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屋拆了,却有说不完的故事

编辑:鲁南网 发布时间:2017年05月18日 阅读 187
        有人说,怀旧的地方总是那么让人肝肠寸断,甚至每一条蜘蛛网上都是写着思念的链条,沂州路42号虽然拆除了,但关于老屋却有说不完的故事。
       或许,我们用这样几个关键词,来帮老屋留下更多的记忆。
关键词1:杜氏家史
记录沂州路兴衰,见证杜氏家族历史

       一座屋子上了年岁,承载的就不只是居住,它已经成为一些人的回忆,里面装满了故事。老屋拆除前,陈列在老屋的“沂州杜氏家史”和几十张老屋、沂州的老照片,格外醒目,它见证了沂州路的繁华,更见证了杜氏家族的家史。
       老屋的主人杜洪刚是杜氏第10世。据他介绍,清乾隆年间,沂州杜氏始祖携家带口带着刀剪制作工艺,从青州来到临沂落地生根,其锻打剪刀的手艺很快名扬沂州。
       这段历史在很多史料中有过记载。1989年的《临沂纵横》曾这样描述:“从清乾隆年间杜铁匠到临沂安炉,把青州剪刀的技术带到临沂算起,距今已200多年了。
       如杜洪刚所言,在解放前,沂州路作为临沂一条最繁华的商业古街,杜氏家族过去都是在沂州路这条中轴线上生存发展。
       2014年,杜洪刚80多岁的老父亲杜培俊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直言,沂州路42号老屋见证沂州路和老临沂城变迁的同时,沂州杜氏家族百年家史也大都和老屋有关,杜氏后人在沂州古街经营多处店铺养家糊口,其中著名的有杜氏钱庄、杜氏洋车行、瑞来祥百货店、自成制衣店。
       从刀剪、钱庄、车行,到服装业,杜氏家族营商立本,沂州路贯穿着杜氏家族的历史,也见证着杜氏家族在临沂几百年的风雨历程。
关键词2:明信片
老屋曾被一组主题明信片收录

       2014年6月14日,恰逢中国文化遗产日,沂州路42号百年老屋也在那一天登上了临沂主题明信片《沂州路42号》。作为明信片设计者,临沂本地自媒体人李刚坦言,他当时希望以明信片的形式,让更多人了解百年老屋和沂州路变迁的历史,关注老临沂城留下的遗产。
       那一年的文化遗产日主题是“非遗保护与城镇化同行”,“沂州路的那间老屋和很多城市的老建筑一样,在城市的变迁发展中,曾经或正在面临着保留与拆迁两种不同的命运,而《沂州路42号》明信片制作的初衷也正与这个主题相契合。”李刚说。
       这组明信片选取了老屋的门牌、旧锁、老算盘、青瓦、格窗以及曾在老屋经营商铺的牌匾等物件作为素材,记录了老屋的变迁与历史。也的确如李刚所期待的,《沂州路42号》明信片让更多的临沂人认识并关注了这处老屋。
       5月16日,李刚得知老屋被拆除后,又一次翻出这组明信片,顿感惋惜。“我去老屋的原址看了看,几乎什么都没留下,这处老屋承载着老临沂城的记忆,如今拆除了,让人感到非常可惜。以前每次经过这里,总觉得还有一点回忆,现在只能翻翻老照片了。”
关键词3:主题使命
百余年,老屋商铺换了一家又一家

       从最早成衣铺、门市部等,后来与美食结下了不解之缘——老城火烧铺、梅山糁馆、王厨子、老城水饺,到拆除前的老城粥铺……这处“最后的晚清风格古商铺”一直没有停下过自己的“使命”,它见证了一家又一家商铺的兴衰。
       研究临沂民俗历史的专家刘家骥在其编著的《古城夜话》第66回记载,老屋在抗战前开着一家“义顺面馆”,老板叫刘顺昌,面馆由于口味独特,远近闻名。
       更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老屋美食的情节甚至被老临沂人带到了台湾。台湾著名综艺人邰智源在其所著的老台北地道平民美食攻略《溜溜达达吃遍台湾》中,专门说起一家名为“刘山东”的面馆。
       这家面馆的第一代老板就是临沂人,解放前跟着国民党来到台湾,1951年前后开了“刘山东”。2011年,刘佩芹在儿子刘少麟的陪同下先后两次回到阔别已久的临沂,沂州路上仅存的这间老屋,让老人找回了些许熟悉感。
       如今老屋拆除了,很多临沂人遗憾自己还没有再看一眼老屋,没有尝尝老城粥铺的味道。
       老屋的主人杜洪刚的一句话或许可以弥补遗憾,“我收集了众多和老屋、老临沂城有关的老物件,我计划开一家老城主题的新老城粥铺,这些老物件将出现在粥铺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