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龙园 风雨千年

编辑:鲁南网 发布时间:2017年11月25日 阅读 487

        在临沂城北二十公里处的沂河左岸,有一个与龙有关的园子,早年称之为龙王堂子的地方,现此处已建为龙园旅游区,心存着对龙的敬畏,我在寻找龙迹,抱本追源。

        龙王堂子是龙园的前身。这里,有关龙王的传说有许多。从空中俯瞰,贯穿齐鲁大地南北的沂河就是一条腾飞的巨龙。龙王堂子居住的,当然是掌管沂河事务的沂河龙。出于对龙的敬重,当地的人们称龙为龙王爷,或者龙王爷爷。一个“龙王爷”或“龙王爷爷”,把凡界的子民自然而然定格在孙子辈,我们也就当之无愧地是龙的子孙了。

寻根龙园,风雨千年

        龙王堂子的地名很早,原为龙王塘子。

        明朝洪武年间,从砖埠(属今沂南县)山南头来了三兄弟,大公王明秀、二公王明贵、三公王明时,三兄弟看到此地北、西面向沂河,对面又是蒙河,地势奇险,因惧怕水患无人居住,有一眼望不到边可开垦的土地,认定为安身立命之地,便在此定居下来。过了些年,三兄弟成家立业,家族开枝散叶,又吸引一些异姓人来此落户,逐渐形成了一个小村落。沂河在此拐弯,形成水面辽阔水深数丈的巨大水潭。上面呈现的是一潭碧水,传说下面可是金碧辉煌的龙宫。河岸有巨石,状似龙头,一块神奇的巨石像高昂的龙头从河中探出,雨雾天更是若隐若现,气度非凡,人们习惯称它为“龙头”。“龙头”挡北来之水。传言石底下便是通往龙宫的通道,直通沂河深渊,龙掌管沂河事务的龙王爷居住于此,不知何时“龙王塘子”在百姓中流传。龙王塘子,顾名思义:龙王居住的水塘。

        龙王爷温顺祥和,但也有龙脾气。立村之后,一个巨大的难题摆在村人面前:沂河每到夏季汛期,水势浩荡,一马平川,一泻千里,河边居民房屋被冲,农田被淹。如何消除水患、保村庄安宁,先人们采取的最为有效的方法便是求助上苍。王家三兄弟与乡邻与周边村庄德高望重、见多识广的学究、乡绅商讨,决定在龙王塘子建一座龙王庙,一年四季供奉香火,四月初八立为庙会,让龙王爷高居庙堂,接受万民敬仰,保佑民众平安吉祥,保佑沂河两岸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龙王塘子周边民众出工出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一座庄严肃穆的龙王大庙建成。

        建成后的龙王庙引来四面八方善男信女,纷沓而至的香客使得该庙香火日盛。龙王塘子不名而名,人们虔诚地对龙的崇拜,让此地域的龙文化更加丰富,形成村落后故将原地名为村名的“龙王塘子”。由于塘与堂同音,人们便把原来水塘的“塘”改为“堂”。“堂子”,即“家”;大庙为证,庙下深不可测的“渊子”为证,“渊子”旁那块昂起既要出水腾飞的、人们称为老龙头的巨石为证,“龙王堂子”,即“龙王的家”。以王姓人家为主导,集众家之智慧与力建起龙王庙,供奉龙王爷之后果然神灵应验,很少有水灾水患和其他灾情发生。在百姓中有这样一个传说:自从龙王庙建成之后,掌管沂河事务的龙很体恤北通沂源、南达洪泽湖的河两岸黎民。有一年五月初,麦子金黄,春茬子农作物刚刚泛青,天庭传旨,要沂河龙行使下雹子的威力,在沂河上下降鸡蛋般大小的雹子,厚度要超过三寸。龙王爷借旨中降雹区域不具体的疏漏,夜间将雹降于沂河上下宽满的河面,既遵旨复命,又护佑了世间苍生。

寻根龙园,风雨千年

        龙王庙的神龙保佑着周边村庄和百姓,据传乾隆五十二年,河东九曲三官庙处,夏季河水暴涨,威胁村落安全,全村百姓都去筑堤,但滚滚洪水依旧威胁着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这是在外经商的村民提议从北边龙王庙请龙王入驻三官庙,此时得到村中长辈的认可。随着手建造龙王堂,塑龙王金身,不足一日完工。请龙王除贡品外,还要有隆重的仪式和仪仗,以表对龙王的虔诚。村民又连夜排练舞蹈,由舞龙队、扛阁队和鼓乐队组成。次日村民天微亮就到达了龙王庙,举行隆重的仪式和舞龙扛阁演出。龙王请回来后,不久洪水褪去,百姓欢呼纷纷到龙王堂叩拜还愿。请龙王的舞龙扛阁演出也被保留了下来,每逢正月十五、二月二等重大节日,村民都会自发来到龙王堂表演,以求一年风调雨顺,粮食丰收。因演出包含舞龙队、扛阁队,又是请龙王,当天百姓把这个舞蹈命名为“龙灯扛阁”。

        有关龙王堂子龙王庙的情形,据村中老人们回忆,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还存有一座壮观的“龙王庙”(也叫“甘露寺”)。庙碑记载,此大庙始于明代,扩建于清乾隆年间。咸丰年间香火最盛,有僧众百余人,土地数百亩。当时的住持广存大师原为龙王堂子村人,出家后苦心修行,年迈时有徒子徒孙60余人,还代管七署的僧官,在僧界是一位非常有影响的人物。

        清乾隆年间建成的龙王庙,前后殿内均重梁挂柱。各柱梁上还刻有巨龙盘绕其上,气势非凡。庙里面除龙王爷外,还有霹雳将军、闪电娘子等。前边有戏楼,后边还有点将台。每年农历四月初八和六月十八日唱对台大戏。庙前边还有一个马店,用泥塑了两匹白马。两匹白马活龙活现、栩栩如生。另外还塑了两个马夫,一边一个用手牵着马缰绳。有一个传说,清朝年间,有一年白马跑了,顺着沂河,一直跑到江苏一带,啃了青,被人家一路哟喝着赶了回来。最后在庙里找到了,一看那嘴巴还真青,就说这两匹马啃了他们的麦苗。看庙的人一再向他们赔不是。从此以后,看庙的人再也不敢大意,就在两边用木头架子扎上栏杆,把两匹马给拦起来了。龙王庙建成之后,有了神灵,就有了信众。每逢春节、正月十五、四月八等重大节日或庙会,周边村庄的民众便都自发地组织起来,成群结队地到龙王庙叩头、许愿、烧纸、焚香、放鞭炮,祭拜龙王爷,祈求风调雨顺,岁岁平安。并用扭秧歌、踩高跷,敲锣打鼓的文艺方式,与龙王爷一起共享太平。

寻根龙园,风雨千年

        龙王堂子的天龙扬善惩恶的事迹,口碑远播。红埠岭87岁老人于兴凡和龙王堂子村88岁王怀斌说,龙王堂子村北,沂河大堤从来没有被洪水冲毁过。夏天发大水时照样有人到河中洗澡,从来没有人溺水而亡。

        此处蒙河汇入沂河,两河相汇、每逢汛期,急泄而下的洪水猛兽般地冲击龙王堂子村,河堤应该是屡遭冲刷而不堪一击,村庄应该是毁于一旦而不复存在。但现实是,村北河中那巨石龙头以其铁石躯体挡住了北来之汹涌巨水,极大地减缓了洪水的冲击力。更为奇特的是,已被龙头巨石卸了性子的洪水在“渊子”里打个旋,又被一股神秘的力量甩向河心,所以再大的洪水也不能对河边的龙王堂子村构成威胁。夏天即使河水上涨得再大,村中小伙子们照样去河中洗澡、游泳,一个猛子扎进“渊子”里,一下就被一个巨浪卷了上来,一点危险没有。曾有一位10多岁的小女孩从葛沟掉到河里,被下游龙王堂子村河边洗衣服的村民捞上来,奇迹生还。村民们知道,是龙王爷暗中相助,保佑他们平安幸福。

        龙王堂子的老龙王极有灵性。不怀好意的南蛮子却打起了主意。通过与村民交流,他得知河中的巨石龙头是龙王的化身,求雨、退水,极其灵验。明朝末年,有个“南蛮子”重金买通了十几名当地人,想在夜里毁掉巨石龙头,正在他们进行毁坏之时,不是发水季节的沂河,突然发了大水,将南蛮子和那十几名歹人淹死在沂河之中。

寻根龙园,风雨千年

        1938年春,日军板垣师团从潍坊向临沂城进发,途径葛沟、汤头一带,在龙王堂子北四公里处西安乐为中心,国军与日寇展开了激烈交战。战斗僵持了数日,中国军队486名热血男儿血染沙场,英勇牺牲。最后日军占领了汤头,随后继续向临沂挺进。当时的龙王庙和龙王堂子村身处战火之中,亲历了日本鬼子犯我中华的残暴罪行,一场战事下来,龙王庙变为废墟,只有半块石碑躺在庙旁呻吟。寺庙毁于战火后,僧众被迫解散还俗。当年的寺庙很大,不论规模、档次,还是文化底蕴,在山东东南部是很有影响的寺庙。然战火让龙王爷也失去了家园。 龙王庙损毁之后,人们对龙王爷的祭拜没有停止,信仰没有中断,当地百姓在巨石龙头附近设坛祭拜,从不间断。

        公元2014,太平盛世,一座恢宏建筑在龙王庙旧址拔地而起,金碧辉煌的大殿内塑有龙王像,龙王爷慈眉善目,神态安逸、和蔼可亲。重修龙王庙,民众的信仰有了寄托,龙王爷又有了新家。

        在龙园,我寻到了始皇帝秦王嬴政当年的足迹。辇沂庄、车庄已经搬迁,在历史上,已经成为一个美好地名的传说,成为人们记忆中的一抹新的乡愁。辇沂庄和车庄的旧址在当下的龙园,民间传说,秦始皇东巡的时候来过此地,面对沂河,兴致高昂地赞叹在山以东的这片大好河山。秦始皇至此的传说并非空穴来风,我们单从辇沂庄和车庄这两个有趣的地名,便能感受到帝王的霸气,这也是我探寻是否真正始皇帝“到此一游”的最好佐证。

        历史车轮的印痕非常清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尽灭六国,统一天下,结束了长期诸侯割据的局面,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统治,宣布为开天辟地第一个皇帝。一统天下的秦始皇五次出巡。四次东巡,他的目的很明确,旨在“彰显武力,压服群雄,颂扬功德,显示神威,以服天下”。《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先帝巡行郡县,以示强,威服海内”。对于秦始皇出巡的实际结果,历史上有积极意义方面的总结。这便是,加强封建统治,视察前线,巩固了边防;治驰道,疏交通,促进政治整合、经济发展;整齐四方风俗,用先进的封建文化去改造一切不合时宜的陋风恶习,以维护社会秩序的安定。

        在寻找秦始皇东巡龙园的足迹之时,齐鲁分疆之地——葛沟的确是一个绕不开、也不能绕的话题。历史上,齐、鲁一直是很重要的经济区域,经济的发展对全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当年齐鲁分疆的葛沟一带历史悠久,春秋时代便有规模可观的城邑——中邱(址在葛沟附近)物产丰饶,商贸繁荣,为争夺此繁华之地,当年齐鲁两国没少用兵,。当两国都认识到战争对国家,对民众所带来的巨大伤害之时,经过商谈,两国订立条约,划界分疆,不再交恶。龙园北面两公里的葛沟“齐鲁分疆石阁”便是弃战事转太平,化干戈为玉帛。立石阙以明疆土的最好例证。

        葛沟在龙园北面两公里处,也就是说,“边界”线上的龙园,属于礼仪之邦的鲁国之地,而她的北面一步之遥,则是强大的齐国地盘。史载,闵公“二年,春王正月,齐人迁阳”,阳国被齐人侵并,齐国与鲁国划设疆界,于是双方在中邱邑建齐鲁分疆石阁。有着深厚鲁国文化和齐国文化的龙园周边村落,在齐鲁文化的熏陶下,自齐鲁分疆划定之后,战事息宁,民众逐渐安居乐业,男耕女织,祥和安康,很长时间没有再受大小战争之苦。齐鲁分疆阁见证当时的太平盛世那一段历史。

寻根龙园,风雨千年

        浩荡而来的秦始皇车马行人,穿越在历史的空间,秦始皇东巡的车马或从龙王堂子的北部,或是南面渡过沂河,沿河水或顺水或逆流走近龙王堂子。他命人落辇休息。举目远眺,但见两条长岭逶迤曲折,中有一山浑圆如乳,恰似二龙戏珠。沂河向南,浩浩荡荡、一泻千里。九曲不回的沂河,龙王堂子身处沂河转弯处,恰似巨龙在此一展腰肢,即将腾身跃起,飞向天空。龙身翻转兮,穿云破雾揽四方,民间对龙王的崇拜让他感到了信仰的力量。车辇停在沂河岸边,此情此景此状,秦始皇不禁龙颜大悦,叹道:真乃龙脉也。此时,早有史官、舆官捧着版牍侍候在侧。丞相李斯躬身施礼请示,请为此地命名。秦始皇环视一周说,傍靠车马的那个村落叫车庄,落辇的地方叫辇沂庄吧。

        在龙园的车庄、辇沂庄旧址,我感慨万千:

龙王堂子

风雨千年

文化沉积

沧海桑田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当年龙王堂子村的旧址上,据说在很久以前曾有一古井,古井与村北河边的巨石龙头下的龙王水洞相连,在井中放一只鸭子,一会儿就从远处的水洞中游出来了。龙头下的“渊子”深不见底,有各种各样的水样的水族动物,传说都是龙王的虾兵蟹将。特别是有一只只很大的乌龟,名字叫“鳌”,约有八釰锅盖一般大小,据说是龙王手下的大将。越是在风雨交加、电闪雷鸣时,“鳌”们越上岸,不时从古井中出来,百姓见了,赶紧跑回家把门关起来,上栓,再用木棒顶好。尽管河中深渊泛蓝,大雨天的深夜渊子里经常有灯头亮着,很怪很多,但沂河老龙王用严律约束着它们,从没有出现过水怪伤害百姓的事件。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未,车庄村百姓在小岭上挖大井,据说动了龙身龙尾,结果挖出来的水是红色的,像血水一样,村民大惊。有地理先生看后说是动了龙脉,不能再挖了。眼前的景象参加挖大井的百姓更是目瞪口呆,这下可不得了,他们赶忙停止了挖井,烧纸叩头,请龙王爷原谅冒昧惊动了他老人家。好在大口井挖得很浅,只是蹭破了龙尾上的一点皮,否则全村将不得安宁。信奉神灵的村民赶紧停止了继续下挖,村子安然无恙。自从此地有了人间烟火,村民就是这样对龙王爷肃然起敬,对大自然肃然起敬,到龙王庙贡奉着香火,得到龙王爷的保佑。

        滔滔沂河向南流,天地岁月悠悠。在龙园,滔滔沂河孕育的这方厚土既有仙气,又有灵气,还有地气,更有霸气。仙气源于龙王爷,灵气源于九曲不回的沂河,地气源于沂河水孕育的肥沃土地,霸气则是源于千古一帝的秦始皇在此指点江山,一统六和的豪迈。尽管我一再让“马儿啊,你慢些走,慢些走”,但毕竟是走马观花,大地的厚重,历史的厚重,文化的厚重,多元的深层的文化内涵需要大家共同挖掘。

(整理刘京科《探龙园》,如有错误欢迎指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