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奋力绘就乡村振兴“沂蒙画卷”

编辑:鲁南网 发布时间:2021年03月12日 阅读 161

        3月8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山东代表团第一小组分组审议现场。在完成了相关审议后,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回顾总结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实践时,特别提到了5个村庄的名字:临沂市沂南县竹泉村、聊城市耿店村、淄博市沂源县龙子峪村、烟台市濯村以及济南市三涧溪村。

        对于每个村庄的特点,刘家义如数家珍。在提到临沂市沂南县竹泉村时,刘家义用“明月竹间照,清泉石上流”形容其环境之幽美。

        临沂市沂南县竹泉村,士别三日,已经无法简单用“沂蒙小山村”来定义它了。从旧村落到远近闻名的旅游景区,竹泉村的蜕变,已成为临沂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创新实践,生动范本。

        产业带动,“古村落”蝶变最美乡村

        作为山东省较早系统开发古村落旅游区的乡村,竹泉村充分发挥其竹林、泉水、古村落的自然形态特色,打造特色旅游产业,年接待游客150万人次,村民通过发展“农家乐”、制作旅游商品、景区务工,年人均收入超过3万元,成为名副其实的富裕村。

        然而,在2007年以前,竹泉村还是个杂草丛生、庭院破落的“空心村”、“贫困村”。2007年,这个贫穷的古村落迎来了发展新机遇,在一种崭新的“竹泉模式”的带动下,竹泉村率先举起了对乡村旅游进行系统开发的大旗,竹泉村逐步优化古村落内清泉、翠竹、古村落的生态和民俗文化资源,走旅游扶贫、综合开发的路子,建设了能够最大程度上体现沂蒙特色、竹泉景观、农家风情,包含度假、休闲和观光功能的旅游景区。经过对竹泉村系统性的开发,最先吸引到了一批临沂、青岛、济南、潍坊等周边城市的游客来游玩观赏。自此,竹泉村的招牌被打响,游客每年都是成倍的、井喷式的增长。

微信截图_20210312095904_conew1.png

        如今,泉水已成了这个景区兴旺的“活水”,与石屋、竹林构成了当地最独特的旅游资源。竹泉村不仅具有竹林、泉水、古村落的中国北方难得一见的桃花源式的自然环境,还保留和传承了沂蒙山村特色民俗文化,成为“最美乡村·齐鲁样板”乡村振兴的典范,更荣获“CCTV中国十大最美乡村”、“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等称号。

        由点及面,乡村振兴实现高质高效新突破

        在临沂,像竹泉村这种通过发展乡村产业走向产业振兴之路的乡村有很多。位于沂水县城西北方向的泉庄镇,是个典型的山区乡镇。如今,靠着崮乡的旅游文化资源和尹家峪田园综合体,层层小楼拔地而起,一户户村民通过加入合作社持股分红等方式,乘上了致富奔小康的快车。

        近年来,临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临沂“让老区人民过上好日子”的殷切嘱托,以“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中走在前列”为目标,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统筹乡村“五大振兴”,实施乡村振兴“三步走”,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实现强农富民新突破,探索出了一条具有沂蒙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微信截图_20210312095813_conew1.png

        以加强乡村治理为抓手,加快推动乡村组织振兴。坚持抓乡促村,组织330名县级干部对213个党组织软弱涣散村、160个工作后进村“村村到”回访,对156名乡镇党委书记进行轮训。强化党建引领,按照“示范引领、规范提升、改造转化、重新组建”四种模式,全市选派1883名第一书记驻村帮扶,指导乡村发展增收项目的同时,不断提升治理水平。

        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加快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按照“一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思路,引导每个县区确定1-3个左右的特色优势产业予以重点培育,目前国家农业产业强镇5个、省级以上特色农产品优势区3个,省级以上“一村一品”示范村镇40个;培育价值过10亿元的区域品牌11个、企业产品品牌7个。从做强“产自临沂”品牌,到扶持产业致富带头人,临沂各地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不断健全,农业产业链条不断增值延长,农民增收渠道更多元、动能更强劲。

微信截图_20210312095839_conew1.png

        以完善支持政策为关键,加快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出台评价激励政策,提高乡镇基层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设置比例,优化高层次人才选拔,激发开展乡村振兴的创新精神;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训计划,新培训各类农村实用人才2.3万人,累计达到16.8万人,全省第一。从乡村振兴的“领头雁”王传喜,到牺牲在扶贫第一线的第一书记刘建光……红色精神的激励与榜样的引领,正激发起农民的内生动力,凭奋斗和实干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当家人”。

        以弘扬沂蒙精神为引领,加快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传承发展红色文化,激活经岁月沉淀的红色精神力量。加快建设实践中心,推动市级层面公共服务阵地(设施)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实践基地,走在全省前列。全面深化移风易俗,重塑着乡村精气神,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以建设农民安居乐业美丽家园为目标,加快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出台实施了全省首部市级美丽乡村条例——《临沂市美丽乡村条例》。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从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到户户通硬化路、农村改厕……围绕乡村振兴抓环境修复保护促进“生态美”,抓人居环境整治促进“生活美”,美丽乡村因“颜值”而更有“价值”。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34个、市级300个,美丽乡村示范片区59个。一幅幅看得见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画卷正由点及面,串珠成链,徐徐展开。

        砥砺奋进,加快构建沂蒙乡村振兴走在前列新格局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起步之年。按照部署,我市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落实中央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努力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中走在前列。

微信截图_20210312095922_conew1.png

        全力做好“一个衔接”,即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相关意见和若干措施,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在5年过渡期内,保持脱贫攻坚期内出台的教育、医疗等各项政策措施总体稳定,完善即时帮扶机制,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现象。在产业发展上全面融入乡村振兴“三步走”蓝图,促进乡村产业提档升级,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强化队伍建设,做好乡村振兴组织保障。

        紧紧抓住“两个要害”。严把种子和耕地两个关键,推动农业生产发展安全。严守耕地红线,2021年完成4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提升465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打好种业翻身仗,自主培育中药材、小杂粮、水产品等一批突破性品种。强化科技支撑,2021年建设50个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推广150项优质高效主推技术,培育高素质农民4000人,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4%。深化与省农科院战略合作,联合开展共建费县县域乡村振兴科技支撑型齐鲁样板,共建临沂市农科院和10处产业技术研究院。启动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市创建工作。

        全面推进实施“三步走”。围绕打造长三角中心城市农产品供应基地,加强基地认定管理和激励扶持,力争到2022年达到300家;瞄准打造长三角中心城市休闲旅游“后花园”,培育一批涵盖农业、康养、研学等文旅功能的新业态项目,因地制宜扎实推进村庄景区化建设;聚力打造长三角中心城市产业转移“大后方”,开展多层次、多领域、多种形式的农文旅商务洽谈活动,建设承接长三角中心城市产业转移示范区。

微信截图_20210312095943_conew1.png

        集中开展乡村建设四项行动。开展乡村产业提升行动,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培育农业全产业链;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开展美丽乡村示范片区创建工作;开展农村精神文明提升行动,持之以恒推进移风易俗;开展乡村治理提升行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善治格局;开展农村基层党建“整乡推进、整县提升”工作,探索推行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

        确保“三农”工作五个保障。扛起乡村振兴的政治责任,健全完善工作机制,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要求,突出抓好“三农”干部队伍建设,建立健全考核制度保障。有了这五个保障,聚集了资金、资源、力量,以更大力度推进乡村振兴。

        蓝图已绘就,路径已谋划,站在新起点,开启新征程,千万沂蒙人民正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乘势而上,接续奋斗,奋力描绘沂蒙乡村产业振兴新画卷。

        临报融媒记者 武光玉 李文梅 赵泽军 张萍 通讯员 谭子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