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限塑令”成了超市的“卖塑令”,快递、外卖也成塑料包装袋消耗大户

编辑:鲁南网 发布时间:2018年06月05日 阅读 288
        “限塑令”从2008年6月1日落地至今已整整十年。4日,记者走访了市区多处市场、超市等发现,超市“限塑”效果明显,可是市场上多数摊贩送免费塑料袋,快递、外卖等新兴行业成为消耗大户。
       但专家表示,从目前现状来看,“限塑令”带来的有偿使用塑料袋,虽然从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塑料袋的使用量,但却未从根本上改变塑料制品的滥用问题,反而肥了超市。同时,“禁塑令”还需与时俱进,将快递等行业纳入监管范围。
市场:
小摊贩免费提供塑料袋,家远还给多套个袋子
       6月4日,在金雀山路与羲之路交会处附近一农贸市场内,每个摊位前都挂着一捆捆的塑料袋,白色、蓝色、黄色……市民在购买蔬菜水果时,直接扯下一个塑料袋,将所购买的东西装进去。三个西红柿一个塑料袋,五个苹果一个塑料袋,大大小小的塑料袋提在手里。因为这些塑料袋都是免费的,有的市民还表示,“我们家比较远,我挂在电动车车把上,再给我多套上两个”。
 
4日,在金坛路与商城路交会处附近一蔬菜店,市民正拿着塑料袋准备选购蔬菜  
       水果摊贩李明达告诉记者,他从事水果售卖生意十多年,常年水果种类有十多种,塑料袋有3种,有小号的,能装5斤左右,还有中号,可以装8斤,最大的是10斤装的。“限塑令”刚出台时,他曾试图执行塑料袋收费,遭到顾客的一致反对,不出几天便放弃了。“一听收费就不乐意了,有些放下水果就走了,还有很多老顾客,也不好意思收。”李明达回忆道。
       刚买完菜的李女士提着袋子说:“有的菜沾着土,有的带着水,用塑料袋提回家直接扔了,不心疼。如果用布袋子,还得收拾一下,不方便。卖菜的都会提供塑料袋。”
       “基本是每种蔬菜一个袋子,有些还要求多套个袋子,我们这种小生意,你收、别人不收,大家可能就跑到别人那里去买了。 ”在站前农贸市场从事蔬菜生意的张大爷说,他还表示,小卖店或者杂货铺都有卖塑料袋,白色小号稍薄些的塑料袋每捆大约有30个,他一般买6捆共9元,大一点8斤的塑料袋,买3捆共9元。
       记者走访数家农贸市场发现,路边摊的塑料袋使用非常普遍,商贩为了招揽生意,塑料袋均是免费提供的,有偿使用的规定几乎成了一纸空文。
超市:
有偿使用让塑料袋减少约5成,老年人多数自备购物袋
       与市场摊贩相比,我市各大超市的“限塑”效果非常明显。从2008年开始至今,各大超市的塑料袋由免费赠送变成了有偿使用。每个塑料袋的价格少则一毛钱,多则三四毛,促使一些市民在到超市购物前提前自备购物袋或购物篮。
       “袋子需要吗?”“不用了,我有带的。”在通达路上一超市收银处,一位顾客一边说一边掏出一个帆布袋,把买的东西装起来。而在另一处收银台前,另一位市民掏出了此前在超市买的塑料袋,此次购物没有再买塑料袋。据了解,该超市收银台有3种塑料袋,承重6公斤、8公斤和10公斤,价格分别为0.2元、0.3元和0.4元,袋上印有执行标准、规格、环保提示、生产单位等。一收银员告诉记者,他们家每天客流量约5000人次,销售塑料袋1000个左右,相较于“限塑令”前,每天用量减少了近5成。
       4日,记者先后走访了市区银座超市、东方购物中心、振华超市、九州超市等近十家超市门店后发现,每位顾客在结账前,收银员都会习惯问一句是否购买购物袋,而不少市民倾向于自带购物袋。在东方购物中心北城新区店结账处,记者粗略统计了一下,在20位购物的市民中,有9位都选择了自带购物袋,另有5位顾客将商品直接拿在手里,6位顾客现场购买了一个购物袋。
       在振华超市沂龙湾店购物的市民刘女士说,自从家门口开了这个超市后,自己差不多每隔一天就要来采买一番,每次都自己带几个购物袋,不用超市的袋子。“虽然超市里一个袋子才几毛钱,但是能省则省,而且这样也环保。”她说。
       一位超市工作人员也表示,目前自带购物袋的顾客大约占到5成,以老年人居多,购买塑料袋的大多是一些年轻顾客。“不过即使现场买购物袋也通常都是只买一个都是尽可能把袋子装满,很少有像以前那样一次拎三四个走的。”超市工作人员说。
塑料制品使用“与时俱进”,外卖、快递成消费大户
       随着电商、快递等新业态发展,塑料餐盒、塑料包装等消耗量快速上升,造成新的资源环境压力。据国家邮政局报告,2016年全国快递行业消耗塑料袋约147亿。2018年,1-4月份,临沂市全市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8767.79万件,同比增长101.33%。

在华丰国际服装城电子商贸区内,快递员正在接收快递(资料片 褚菲菲)
       4日中午11点左右,在商城路与金坛路交会处附近一快递收发点,快递桌上已经堆放了十余个快递,其中8成是塑料包裹。该快递点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家辐射周边5公里内的小区,算上一些淘宝店,每天收取快递约1000余件,其中7成左右是塑料包裹。
  市民顾女士是淘宝的忠实“剁手党”,最近618大促,她在网上买的服饰和家用摆件陆续到货。“拆完快递总是剩下很多塑料垃圾。”顾女士说,比如,在同一家店铺买多件衣服,不仅外面的黑色快递袋沾满灰尘,还缠着好几圈胶带,里面的每一件衣服又单独包装。“有的快递包裹里还会塞满塑料气囊,经常物品没多少,垃圾一大堆。”
       此外,外卖发展也成为塑料制品消费“大户”。有数据显示,国内三大外卖平台日订单量2000万左右,1单至少1个塑料袋。按每袋0.06平方米估算,每天消耗塑料袋可铺满168个足球场。
       在平安路一住宅小区门口,刚刚送完一份外卖的快递小哥王立浩表示,他从事该职业已经1年多了,每天平均每天外卖派送量在三四十份,旺季会更多,而打包用的包装物绝大多数都是普通、不可降解的塑料袋。
       “一般外卖都采取‘一盒一袋’包装,刚刚送的是陶然路上一家菜馆,客户一共点了3份菜,2份米饭,2份粥,米饭、粥和菜都是用餐盒分别盛放后再次用塑料袋系好,然后再用一个大号外包装袋统一盛放好。我还没有发现有主管部门要求店铺、商家杜绝使用这种塑料袋,使用环保袋。”王立浩说。
        “吃完外卖,一般会把餐盒等垃圾放在装外卖的袋子里一起扔了,不会重复用,因为有饭菜的味道、油污等。”市民刘女士说,尽管收到的外卖塑料袋、餐盒质量不错,商家还会收餐盒费,但吃完外卖并不会回收利用,而是直接丢弃。
专家:
“限塑令”成了超市的“卖塑令”,还需从源头上改变市民观念

       4日,临沂大学商学院教授朱建成认为,“限塑令”十年,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塑料袋的用量,但当前关于限塑的倡导性、鼓励性措施多,缺乏严格执行的相关法规条款,并未从根本上解决该问题。
       “以前超市为顾客免费提供塑料袋,现在受益于‘限塑令’的有偿使用,兜售塑料袋成为不少超市光靠的赚钱之道。曾有报道称,超市2毛一个小塑料袋,一年的纯收入就有15万多元。可以说,‘限塑令’成了超市的‘卖塑令’。”朱建成说。
       此外,朱建成还认为,随着市民收入的增加,人们购物花了几十上百,再多出两三毛钱买个塑料袋也不会觉得是件奢侈的事情。“塑料袋太便宜了,大家都不在乎”成了多数人仍在使用塑料袋的理由。
       “价格已经不能成为一种调节的杠杆作用,市民应该亟待改变现有消费观念。”朱建成说。
       此外,朱建成还表示,“限塑令”应当与时俱进,由于现在快递等行业并不在“限塑令”范围内,出现了监管和处罚的种种困难,因此“限塑令”应继续完善。此外,“限塑”措施可以借鉴国外的一些经验,比如从国家层面上,应加大力度支持环保材料的使用,可采取奖励等措施,再或者,实施“禁塑令”,超市不再提供塑料袋,以环保袋、布袋或者纸袋代替,从源头上改变现状。
       朱建成认为,限塑令并不是某一个部门的职责,而是需要多个部门的“联动”,形成行业监管的合力,提升执法实效,才能让“限塑令”真正落到实处。
       记者 孙飞霞 邵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