地公园,土壤污染防治划定“最严格红线”
小桥流水,花红柳绿,岸芷汀兰,水鸟翔集,景色宜人,莒南县鸡龙河湿地公园是市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可谁能想到,没建湿地公园的时候,鸡龙河就是一处臭水沟,行人经过这里纷纷掩鼻。
莒南县鸡龙河湿地公园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夏计龙介绍称,鸡龙河曾是莒南县城北部企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排污河道,其中城区段河道在治理之前,垃圾成灾,淤塞严重,污水横流,对于这样一条臭水沟,周边居民抱怨不已。
从立项到规划到建设再到竣工,鸡龙河来了个华丽的转身。“规划建设后的鸡龙河环境好,景也美,园区不仅分成了秀水园林区、都市活力区等5个区,还有别具风格的景点,如亲水栈道、石雕石刻园等,我现在天天来这边遛弯。”市民周先生说。
万物土中生,土壤污染关系人们的饮食、居住安全。近年来,临沂市在打造生态宜居城市的过程中,成立了全省首家“湿地资源保护中心”,共建设24处湿地公园,湿地保护总面积达3.58万公顷。临沂市还严格落实“土十条”,完成25个场地338个取样点位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划定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2013年以来实施规模化养殖场提升改造项目322个,推广生物环保养殖垫料面积477.6万平方米。2013年以来,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80平方公里。
此外,还制定实施了《临沂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强调实施最严格的生态红线管控,重点保护好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重点红线区域,到2020年,全市土壤污染加重趋势得到初步遏制。
数据看发展
2014年,全市城区细颗粒物(PM2.5)浓度为92μg/m,居全省第12位,同比下降14.0%,幅度居第12位;城区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为170μg/m,居全省第15位,同比下降9.1%,幅度居第11位;城区二氧化硫(SO2)浓度为60μg/m,居全省第10位,同比下降10.4%,幅度居第15位;城区二氧化氮(NO2)浓度为58μg/m,居全省第16位,同比上升5.5%,幅度居第16位。
2015年,全市PM2.5、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四项指标同比分别下降17.4%、17.1%、40.0%、17.2%,分别居全省第1、1、1、3位;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居全省第7位,改善幅度居全省第1位;优良天数204天,同比增加53天;获省生态补偿金约1471万元,居全省第1位。
2016年,PM2.5、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四项污染物浓度指标同比分别下降11.8%、9.9%、19.4%、8.3%;综合指数居全省第7位,改善幅度居第6位;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13天,同比增加52天;获省生态补偿金约1494万元。
2017年1-9月份,PM2.5、PM10、二氧化硫三项污染物浓度指标同比分别下降10.9%、13.5%、24.1%;综合指数居全省第9位,改善幅度居第10位;空气质量优良天数156天,模拟核算获省生态补偿金约884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