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发布|临沂应急救援能力建设成效显著

编辑:鲁南网 发布时间:2021年12月21日 阅读 258

        21日上午,临沂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临沂市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同志介绍了我市应急能力建设工作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人

        刘松田 市应急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二级巡视员

        齐可品 市应急管理局党委委员、市应急救援指挥服务中心主任

        主持人

        张庆龙 市委宣传部新闻出版和对外传播科科长

        近三年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统筹发展和安全,围绕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隐患,优化机制、建强队伍、配好装备、常态演练,打赢了一场又一场事故灾害应对攻坚战,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在全市上下凝心聚力、攻坚克难下,应急救援能力建设成效显著、战绩突出。2020年8月14日,我市遭遇历史极值的雨情险情。防汛抗旱指挥部及时启动应急响应,调集全市救援力量1.12万人投入抗洪抢险,转移群众1.99万人,处置6处堤防、水库突发险情,无一人因灾死亡失踪。2021年2月5日,蒙阴联城发生火警,省市县紧急应对,快速调集320名专业救援队伍、两架直升机、20套引水灭火设备,成功实现地空联合、以水灭火,形成合力,积累了新的灭火经验和做法。

        构建了高效衔接、上下一体的

        应急管理工作体系

        市委、市政府领导挂帅,成立安全生产、减灾救灾等5个市级议事协调机构。实化强化防汛抗旱、森林防灭火指挥调度体系,成立城市和水利两个防汛抗旱分指挥部、森林火灾预防指挥部,与县区联动配合,形成分工负责、各负其责、高效运转的应急管理工作机制。同时,对标全灾种、大应急,成立应急救援力量联调联战指挥部,明确16个政府部门单位应急救援职责分工,组建政府、企业、社会、专家四位一体应急救援力量,防抗救一体化工作合力明显增强。

        锻造了专常兼备、平战结合的

        应急处突救援力量

        重点强化和依靠三支力量。一是以消防救援为主力军的综合救援队伍。全市已建成消防救援站43个,1500名消防队员作为综合救援力量时刻保持战备、主调主战。二是以特种救援为支撑的专业救援队伍。通过政府组建、政企合作等形式,围绕防汛、地震灾害、气象灾害等领域救援需求,组建了15支专业救援队伍,保障各类事故灾害专业高效处置。三是以公众参与为辅助的社会救援队伍。目前,全市有社会应急救援队伍362支、42861人,跨区域增援9413人。蓝天救援队、闪电救援队等专业技术救援队伍,已成为全市水域救援等特殊救援作业不可或缺的社会力量。

        完善了先进适用、保障有力的

        应急装备物资储备

        一方面,盯重点,强化救援装备购置。累计投入1.8亿元,先后购置各类救援装备10845台套,包括78米登高平台车、60米以上级举高消防车、隧道排烟车等大型先进抢险救援装备。在全国首创配置了10组“引水上山”扑火装备,可满足10公里、10小时不间断连续供水的要求,有力提升山林火灾扑救能力。另一方面,补短板,配足灾害救助物资。已建成13个市级应急物资储备中心、88个县级库,储备防汛抢险、森林灭火、生活救灾物资9类、83个品种,总价值1亿余元。积极推进鲁南区域医疗物资储备中心、国家公路交通应急储备中心、新明辉智慧仓储物流园建设,构建分级分类储备、规模适度、品类齐全、布局合理、管理有序的储备体系。

        打造科技智能、覆盖广泛的

        监测预警信息网络

        构建覆盖更全的监测网。建成智慧应急“一网四平台”,横向连接29个市直单位、3家应急救援物资储备点,纵向连接15个县区、156个乡镇、288家高危企业、26家林场、37座大中型水库,接入视频监控系统,监控点位达13万余路。打造直达前沿的指挥网。开发森林防火救援“一张图”,通过平台数据和高清卫星地图,自动生成点位周边5千米范围内的水源地、救援机构、重点防护目标等信息,为处置火灾提供依据。购置无人机、通信卫星、无线图传设备、单兵通信等560余台(套),实现快速查看现场、影像实时回传、联调联战救援。

        答记者问

        问:当前全市防灾减灾和应急能力建设还面临哪些问题和挑战?有没有解决的具体思路和任务目标?

        答:
临沂气候属温带季风气候,多年平均降雨量818.8毫米,全市流域面积50平米公里以上的河流136条,均属山洪河道,源短流急,雨季洪水暴涨,峰高量大。全市山地、丘陵、平原面积比例为2:4:4,分布有27个森林林场。中国东部最大的断裂带——郯庐断裂带纵贯我市,全省涉及的13类自然灾害中,有12类在我市常年多发,作为全省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市,面对严峻复杂的防灾减灾救灾形势,面对人民群众对安全感、幸福感的新期待,全市应急救援能力与抢大险、救大灾的要求还有差距。

        一是应急工作机制仍需优化强化。应急资源和力量的整合、行业部门专业预防和应急救援责任需要进一步衔接,形成合力。应急指挥平台横向联动还不通畅、纵向联动还不快捷,难以满足“跨行业、跨层级、多灾种”应急指挥需求。

        二是风险监测防控仍不精准不全面。自然灾害风险监测预警存在盲区,城市生命线工程隐患排查技术手段落后,病险水库、桥梁、危楼险房等基础设施和电梯、油气管道、游乐场等特种设备排查还存在盲点。

        三是应急保障与应对能力还不充足。消防救援队伍规模结构有待优化,人员缺口较大。救援物资、装备、运输工具储备不足,调运不畅,大型油气储罐灭火、大功率快速排水、大直径钻孔、救援机器人等先进适用装备缺乏,难以满足救灾工作需要。极端条件下道路、通信等紧急抢通能力和紧急医学救援能力有待提升。应急响应不够敏锐快捷,平战转换效率不高。

        四是基层基础工作相对较为薄弱。应急管理基层基础弱、底子薄,仍处在巩固期、提升期。乡镇(街道)有班子、有机制、有预案、有队伍、有物资、有培训演练“六有”基层应急管理标准化建设措施落实不到位。全市尚有108个乡镇(街道)未建设专职应急救援队伍,与建设群众身边、群众满意的应急救援力量有差距。

        根据市政府部署安排,结合临沂实际,全市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在一年探索、两年定型、三年升级的基础上,将再利用三年时间,以专业、综合、基层三个重点为突破方向,建设21支市级专业救援队伍,解决行业领域专业救援能力不足的问题;建强15个县级消防综合救援大队,打造抢大险、救大灾的尖刀拳头力量;建成辐射所有乡镇街道的“六有”应急救援站,将救援力量下沉至村居社区和群众身边。力争到2024年底,全市建成统一指挥、协调联战、行动迅速、保障充分、严密完善的应急救援网络体系,实现乡镇15分钟、县区30分钟、市级60分钟到达救援现场实施救援,可同时应对多灾种救援救助,应急救援能力、专业处置水平、信息化支撑程度明显增强,群众安全感明显提高,全市应急体系和救援能力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安全保障。近期,全市将召开应急救援能力提升三年行动动员会议,拟制具体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分工、时间节点和组织保障要求,全面启动相关工作。

        问:据了解,前不久我市出台了《临沂市重大突发事件应急保障体系建设规划(2021-2030年)》,请介绍下出台这个规划的目的意义,另外,怎样推动规划任务目标的落实?

        答:为提高应对处置较大突发事件能力和水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衔接省规划要求,市应急局牵头编制了《临沂市重大突发事件应急保障体系建设规划(2021-2030年)》,为此,成立规划编制专班,经过广泛调研、意见征集、专家论证并经市委常委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审议通过,于今年的11月份正式印发实施。

        该《规划》明确了2022年、2025年、2030年,近中远期三个阶段的目标任务,聚焦应急管理指挥、风险监测预警、应急物资保障、应急力量保障、应急医疗卫生保障、应急运输保障、应急通信保障、应急科技装备保障、基层基础应急保障等9大能力建设,加快推进应急信息化系统、应急指挥中心、应急物资储备等13个重点项目。

        力争到2030年年底,建成平战结合、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特色鲜明、全面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现代化应急保障体系,为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突发事件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大幅下降,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控制在0.008以内,年均因灾直接经济损失占全市GDP比例控制在0.8%以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病患收治率和治愈率明显提高,感染率和病亡率大幅降低,大规模群体性聚集事件有效处置率达100%。这是加强我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的重要规划,对于确保我市安全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下一步,围绕规划落实,我们将重点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方面,强化体系支撑,把任务细化实化。该《规划》是今后一个时期,全市应急能力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与之同时,市应急局、市消防救援支队分别牵头起草了我市应急救援航空体系十年建设规划、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十年建设规划、消防救援保障体系十年建设规划,协同推动应急能力建设重要任务、重点项目、重大工程落地见效。

        另一方面,强化组织保障,把责任明确落实。为推动规划落实,市应急局跟进起草了《临沂市重大突发事件应急保障体系建设行动计划(2021-2022年)》,将近期规划目标细化分解为43项具体任务,并逐一明确40个牵头部门及分工负责部门。同时该《行动计划》提出了加强对行动计划落实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协调推进机制、强化调度督导检查、加快规划实施进度、确保各项工作高质量推进等保障措施。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