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变非农,“鱼跃龙门” 高考40年一纸一笔改写命运

编辑:鲁南网 发布时间:2017年06月08日 阅读 428
 

      又是一年高考时。高考,见证着社会变迁,不一样的年代,不一样的故事。但不容置疑的是,从1977年恢复高考,如今已过40年,无数莘莘学子通过高考“鱼跃龙门”进入高等学府深造,从此改变了人生命运。

1978年考生李刚:
挤时间备考,高考前夜工作到8点多

 1977冬季,尘封10年之久的高考大门打开。恢复高考的消息犹如一阵春风,吹进千家万户。“恢复高考”,这让当年23岁的李刚激动不已。可兴奋过后,他有一丝犹豫。
  1977年,李刚高中毕业已3年。3年间,他回到老家费县务农,后来接了父亲的班成了一名工人。考还是不考?考出去,是每个学子的梦想;留下来,身为长子方便照顾家人。“已经放下书本3年,还能考上吗?”距离考试还有两天,李刚鼓起勇气报了名。“数学公式都忘光了,英语也不知道怎么做的。”第一次参加高考,成绩不理想。
  1978年全国招考,他还想再试一试,本来打算请假回家全力以赴备考。然而由于单位人手紧张,李刚临时被派往农村蹲点,推广花生种植,这一去就是好几个月。7月9号,李刚回到县城,打算用最后的10天好好看书复习,又正逢夏粮征购,他再次被派往农村调查粮食产量。
  “每天在农村奔波,早出晚归,根本没有时间复习。”尽管如此,无论到哪,李刚总是贴身带着一本高中课本,挤出时间来翻一翻。第二天就要考试了,考试前夕李刚还在整理调查报告,晚上8点多忙完,他舍不得睡,赶紧把高中课本翻了又翻。终于被山东师范学院中文系录取。
  “当时的想法很简单,考上大学就不用在农村跑来跑去了。”那时候,参加高考就意味着身份的转变,可以由农业户口变成非农业户口,工人身份变成干部身份。李刚说,如果没有高考,他很有可能在上世纪90年代的下岗潮中失业。值得庆幸的是,那年的高考真正改变了他的命运。

1993年考生王海洋:
一个班只考上七八个,幸运有我

       高考是一次人才分流,但具体到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个人,高考对他们来说所代表的意义不尽相同。对于更多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参加高考的寒门学子来说,高考就是一次“鱼跃龙门”的机会。
       这也是王海洋当年坚持连续高考3年的原因。1991年第一次高考,失败,复读;1992年第二次高考,专科,再次复读;1993年第三次高考,终于如愿以偿。
     1972年,王海洋出生在兰陵县的一个农村家庭,父辈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虽然父母都没读过书,但是都希望孩子有出息。“有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感觉,而且上世纪90年代初,要么通过高考考个铁饭碗,要么回家种地,感觉其他也没有什么出路。”和多数人一样,王海洋和家人都相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所以上学期间他努力学习,把高考当做唯一出路。
      由于当年的录取率低,考上理想大学的应届毕业生凤毛麟角。第一年,他落榜了。怀揣着失落和再战的勇气,王海洋又重新回到了学校,这次他比之前更用功了,一年之后又来到考场。这一次虽然成绩提高了,但是学校并不理想。王海洋鼓起勇气做出一个决定——再次复读,他相信自己有挑战更好学校的实力。
     终于在复读两年以后,1993年高考,他考出了520多分的成绩,高出当年的本科录取线60分,被山东师范大学计算机系录取。大学毕业后,王海洋留在了山东省中医附属的一所学校,后来合并为泰山医学院。“一个班60人左右,那年考上大学的只有七八个人,庆幸有我。”正是连续3年的坚持,王海洋不用再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

社会学专家:
高考仍是平民学子改变命运的契机
 
     在多元化的今天,高考只是通向成功的途径之一,很多人提出上学无用论,质疑高考的合理性,指出高考制度存在种种问题。记者采访了临沂大学社会学教授王维义,他认为,就目前而言,高考仍然是平民学子改变命运的重要契机。
  王教授认为,恢复高考40年来,不得不承认,高考至今仍然是国家选拔人才的重要渠道,事实证明,在过去的40年里,高考确实给国家选拨了大量社会精英和中流砥柱,它的历史价值和巨大作用不容置疑。
  有些人对现在的教育方式提出质疑,其实,这么多年来,国家相关部门也在不断研究和探讨高考制度改革,不断在完善高考制度,在如今的高考改革中,各种模式等新政策都在努力促进高考更加完善,更加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我们希望能够在改革中探索出更合理、更公平、更科学的方式去为学子们的人生提供帮助,真正实现教育的目标。
  王维义说:“恢复高考当年,录取率不到5%,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如今录取率达到80%多,说明高考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如今多元化录取和招生,为广大学子提供了更多的选择高等教育的机会,也体现了教育的宽容性和包容性。”他认为,不管哪个国家和朝代,选拨人才的机制总是或多或少有不足之处,但不能以不足否定大局。就目前来讲,还没有更好的方式来代替高考选拨人才,就个人而言,这也是更为公平合理,真正通过努力奋斗改变命运的最好契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