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平邑、沂水、临港建设市域副中心,推进莒南“撤县设区”,布局市级重大平台和产业,打造城市发展新增长极。”
《政府工作报告》中简短的一句话,让来自平邑、沂水、莒南、临港的代表和委员们内心振奋。“支持、推进、布局、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拓展辐射力、壮大县域综合实力……”从这些词句中,代表和委员们看到了市委市政府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方面的决心和期望。
根据2018年印发的《临沂市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发展规划(2016-2020年)》,2020年,临沂市中心城区及带动辐射的核心城镇圈层人口达到300万人,但与此同时,县域经济相对落后,城乡发展不协调,因此,优化市域空间布局迫在眉睫。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面对未来的发展机遇,《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建设市域副中心、推进莒南“撤县设区”、布局市级重大平台和产业等2021年的工作安排无疑是给这些县区打了一剂强心针。
市人大代表左庆吉:
“主动脉”向“毛细血管”联通
打造全市交通一体化副中心综合枢纽
“市委、市政府明确我县作为三个市域副中心城市之一,其内涵由城市建设拓展到了全市国土空间和产业布局的高度。”市人大代表、平邑代表团代表左庆吉表示,会内会外,平邑打造市域副中心城市的消息成为最热的话题,大家振奋不已。
“一体两翼、双环三区”,平邑县“十四五”发展总体空间蓝图已经绘就。左庆吉介绍,“一体”指中心城区,作为平邑县域城镇化发展的核心区域,打造成为临沂市域副中心城市,重点承担区域级的城市功能和面向全县的城市服务职能。“两翼”分别指“东北翼”卞桥镇和地方镇,“西南翼”白彦镇。“双环”指围绕中心城区的“特色城镇环”和串联各大景区的“生态旅游环”。“三区”分别指以平邑街道、铜石镇和地方镇为代表的“中部城镇发展区”,武台镇、柏林镇为代表的“北部生态旅游发展区”,流峪镇、郑城镇、临涧镇、丰阳镇为代表的“南部山地农业发展区”,三区协同联动,构筑全域空间发展大格局。
“提升城市品质,发展公共服务、加快产城融合、完善交通网络,2021年,平邑县将从四个方面做好市域副中心城市建设的大文章。”左庆吉介绍,老城区,要以兴水河沿岸片区改造和兴水河综合治理为龙头,提升城市品质;东城区,要打造成为集医疗、教育、康养于一体的现代化城市功能区;北城区,要加快打造蒙山综合服务基地。同时,要统筹推进城市的精细化管理,一体推进绿化、亮化、美化,大力提升城市环境。大力提升教育、医疗、康养等公共服务水平,让群众生活更加便利。
加快产城融合方面,以开发区为龙头,做大做强高端装备产业园、电商物流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食品罐头产业园,高端木业产业园等产业园区,加快产城融合步伐,使之成为解决当地人就业、吸引外来人口的重要平台。
市域副中心城市,交通先行。左庆吉介绍,完善交通路网方面,将形成从“主动脉”到“毛细血管”的多向联通。将来还要建祊河南岸平邑-温水段快速通道项目,推进327国道改线、通用机场和航空小镇,建设平邑到临沂主城区、平邑县城到乡镇的快速通道,打造集铁路、高铁、国道、高速、通用机场等公铁陆空立体化交通格局,建设全市交通一体化副中心综合枢纽。
此外,平邑县还以蒙山划归平邑为契机,发挥天宇博物馆、九间棚、大殿汪、曾子山等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满足多层次的旅游需求。
市人大代表王晓娟:
“红色”沂水辐射作用突出
市人大代表、沂水代表团代表王晓娟表示,刚刚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里明确提出,支持沂水建设市域副中心,布局市级重大平台和产业,打造城市发展新增长极。开展“对标赶超、争先进位、特色发展”行动,赋予县级更多资源整合使用的自主权,壮大县域综合实力。
王晓娟表示,对于沂水建设市域副中心,有几大优势。首先,沂水政治优势鲜明。沂水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沂蒙精神主要发祥地之一,1926年建立党的组织,是中共中央山东分局诞生地、八路军山东纵队创建地、第一位“沂蒙红嫂”祖秀莲的故乡,革命战争年代,先后有3万多人参军、40多万人次拥军支前、3900多名烈士血洒疆场,为革命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建国初期,沂水曾为沂蒙专署、沂水专署驻地。
沂水综合实力较强。201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3.1亿元,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到10.3:38.5:51.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7亿元,在全省过百万人口县中,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均居前列。
沂水辐射作用明显。沂水位于济南、青岛、潍坊、淄博、日照、临沂等地级市中心位置,处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鲁南经济带等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版图交汇地带,是省政府确定的中等城市培育试点县,是临沂市确定的市域副中心,是全省重要的区域交通枢纽,医疗卫生条件、教育教学质量居全市前列。建成3A级景区达到21处,其中5A级1处,4A级4处,连续三年入选中国县域旅游竞争力百强县。沂水县已成为周边县中城市体量最大、人流物流汇集、辐射作用突出的县。
王晓娟表示,近些年沂水工作亮点纷呈。以“惠民礼葬”为核心,在全国率先实施“殡葬全免费”改革,形成了“沂水样本”,经验做法入选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和殡葬综合改革试点优秀案例,全国、全省、全市殡葬改革现场会议在沂水召开,2020年,反映沂水殡改历程的方言话剧《樱桃崮下》成功晋京展演,广受好评。创新实施喜事新办婚俗改革,被列为山东省婚俗改革试点县。
市人大代表孙成彬:
莒南人民热切盼望成为“城里人”
市人大代表、莒南代表团代表孙成彬表示,他所在的莒南县十字路街道温泉社区现有居民近2000户、6000多口人,是临沂最大规模的城市社区。孙成彬说,温泉社区前身就是温泉村,作为城中村,社区居民以前就是村民,改为社区以后就成了“县城的人”,未来莒南撤县设区以后,温泉居民就成了“城里人”,这不光是温泉社区居民,也是全县人民热切期盼的。
孙成彬表示,温泉社区近些年这些跨越,是和整个社区全体努力分不开的。温泉社区坚持“两区共建”,持续不断改善民生。在大力发展集体经济,不断改善民生的同时,温泉社区发挥自身区位优势,积极推进旧村改造,不断加强新型社区建设,提高居民生活水平。通过旧城改造,让85%的居民实现了住宅楼房化。居民生活条件不断提升,幸福指数大幅提高。社区内主要街道全部实现硬化、绿化、美化、亮化。目前,已建成6处规模化住宅小区,按规划对社区居民实施搬迁改造,改善社区整体面貌。投资1000万元兴建的社区服务中心已投入使用。广场内设有文化长廊58米,健身器材20组件及大型电子屏幕。服务中心设有便民服务大厅、图书室、阅览室、电子监控室及各管理职能部门办公室,管理机构及服务功能设置齐全。社区服务中心的建成,不仅为社区广大居民提供了优良便捷的服务,而且成为社区居民健身娱乐、休闲活动、文化教育的理想场所。
1996年,社区在全县率先实行老年人生活补助金制度,春节发放福利制度,大学生助学奖励制度,至今已22年始终坚持不间断,而且补助标准及福利待遇逐年提高。居民“平安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社会养老保险费用全部由集体承担,实现了全覆盖、无遗漏,每年用于民生保障资金达800多万元,社区居民幸福指数非常高。
孙成彬表示,温泉社区跨越式发展和社区集体企业的发展密不可分。社区集体企业山东华泉集团公司,是临沂市重点骨干企业,现已形成三大板块、十一家企业的产业支撑。华泉集团从最早的村级建筑队和榨油小作坊开始起步,1996年实行第一轮扩张,2004年,把丙纶厂升级为化纤厂,把作坊式的榨油厂扩大成现在的兴泉油脂有限公司,2006年后,又与新希望六合、龙大等合作,进一步做大了食品加工业。
随着集体经济的发展,温泉社区环境面貌和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每年上缴村集体700万元,为社区改善民生实事、提升居民生活条件、加快社区公益事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物质保障。
“对于撤县设区,万千莒南人民翘首以盼,千万临沂人民热切期待。”孙成彬动情地表示。
市政协委员季文卿:
以临港产业集群为龙头 赋能区域经济
“2019年2月,临沂确定在临港区域建设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高端不锈钢与先进特钢基地,并且通过了《临沂临港高端不锈钢与先进特钢制造产业集群规划》。规划到2025年,全市高端不锈钢与先进特钢产业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建成不低于年产1400万吨钢的能力。目前,各项建设进展顺利。”市政协委员季文卿认为,特色产业集群是现代产业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是创新链、产业链、服务链、财税链交织融合的有效载体,也是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引擎,高质量的特色产业集群可以带动全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为进一步推动临港钢铁产业基地化、绿色化、品质化、高端化发展,推动钢铁行业新旧动能转换,同时壮大区域综合实力,季文卿建议,以临港产业集群为龙头,赋能区域经济,助力内循环。
打造特色产业集群是一项系统性、持续性的工程,事关临港钢铁产业发展的未来和方向。季文卿建议加强顶层设计,突出规划引领,将临港高端不锈钢与先进特钢产业集群发展列入临沂市“十四五”发展规划,通过专项推进、“一企一策”政策扶持、丰富多样的金融服务体系、全球协作的技术研发等方式统筹推动集群发展,同时争取将该集群发展规划纳入山东省产业集群发展规划,争创省级特色产业集群并争取相关政策的支持。
此外,季文卿还建议,提前布局临港高端不锈钢与先进特钢产业集群发展,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数字链,围绕数字链提升产业链,打造好数字钢铁产品、数字钢铁企业、数字钢铁产业链,进而形成钢铁产业系统网络,同时优化供应链服务保障体系,降低区域内各相关钢铁企业生产要素成本,增强核心竞争力,进而增强钢铁产业集群的实力,拉动临沂经济发展。
努力扩大撤县设市(区) 构建临沂都市圈
市政协委员蓝智善今年提交的提案内容就与撤县设区、规划建设市域副中心、布局市级重大平台和产业等政府报告内容密切相关。
他提交的提案标题为《关于加快壮大中心城区规模实力的几点建议》。提案中指出,当前我国城市发展空间结构正发生深刻变化,以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为核心的都市区、城市圈将对周边地区产生辐射和吸纳效应。经过40多年改革发展,临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超过50%,按照新一轮城市发展总体规划,2035年中心城区建成区常住人口将达到500万规模,成为山东第三特大城市。加快膨胀中心城区规模,是摆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面前的一个重要命题。
提案建议要加快做大做强中心城区,通过中心城区龙头带动作用,引领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具体措施包括努力扩大撤县设市(区),构建临沂都市圈,形成与中心城区优势互补、联动共进的发展态势;深入推进产城融合,加快建立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现代特色产业体系,走产城融合、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都市发展新路;加快推进临沂国际生态城水生态治理及修复,着力将中心城区打造成为生态宜居的现代新城、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创新创业的重要平台等。
山东城市规模排行榜出炉 临沂是“大城市”
日前,住建部发布了2019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全国城市“规模层级”随之出炉。山东省内,济南、青岛人口超过500万成为特大城市,临沂紧追其后,以223.24万的城区常住人口排名第三,位列大城市。
城市规模层级根据人口确定,其中城区常住人口500至1000万为特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100至500万为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50至100万为中等城市,城区常住人口50万以下为小城市。山东16个地级以上城市中,城区人口全部超过50万,其中3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2个,为济南和青岛。100-300万的大城市8个;50-100万的中等城市9个。临沂现辖河东、罗庄、兰山3区及9个县3个开发区,其中两个国家级开发区。总面积1.72万平方公里,是山东省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市。截至2019年,总人口1190万人,城区人口223.24万人。
临报融媒记者付茜 全逸先 江岩 褚菲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