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残疾人养兔能手吕付侠:我要去发光照亮别人

编辑:鲁南网 发布时间:2020年05月18日 阅读 238

吕付侠在工作中。

吕付侠(左)和丈夫在一起。

  闻名不如见面,早就听说过临沂郯城县庙山镇新城村残疾人养兔女能手吕付侠的名字。15日,在全国助残日即将来临之际,记者来到吕付侠的家中。见到她本人时,记者不禁惊奇:一个重度肢体残疾人,是如何依靠养殖獭兔致富,撑起一个家庭的呢?带着疑问,记者聆听了她的故事。

  爱是不抛弃不放弃

  吕付侠原本有一个幸福的三口之家,其乐融融,却在1998年秋收的时候,发生了变故。吕付侠不慎从拖拉机上摔落,伤到颈椎,导致下肢功能缺失,几乎没有了知觉。这一不幸给整个家庭带来了阴影。她生活不能自理,到处求医问药,但效果一直不明显。由此,家里只能依靠丈夫张桂磊当建筑工人赚来的钱和政府补贴勉强度日。这样的生活一过就是10年。

  在这10年里,年轻的吕付侠面对丈夫的任劳任怨,内心深处充满感激和愧疚,泪水不知流了多少,她常常痛恨自己成为了家庭的累赘。可是丈夫张桂磊却一直对她恩爱有加,每隔两个小时就要给她按摩,希望能有奇迹发生,她能够过上正常人的生活。在按摩的时候总是开导她:“我们都还年轻,一切都要向前看,俗话说‘一日夫妻百日恩’,我不会放弃你的。”吕付侠的婆婆也常跟她说,孩子还小,不能没有娘呀!

  面对家人的关爱和亲情的温暖,风华正茂的吕付侠也逐渐转变了认识:我还年轻,我不甘心成为家中的拖累,我应该站起来!吕付侠在家人的悉心照顾下,努力练习站立、走路,渴望有一天靠双手养活自己。奇迹终于发生,她可以拄拐下床了。

  爱是坚持和执着

  在锻炼的空档,吕付侠留心寻找适合自己的项目,希望自己能做一个有用的人。身体有了好转,就开始养地鳖虫(土鼋),但由于技术欠缺,市场低迷,收益颇微,但这样一点微薄的收入,也增强了她的自信心,让她看到了生活的光明和希望。农村一直都有养殖兔子的习惯,是不是我也可以养殖呢?于是她便把这想法告诉丈夫,并与他一起商量。得到丈夫的同意后,她便开始了她的家庭养殖。刚开始的时候她养了3只母兔,喂水、喂料,经过周密的照料,第一窝繁殖了16只小兔。看见可爱的小兔子,她的心情激动起来,丈夫也为她高兴,但是看见她操劳的样子也很心疼,告诉她要多注意身体。

  看到幼小的生命在手中不断成长,内心一个大胆的想法涌现出来,“我要好好干,开办一个养兔场。”听到这样的想法,丈夫和亲戚都为她担心,是不是真的合适?于是反对的声音出现了:“她怎么能养好兔子?”

  吕付侠在遭受命运的捉弄后,性格变得倔强起来。她告诉丈夫,她能养、能成功,不会给大家增添麻烦。丈夫感受到妻子的执着,也改变了原来的看法,表态支持。

  于是在2008年春,吕付侠通过家人和亲戚的帮助,筹借了一万元,开始筹备规模化养兔。哥哥听说小妹要规模化养兔,把自家的一处闲置宅院让给了她。利用借来的一万元,吕付侠购买了30只母兔,修建了兔舍,走上了养兔路。零散几只兔子的养殖和家庭规模化群养还是有很大差别的,群养重点在防疫,技术上也有很大的难度,她及时去找村里有经验的人学习,还通过弟弟给她购买的养兔书籍认真学习和总结。由于身体残疾,常站、常坐都受不了,但她时刻想着自己的承诺,鼓励自己,不求快,只求稳,及时将掌握的知识用在养殖上,什么时候喂料、什么时候防疫、什么时候调节温度,一一记录在册、在心。一天的操劳让她腰酸背痛,更辛苦的是,由于汗腺不能及时出汗,热的时候只能休息。就这样,日复一日,在她的精心照料下,第一批小兔以98%的成活率出栏了。年底结算,效益还不错,吕付侠高兴万分。

  爱是付出和承受

  在养兔的道路上捞到了第一桶金,尝到了甜头,此时的吕付侠没有陶醉,为自己的人生谋划起更大的梦想:扩大养殖规模,产生社会影响,带动更多的人一起创造更好的生活。

  场地是发展的重要问题,面对场地的选择、规划,让吕付侠犯了愁,把村庄里里外外寻找了一遍,不是人家不肯让,就是规划不允许。没有办法的时候,她找到村委、庙山镇残联去申请,一次次去,一次次咨询。在镇残联的协调下,凭着真挚的心,她打动了村支部书记,把村里一块废弃的地协调给了她,让她办起了养殖场。

  很多亲戚朋友看见一个重度残疾人都能够养兔,纷纷向她伸出援助之手,在资金上帮助她,加上自己的资金,吕付侠共筹资6万元,开始兴建养兔场。在外做建筑工的丈夫也当起了“长工”,帮助吕付侠修建了养殖场。规模化养殖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吕付侠依靠坚强的意志,或拄着拐添水,或靠在兔舍边喂料,或架着拐杖记录,或扶墙开展防疫,一丝不苟地照料着獭兔。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家人的帮助下,经过规模化养殖,市场销路畅通了,如今,养兔场已发展成为占地5余亩,有母兔笼328间、商品兔笼1500间、存栏量2000只以上,预计年出栏商品兔6000只的养殖场。

  爱是奉献和责任

  听到她成功的消息,周围乡镇、村居100多名留守老人、残疾人和妇女纷纷加入养兔行列,到她的养兔场学习、参观、请教。面对众多的来访者,吕付侠总是倾囊相授,拖着疲惫的身躯给他们讲解,并给他们提供防疫、饲料全方位服务。

  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村里封路,不光是外面来收兔子的大车进不来,连送饲料的大车也进不来。吕付侠夫妇只能商量着给兔子“节衣缩食”,由以前每天吃三两缩减到二两,指望着年前囤积的饲料度过疫情期。吕付侠说,饲料虽然是只出不进,但是她宁愿自家的兔子少吃一口,周边养兔的来买饲料,她都是照卖不误。吕付侠说,这种节衣缩食的吃法也怕坐吃山空,她估计要是疫情再不好转,村里再不解封,饲料进不来,只能放兔子去吃自己家的那六七亩小麦田了。好在后来疫情缓解了,村里解封了,新饲料也进来了。

  但是疫情缓解以后,獭兔行情一直都不好,现在出栏的獭兔都在赔钱卖。吕付侠不灰心,她说相信下半年行情会好的,她有信心。

  看着一排排的兔舍,她拄着拐杖,拎着小桶,畅谈她对以后的构想:现在整个兔场已累计投资二十余万元,行情好的时候一年能有近10万元的收益。疫情过后,想在3年内再投资15万元,达到年出栏成兔15000只、存栏量在5000只以上,成立养兔合作社,让周边更多的留守老人、妇女加入合作社,从中受益。同时,希望能够为更多的残疾人提供一个平台,像她一样做一个残而不废的人。吕付侠说:“我就是一个闪光条,党的光辉照耀着我,我再去发光照亮他人。”

  临报融媒记者江岩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