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运返程的汹涌人潮里,铁路早已超越了单纯的交通概念,它像一条文化纽带,串联起祖国大地,又似一部时代年鉴,记录着中国发展的辉煌历程。“我的铁路风景”主题宣传活动,以独特视角展现了铁路在新时代的多元价值,它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更是传递温暖、承载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桥梁。
服务升级:打造温馨旅途,彰显人民至上理念
春运返程期间,铁路部门努力将每一次出行都变成温馨的体验,把“以人民为中心”融入服务细节。成都局集团在列车上开设“健康咨询角”,为旅客提供血压监测、应急药品。出行在外,旅客难免会有身体不适,“健康咨询角”就像旅途中的“健康小站”,及时为旅客排忧解难,让出行更安心。广州南站推出方言服务岗,专门破解银发群体出行难题。很多老年人不太会说普通话,沟通不便给出行带来困扰,方言服务岗的工作人员用亲切的家乡话交流,帮助老人购票、引导乘车,让他们不再因语言问题而焦虑。京沪高铁试点“静音车厢”,为追求安静旅途环境的旅客营造舒适空间。在这个车厢里,大家自觉保持安静,关闭电子设备声音,享受安静的出行时光,提升了出行的幸福感。
数据显示,2024年春运返程期间,全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达3.8亿人次,重点车站的旅客投诉率同比下降15%,列车正点率保持在98%以上。这些数据背后,是约10万铁路职工的日夜坚守。他们在各个岗位上忙碌,引导旅客、服务车厢、保障设施,用汗水让钢轨充满民生温度,让返乡路成为感受社会关怀的温馨之旅。
窗外风景:领略山河巨变,感知时代发展脉搏
飞驰列车的车窗,是观察时代变化的窗口。沿着杭黄高铁前行,古村落与现代化城镇相互映衬,沿线乡村旅游蓬勃发展,乡村振兴成果显著。渝贵铁路加强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与黔中地区的联系,推动区域资源共享和产业协同。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铁路沿线依托高铁发展的特色小镇旅游收入增长30%以上,“高铁+特色小镇”成为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的新动力。
中老铁路开通后,促进了中国与老挝的贸易和文化交流。国际列车上,两国人民友好往来,中国商品和文化走向老挝,老挝农产品和手工艺品进入中国市场,沿线呈现出对外开放、合作共赢的景象。
科技赋能:畅享便捷出行,助力梦想加速前行
返程列车上,科技带来诸多便利。越来越多车站配备智能引导系统,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旅客精准指引乘车路线,缩短进站时间。列车实现5G网络全覆盖,旅客可随时高速上网,满足娱乐、工作和社交需求。
2025年春运,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超5亿人次,电子客票进站乘车比例达95%以上。“刷脸进站”“无感支付”等智能化服务广泛应用,让出行更便捷。务工专列不仅提供舒适环境,还开展技能培训课程,助力务工人员提升就业能力。学生车厢的“科技小课堂”,邀请铁路专家讲解铁路知识和发展历程,激发学生对科技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从过去出行艰难到如今便捷舒适,从单一运输功能到多元社会价值,中国铁路的发展见证了国家的进步。列车飞驰在钢轨上,车窗内外展现的是山河美景和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画面。未来,中国铁路将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以人民需求为导向,谱写更辉煌的篇章,为民族复兴注入强大动力。(文:禹露 王凌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