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的几率有时达几十万分之一,居然让我碰上了,这是幸运的事,我衷心希望移植成功,让那位病人的生命之花重新绽放。”4月6日,在兰陵县红十字会为冷延勤举办的赴济南捐献造血干细胞欢送仪式上,冷延勤朴实的一句话,让在场的每个人都为之动容。作为兰陵县第二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他用爱和热血让千里之外一个素未谋面的白血病人看到了希望。
成为捐献志愿者
“既然能救人,何乐不为呢?”
今年33岁的冷延勤于2013年10月进入兰陵县红十字会医院工作。作为一名临床外科医生,他工作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尽职尽责,始终坚守在救死扶伤的第一线,经他救治的病人都给予他高度的评价。生活中,他也会耐心、细心地帮助困难病人,获得患者及同事的一致称赞。
2010年,还是大二学生的冷延勤进行了他的第一次献血。“那是第一次感觉到帮助别人可以那么坦然和快乐。”首次成功献血,成为冷延勤难忘而愉快的记忆,他说,作为医学专业的学生,在与血站工作人员交流中,他了解了造血干细胞捐献方法和挽救生命的重要意义。
冷延勤。
当得知造血干细胞捐献是自愿行为,只能来自志愿者的爱心奉献时,冷延勤的心思活泛了起来,他想要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用爱心和行动帮助更多的患者通过造血干细胞移植,重获新生。“我的身体正好符合捐献的条件,我想这既然能救人,何乐不为呢?”当场,冷延勤就在《志愿捐献造血干细胞同意书》上郑重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并提取了10毫升血液在中华骨髓库进行了造血干细胞捐献留样登记,成为了一名光荣的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打消家人顾虑
“比起挽救一条生命,其他都是小事”
造血干细胞是人体的造血组织,且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要是在陌生人中找到配型成功的人,大约十万人中才能找到一个,有些罕见的分型找到相合的几率更低。从留样登记以后,冷延勤开始了漫长等待,等待中华骨髓库的召唤,随时为他人捐献自己的造血干细胞。
经历了11年春秋的等待,今年2月的一天,冷延勤接到兰陵县红十字会的通知:一名白血病患者急需移植骨髓,这名患者与他的骨髓初配成功。听到这个突然而至的消息,冷延勤激动不已,他为能帮到他人而感到无比高兴。
只是,冷延勤的妻子马上临产,正是最需要他照顾的时候,此外,家中大情小事也离不了他。“可是比起能挽救一条生命,其他的都是小事。”面对父母和妻子的不理解,冷延勤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向家人讲述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相关知识。在冷延勤的思想工作下,家人这才渐渐地打消了顾虑。
冷延勤为患者诊断病情。
准备好了捐献,冷延勤除了激动之外,还多了一份责任。从复检那天开始,除了积极与医护人员配合外,平时喜欢熬夜的他,不再天天贪黑,而是早睡早起,坚持锻炼身体,调整心态和生活方式,让自己保持在最佳状态,确保捐献的造血干细胞更有利于移植成功。
3月,冷延勤顺利进行了高分辨配型(二次配型)检验。与患者二次配型成功后,兰陵县红十字会随即安排他进行了体检,经过严格的数据比对和专家的系统评估,各项指标均合格,冷延勤可以进行造血干细胞捐献。
为患者带去希望
“让一个生命得以延续,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考虑到白血病患者病情复杂、危急,4月7日,冷延勤泪别即将临产的妻子,奔赴济南入住了山东省立医院病房,为下一步干细胞采集做准备。“你安心在那捐献,我和即将出世的孩子等你凯旋归来。”妻子在电话里为他加油鼓劲,希望他能顺利实施捐献,为患者带去新生,也用这一特殊的方式迎接自己孩子出生。
就在冷延勤忙于体检、配型及其他准备工作时,4月8日晚,冷延勤突然收到家里消息:妻子已入住兰陵县人民医院待产。想着捐献造血干细胞的使命,惦记着家里即将出生的宝宝,这一夜,冷延勤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4月9日,冷延勤的妻子顺利生下一名男宝宝。看着妻子发来的宝宝的照片,冷延勤激动不已。“我妻子给我生了个大胖小子,我做父亲了,这是对我这次捐献最好的报答了吧。”冷延勤说,虽然不能亲自见证孩子的出生,但他觉得能让一个新生命得以延续,是一种责任,也是给自己刚刚出生的孩子最好的礼物。
儿子出生3天后,4月12日,在经过5个多小时的造血干细胞采集之后,冷延勤终于顺利地捐献造血干细胞。悬着的一颗心落了下来,冷延勤终于卸下紧绷的神经,松了一口。“我觉得自己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冷延勤说,能够帮到别人比什么都更重要、更开心。
以爱之名,“髓”缘而生,冷延勤一次不经意间的善举,却为患者带来了重生的希望。
临报融媒记者 褚菲菲 通讯员 杜培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