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线上的春日多彩画卷

编辑:鲁南网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12日 阅读 3913

春日的中国,铁轨与大地共舞,列车如希望之舟,穿梭在山河之间。从重庆佛图关的“梅花列车”到春运的浩瀚人流,铁路不仅是交通的脉络,更是时代精神的生动写照。2025年的春天,中国铁路以创新与温情,绘就了一幅自然、人文、经济交织的壮丽画卷。

轨道穿花海,绘就“动态山水图卷”。重庆轨道交通2号线佛图关段,列车穿梭于粉色梅花海中,宛如“流动的云霞”,令人陶醉。这背后,是山地城市对生态美学的极致追求:轨道依山势而建,梅花沿坡而栽,自然与人工巧妙融合,既保留了自然的肌理,又赋予了交通线艺术的灵魂。花期期间,日均游客超万人次,社交平台打卡量单日突破3万条,成为“轨道+生态”融合的典范。长三角铁路沿线,同样上演着春的变奏。合肥南站绿皮车在金边阳光下缓缓启程,与安徽黄山脚下的油菜花田并行,列车仿佛穿行在莫奈的油画之中,铁路成了自然与城市对话的桥梁。

春运创纪录,流动中国彰显活力。2025年春运,5.13亿人次客运量、4.15亿吨货运量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6.1%和5.4%。数字背后,是铁路对经济脉动的精准把握。通过“一日一图”运力调配,大数据动态调整列车开行方案,高峰时段单日售票量达2162.6万张,夜间高铁编组科学调度,运力利用率最大化。物流动脉激活产业链,大秦铁路运煤专列保障能源供应,中欧班列搭载电子产品、新能源汽车驶向欧亚,铁路货运量突破4.15亿吨,成为内外双循环的“钢铁纽带”。列车上举办的“移动招聘会”,实现务工专列与用工需求无缝对接,既解决了企业用工荒,又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彰显了铁路服务经济的柔性智慧。

科技遇人文,共谱春日温暖篇章。中国铁路的春天,是硬核科技与暖心服务的完美交响。数字赋能体验升级,12306系统单日处理千万级购票需求,AR车厢互动屏展示沿线文化典故,让旅客在旅途中也能感受文化的魅力。5G+VR“云端赏花”平台单日访问量突破50万次,科技让远方触手可及。人文关怀润物无声,南京站“158雷锋服务站”14年如一日帮扶重点旅客,将机械化的运输转化为有温度的故事,传递着铁路人的温情与关怀。

在“赏花热”与“出行潮”中,铁路始终践行绿色发展理念。重庆推出“折花换绿植”活动,用凋落的花瓣兑换盆栽,让美丽得以延续。佛图关公园实施轮植补种,延长花期生命周期,让“刹那芳华”转化为“长久风景”。电力机车占比提升至90%,沪渝蓉高铁盾构机突破4000米掘进纪录,减少生态扰动。中老铁路跨境客流增长54%,绿色出行理念随铁轨延伸至东南亚,传递着中国铁路的绿色承诺。

从山城花海到春运洪流,从科技创新到文明共生,中国铁路在春天里书写着多重叙事。它是经济发展的引擎,是生态文明的践行者,更是文化自信的传播者。当复兴号穿越秦岭的薄雾,当绿皮车慢行于江南的烟雨,铁轨上的中国正以包容与创新,向世界递出一张“流动的春天名片”。(文/杨娟 王凌颖 周俊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