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地产行业有关土地的新闻让人咂舌,一个是浙江嘉兴400家房企8小时争抢8块地;一个是内地房企去香港拿地,楼面价达30万元/平方米; 这一切表明虽然在调控重压之下,开发商为了仓里有粮,仍是为土地疯狂。分析人士表示,虽然不是所有开发商都对前景看好。但为了填补粮仓,开发商并没有太多选择。对于市场投资的热情依然高涨。
400多家房企抢8宗地
5月22日,全国的目光都聚焦在了嘉兴,来自全国的400多家房企,浩浩荡荡“杀”入嘉兴大剧院,共同竞拍8宗宅地。这一参拍规模是什么概念?杭州土地出让的历史纪录里,规模最大的一次也仅50余家参拍房企。由于这场土拍的八宗宅地全都限价,最终的胜负方式是“摇号”,于是房企蜂拥而来,一些资金实力雄厚的房企甚至动用了几十家马甲,并准备了上百亿元的保证金。
在限价和房企数量多的作用下,土拍的节奏变成漫长排队领号——快速熔断——漫长摇号阶段。这场堪称刷新全国纪录的“土拍盛宴”,从第一块地的拍卖开始,就奉献了88家房企摇号的壮观场面。摇到号的房企,就像是拿了奥斯卡奖一样狂喜。
此前,今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稍短时间内,深圳出台了相关留住人才的利好政策。在此之际,浙江省人民政府同意将嘉兴设立为浙江省全面接轨上海的示范区。业内将此理解为新规划的制定,将为嘉兴带来重大发展机会。不过,5月20日,嘉兴紧急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市本级房地产市场调控的通知》,在此之前,3月21日,嘉兴也有过一轮楼市调控,外地首套首付50%,本地首套首付30%。
最近开发商抢地事件不断增多,4月18日,碧桂园、新城控股、融信中国等12家房企共同围抢一宗住宅用地,最后,海盐县最大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海盐县秦山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以6.92亿元、溢价216.7%的代价竞得,折合楼板价7600元/平方米,而地块周边的二手房均价在8000-9000元/平方米之间。
4月19日,江苏省苏州市下辖的吴江市80家房企抢一宗住宅用地,最终远洋集团下属的北京远乾置业有限公司竞得。另一块009号地块共有66家进入一次报价,最终由中房地产下属中房(苏州)地产有限公司竞得。
内资房企赴港拿高价地
目前,房企不仅在内地抢地,有迹象显示,中资企业投资香港楼市热情正在上升。
5月16日,香港地政总署公布一幅商业用地和一幅住宅用地的招标结果,两幅地块的租期均为50年。其中,位于香港中区美利道的内地段第9051号的商业用地被耀基发展有限公司以最高价205.8亿元拿下。另一块位于香港九龙启德第1K区1号地盘的新九龙内地段第6567号的住宅用地,则被喜绰有限公司以最高价63.9亿元收入囊中。据悉两公司的母公司为合景泰富地产控股有限公司及龙湖地产有限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近一段时间以来,香港住宅土地市场竞争激烈,其中不乏内资房企加入竞争。同时,内资房企以敢出价而著称。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分析,内地与香港的地价计算方式不一样,而且存在货币折算的影响。香港土地出让基本都是套内面积,由此,中区美利道地块按照205.8亿元计算,实际建筑面积约为7万平方米(得房率),所以实际地块按照国内建筑面积计算,大约楼面价在28万-30万元/平方米。另外一种住宅用地的楼面价大约为8.6万元/平方米。据介绍,美利道地块成交价格远高出市场预期。原因在于该区域大型商业地供应匮乏,项目位置优越,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该地块未来可建成高端甲级商业大厦。
分析人士表示:从城市发展角度看,香港的独特优势依然存在,所以越来越多的内资房企开启香港拿地模式。预计后续标杆房企进入香港的数量会持续增加。
市场持续看空 但投资在增加
今年以来,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及销售额增速持续下降,前2月销售面积增速和销售额增速曾一度非常接近。4月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与2月份相比,3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下降的城市有8个,上涨的城市有62个,比2月份上涨的个数增加了6个,15个重点监控热点城市房价涨幅回落。这被解读为自2016年以来的楼市调控产生初步成效。
但国家统计局发数据也显示:前4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27732亿元,同比名义增长9.3%,增速比1-3月份提高0.2个百分点。前4月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552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8.1%,增速比1-3月份提高2.4个百分点;土地成交价款2104亿元,增长34.2%,增速提高17.5个百分点。
对于前4月房地产开发投资继续增加的原因,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邢志宏表示,去年全国的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了22.5%,使得房地产市场出现了比较强的景气局面,很多房地产企业加大了投资力度,很多在建项目仍在进行,投资项目有周期性,一旦开工了以后需要延续一时间。所以,目前房地产投资的增长可以说是这种周期性的延续。同时,房地产现在正在进行分类调控,一线城市为了抑制房价过快上涨,也加大了土地和房屋的供应力度。
楼市泡沫风险依然存在
不过,从限购政策及中央关于房地产的定位来看,也有机构认为全年房地产投资将呈现温和下滑。新城控股副总裁欧阳捷曾公开谈及“高价地块”制造的原因,目前面临资产荒和“做什么都不赚钱”的市场,能让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项目也很稀缺,一线和热点二线城市房地产几乎是能看清的能够盈利的不二选择。
一家房企的投资负责人表示,“对比一、二线城市拿地贵、拿地难,像嘉兴这样环上海的三、四线城市土地总价不高、价格封顶可控,更令房企热血沸腾。楼市原动力强劲,在调控不断加码的前提之下,依然高烧难退。”
另一家品牌房企的高管也表示,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的土地门槛越来越高,而为了降低溢价率,降低高价地块出现的概率,很多城市的拿地方式变化百出,造成内地房企拿地难度越来越高。因此一些内地企业才会赴港拿地投资,而另一些房企在国内为拿地费尽心思,这都是土地市场竞争激烈所致。
分析人士认为,楼市泡沫风险是在非常特殊的行政手段干预下被短时间控制住了,但由于过去近20年形成的上涨—调控—再上涨—再调控已经近乎固化了社会这样一种循环预期,泡沫风险并未远去,而是被雪藏,一旦时机成熟还是有可能被引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