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大学冷门专业系列报道之山东有个百年历史的冷门专业:蚕学

编辑:鲁南网 发布时间:2017年06月22日 阅读 353

         纵观历年的高考志愿填报,让考生和家长最纠结的总共就那么两件事:一是院校优先还是专业优先呢;第二件是众多热门的专业选哪个?足可看出,广大的考生与家长对大学热门专业的趋之若鹜,也间接导致了一些大学的冷门专业“无人问津”。

         那么,究竟什么是冷门的专业,它到底因为一些什么原因而被划归为“冷门”?这些专业的学生平时如何上课,学习什么内容,就业时有哪些酸甜苦辣,用人单位怎么看这些专业?即日起,本报开设“揭秘大学冷门专业”系列报道,通过毕业生、大学老师、用人单位等亲身经历和感受,揭秘这些专业的优与劣。
 
         在山东农业大学有这样一群学生,他们全系学生人数不足金融、法律、英语等热门专业一个班,研读着拥有百年历史的冷门专业——蚕学,他们致力于让这些只有短暂生命的小动物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拿到通知书才知道有个蚕学专业
“当时我以为收到了个假通知书”


   养蚕也有大学专业?蚕学到底学些啥?不光社会大众对蚕学专业不了解,就连该专业的不少学生也是在拿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才第一次听说蚕学这个专业。

   “拿到通知书的时候都懵圈了,完全没听说过(蚕学),当时还想,我不是收到了个假通知书吧!”2014级蚕学专业学生陆欢用“一脸茫然”来形容自己收到录取通知书时的心情。

   陆欢说,自己报考的本来是山农的农学专业,是被调剂到蚕学专业的。当登陆山农网站发现自己要学之前闻所未闻的“蚕学”之后,一家人严肃地开了“家庭会议”讨论要不要读。

   “我小时候养过蚕,说实话对养蚕并不陌生,但确实不知道有这个专业,后来我上网搜了搜,感觉这个专业虽然比较冷门,但还是比较好就业的,就决定来读了,爸妈也表示支持。”陆欢说。

   开学之后,陆欢才了解到原来蚕学并不只是学养蚕这么简单。“蚕学涉及到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昆虫学等等,我们还要学习蚕体解剖,蚕病知识,桑树种植及病害,此外还有丝绸等蚕业经济管理方面的知识,可以说大开眼界,虽然和预想的有出入,但是经过几年的学习,感觉自己充实了很多。”

   今年大三的陆欢刚刚结束了实习,她介绍,实习过程就是到基地蚕学站手动养蚕。“从4月中旬起,经历孵化,饲养幼蚕,再到‘上树‘结茧,变成蚕蛾,直到产卵的整个过程。”她说。

   “蚕的品种很多,不同的蚕宝宝吐出的丝也不一样,这些蚕宝宝一点点长大,吐出精美的丝,最后变成我们身上鲜艳的丝绸,这是多么神奇的过程啊。”在陆欢看来,三年的大学生活还是很充实的。除了每天和蚕宝宝打交道外,课余时间他们经常到附近的小学、幼儿园里,给小朋友们讲解养蚕的知识,还挑选一些个头比较大,看起来比较萌的蚕宝宝,还有五颜六色的蚕茧送给小朋友们。


课余时间里,陆欢到一所小学给同学们讲解养蚕知识

蚕专业有百余年历史
但全系学生人数不足热门专业一个班

          山东农业大学蚕学专业已有百余年历史。早在1906年,山农的前身山东高等农业学堂在创建之初,蚕学专业就是当时开设的3门学科之一。蚕学专业所属学院林学院党委副书记齐宪磊告诉记者,3个学科分别是农科、林科和蚕科,蚕科主要是为当时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纺织工业培养专业人才。新中国成立后,纺织业依旧占据经济领域主导地位,在近半个世纪里,山农的蚕学专业为蚕桑领域输送了大批专业人才。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今这个有着100多年历史的学科,目前已经彻底沦为了冷门专业,每年该系全部学生人数尚不足金融、法律等热门专业一个班级的人数多。

  “今年刚毕业的2013级只有23人,而当年的招生规模是2个班50人左右。根据山农的政策,大一只要不挂科,就允许在大二转专业,不少学生也是读完大一就转系了。就拿2014级来说,之前23个学生读完大一就只剩13个了。”齐宪磊计算着最近几年蚕学专业的学生,而在2014级中,第一志愿报本专业的只有两个同学,其他都是调剂过来的。

  然而即便如此,蚕学专业依旧是山农的国家级特色专业,山农也是江北唯一一所招收蚕学本科专业的高校。在2017年的招生计划中,蚕学专业的招生计划是16人。

  蚕学沦为冷门,齐宪磊认为主要跟经济大环境以及公众认知偏差有关。虽然世界上80%以上的蚕茧都产自中国,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蚕业养殖规模逐渐萎缩,与养蚕专业对口的丝绸企业效益也不算好,导致专业逐渐淡出公众视线。“现在北方基本上没有的大规模的蚕桑养殖种植基地,而在南方也只在云南、广西两省还有大型蚕桑基地。”

         “许多家长及考生都是谈‘农’色变,避而远之。尤其是一些农村的考生,家长就盼着自己的孩子考一个好大学,读一个好专业,以后有一份好工作,彻底与‘农’字划清界限,不愿意孩子填报与‘农’相关的专业。”齐宪磊说。

蚕学人才缺口巨大

         虽然专业较为冷门,但齐宪磊表示,蚕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良好。以即将毕业的2013级为例,23名学生中4成选择继续读研深造,其余的毕业生也全部就业,有的签约省内外的外贸丝绸企业,有的签约南方的蚕桑研究所和养殖基地。齐宪磊说,目前国内只有几所高校开设蚕学专业,每年的毕业生只有百余人,而国内对该专业的需求人数超过千人,缺口巨大。毕业生可以从事蚕桑养殖、蚕丝加工、蚕桑副产物综合利用、蚕业经营管理以及丝绸贸易等方面的工作。

  9月份陆欢就要读大四了,已经开始规划未来,她坦言自己想考研。“我的同学已经开始陆陆续续找工作了,有的和一些科研单位对接,也有的要去南方的一些丝绸企业实习,也有和我一样打算考研的,基本上都有找落了吧。虽然专业冷门,但是物以稀为贵嘛,个人感觉还是比较好找到对口工作的。”陆欢说,她的考研方向依然是蚕学专业,她说经过几年的学习,她很喜欢蚕学,也希望能在这个领域继续深造。

  此外,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也让陆欢对蚕学专业的前景充满了信心。“古带丝绸之路是中国古老文化的象征,新的‘一带一路’又为‘丝绸’这个文化符号赋予了新的意义,我对未来还是很有信心的,当然前提是我自己足够优秀。”陆欢说。“一带一路”也为蚕桑产业调整结构、转型升级带来重要机遇。据悉,国家商务部、发改委、科技部等相继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茧丝绸行业 健康发展的意见”,为蚕桑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对蚕桑技术人才的培养也提供良好的机遇和更高的要求。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