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刘畅(左)、赵振宇(中)、张朝栋(右)。记者 孟君 摄
虽然才开学一周,但学霸已经开启了刷屏模式——临沂有一名高中生,还没进入高三学期时,就已经提前被保送北京大学了。他就是临沂一中校本部高三9班的赵振宇同学。
据了解,赵振宇刚刚参加了第27届全国中学生生物奥林匹克竞赛,和来自全国29个省市的240位队员一起,经过两天的激烈角逐,最终拿到金牌,并入选国家集训队。
解剖鲫鱼印象深刻
摘得金牌保送北京大学
今年8月中旬,第27届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在长沙举行。来自29个省、市、自治区的30支代表队共240位选手参加本次比赛,经过数日角逐,最终赛事产生了72枚金牌,72枚银牌以及96枚铜牌。其中,获得金牌的前50名(包含第50名)选手均入选国家集训队,这也意味着这些获得金牌的选手同时获得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保送资格。
作为山东代表队成员的临沂学子赵振宇、刘畅和张朝栋三人脱颖而出,其中,赵振宇的成绩位列全国第25名,入选国家集训队,并签约保送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刘畅位列全国53名,签约清华大学降至一本线录取;张朝栋取得银牌,获得北京大学降40分的录取优惠。
回忆自己的考试经历,赵振宇告诉记者,这次生物竞赛分理论和实验两部分,而实验部分又分为植物生物学、动物生物学、细胞遗传、分子和生化四个部分,其中动物生物学实验中的解剖鲫鱼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解剖鲫鱼远比想象的要难得多。”赵振宇说,整个过程中考生要对鲫鱼进行外形观察,并将实验题目给出的9个标签,正确贴在鲫鱼的相应位置,然后再对鲫鱼进行解剖。而解剖的目的是剔除鲫鱼肉,然后正确找出题目中给出的五块鲫鱼骨头。
“基础好的同学应该还是能够辨认出五块骨头的位置,我觉得这道题的难度主要不在于找骨头,而是解剖技巧,因为在解剖过程中,很容易将骨头碰断。”赵振宇笑着说,这还是他第一次对鱼“动刀”,在此前的竞赛准备中,大家也没有料到会解剖脊椎动物。
高二下学期停课专攻奥赛
未开学就学完高中生物课程
对于此次奥赛经历,虽然最终赵振宇拿到了金牌,但他仍给出了两个字“艰辛”。他回忆,理论考试要求在两个半小时内做完103道题,题册多达26页,阅读量非常大;实验操作则是考整整一天,从早晨7点30分进场,下午出来时都快6点了。
相比紧张的赛事,备战的过程更为艰辛。赵振宇的奥赛之路是从中考结束的那个暑假开始的。当时他刚刚被临沂一中录取,老师建议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提前考虑参加学科竞赛。“当时我就报名了生物奥赛,并在假期里开始上课,跟着老师提前学习高中生物的课程。”赵振宇说。
“暑假里,我们就学完了高中生物的课程,高一开学后,除了正常开始各个科目的学习,我们每周周一到周五每天会拿出1到2节课的时间来学习生物,周末还要再上一天半的课。”赵振宇说,这时候他们就开始接触大学生物的课程了,主要有植物生理学、动物生理学、细胞生物化学、微生物、生态学、遗传学、动物行为和进化学等10多本书,老师着重讲每本书的重点难点,其他内容由他们自己看。
赵振宇说,进入高二后,生物奥赛的学习基本就靠自己了。“到了高二下学期,我们参加生物奥赛的同学全都暂停了文化课,集中所有时间来复习那10多本大学的生物课程。”赵振宇回忆,每天从早晨7点开始坐下学习,除了期间放学回家吃饭,这种学习状态一直持续到晚上10点,每天如此。
“今年5月份参加全国联赛,之后6月底又参加了省队的选拔考试,然后就是8月份到长沙参加全国赛。”赵振宇说,进入省队后他才真正感受到压力,也是从那时候开始,他希望自己能拿到一枚金牌。
金牌少年的学习经
走奥赛这条路需内心强大
赵振宇回忆,省队选拔时,他们理论加实验考试持续了一周左右的时间。而今年的全国赛8月16日开始,比赛历时2天,分理论考试和实验考试两个环节。
在赵振宇看来,走上生物奥赛这条道路,需要有一个强大的内心,保持平常心,完全投入就好,不能把考试看得太重,有太多压力。“比如我们竞赛考实验的那一天,一共有4门实验要考,如果中间有一门完成的不理想,情绪就容易波动,接下来的实验考试就很容易受到影响。”
在临沂一中生物奥赛总教练李家涛眼里,除了对生物学科的爱好,自主性强、创新性强,个性坚韧,赵振宇身上的这几个特质最打动他。“对于奥赛学习来说,除了学科专业知识,学生的体力、韧性、心理素质也非常重要。”李家涛教练说。
对于下一步的打算,赵振宇说,他打算利用新学期加强自己英语方面的学习,同时加强一下身体锻炼。并且,新学期他还要给下一级备战生物奥赛的学弟学妹们讲课,同时继续钻研他钟爱的生物知识,备战明年的国家队选拔。
与此同时,记者了解到,刘畅和张朝栋则在比赛结束后就迅速进入了学习状态,他们要将因备战奥赛落下的功课用最短的时间补上。
本报记者 孟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