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收尾“开学经济”又升温
编辑:鲁南网 发布时间:2018年08月21日 阅读 224
补知识、补见识、补特长、补体格……对于多数学生而言,期待中可以“尽管睡,放肆玩”的假期,几乎成了家长们给孩子“大补”的最佳时机。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掉队,输在起跑线上,多数家长给孩子制订了各种各样的暑期计划,安排了各种各样的“行程”。
而这些安排,不仅使培训市场分外红火,也带热了其他产业,“暑期经济”应运而生……
暑期报班学习不能停
文化课补习很“流行”
兴趣班、辅导班……在调查过程中,这些传统项目依旧是暑期经济的传统“卖点”。今年,中国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做好2018年中小学幼儿园学生暑期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要丰富学生暑期生活,各类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要统筹调配师资,尽量多开设一些丰富多彩的兴趣班,满足中小学生的暑期需要。
“趁孩子还小,多学点儿她(他)感兴趣的,还是挺不错的。”一培训机构负责人胡先生告诉记者,兴趣特长班在暑期迎来了一个“峰值”。
与此同时,对于一众“高龄学生”家长来说,文化课培训则是他们的心头好。“假期不补补课,开学跟不上咋办?”采访中,一名家长说。
而身为小学老师的王女士在这个假期,也把自己即将上初一的女儿“送”进了培训班。
在王女士看来,小学毕业后女儿的状态一下子就放松了,而新初一开学就要面临考试分班,“这个假期也不能让孩子放开了玩,还是得抓紧学,否则考试分班时成绩肯定受影响。”
“英语班、数学班,我主要给孩子报了这两个衔接班。”王女士告诉记者,兴趣爱好之类的课程对于上初中的孩子,已经没有“吸引力”。“文化课成绩能提升上去,才是硬道理。”
外出旅游也成假期“标配”
研学游、夏令营逐步“上位”
对大部分家庭来说,除了给孩子报辅导班、兴趣班之外,外出旅游也成为了假期“标配”。对此,一系列“旅游+教育”的特色产品应运而生,越来越多的“研学游”出现在假期中。不用父母全程“陪护”的研学游,正逐步走进更多家长的视野。
“对于孩子来说,夏令营可能比较好玩儿,有意思。但安排更合理、价位也相对合理的研学游,更符合家长的心意。”周女士在了解到研学游后,拉着身边的家长一起将孩子们“送”去了北京。
周女士说,刚开始时心里还一直担心孩子不适应,每天守着手机看前方孩子的照片,慢慢就放心了,然后一边安心地过着“二人世界”,一边盼着孩子回家。
“等孩子们回来说起自己的见闻时,那一瞬间才真的觉得,这趟给娃送出去真值。”周女士笑称,如果有机会自己也想体验体验研学游。
暑期经济营业额上涨
与家长意识、孩子需求有关
在暑期经济升温的同时,我们看到随着家庭生活状况的提高以及消费观念的转变,家长们愿意把更多的钱花在除了吃以外的地方,比如给孩子报培训班、研学游等等。
一种现象的出现,背后会有许多成因。那么培训业、旅游业暑期营业额上涨,除了生活水平的提高,“暑期经济”还有哪些成因?
调查中,记者向不同年龄的学生进行了咨询。大多数学生都表示,暑假如果可以不上补习班那是再好不过了,不过能和同学一起去夏令营、研学游那也是不错的选择。
“说白了,暑期培训行业、旅游业甚至说娱乐休闲行业的营业额上涨,与孩子们的需求有很大关系。”在临沂一家游学机构担任负责人的闫女士告诉记者,近几年随着社会的发展,家长们的教育理念也在不断“升级”。
“最初我们开设游学项目时,很多家长不了解,后来2016年12月教育部、国家旅游局等11部委联合发文推进落实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研学旅行’作为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已成为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闫女士表示,国家政策的推动,也促使家长的教育意识转变,让孩子在真实的社会中得到锻炼。
此外,从“填鸭式”教育到“寓教于乐”,多方位培养的方式,也使得培训市场也越来越多样化。家长教育理念的转变和孩子们“实时更新”的教育需求,或许就是导致多行业暑期迎来高峰的主要成因。
本报记者 孟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