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发布|“十三五”期间科技创新工作为临沂市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编辑:鲁南网 发布时间:2020年12月23日 阅读 137
  今天上午,临沂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十三五’成就巡礼”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了我市“十三五”科技创新工作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发布人
 
  姜良友  临沂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李    振  临沂市科技局政策法规科科长
 
 
  “十三五”以来,全市科技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统一部署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始终坚持以助推新旧动能转换、助力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为目标,以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为重点,以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和产学研协同创新为突破口,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持续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加速科技创新资源汇集,加快先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全市科技创新活力得到有效激发,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和任务,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一)科技创新环境持续优化。
 
  “十三五”期间,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系列科技创新政策的同时,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先后发布了出台了《临沂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临政发〔2016〕9号)《临沂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临沂市科技创新创业生态孵化体系建设的意见》(临政办发〔2016〕28号)《关于做好人才支撑新旧动能转换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科技干部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措施》《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加快创新发展 助推新旧动能转换的实施意见》(临政发〔2019〕10号)《临沂市深化科技奖励制度改革方案》(临政办字〔2019〕88 号)《关于加快推进全市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的意见》(临科发〔2017〕2号)、《农业科技“四位一体”创新体系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实施意见》(临科字〔2020〕22号)等政策性文件,从发挥人才第一资源优势、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激发科研机构创新活力、发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作用、促进科技与金融紧密结合、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构建科技奖励激励机制等方面入手,构成了全市科技创新政策框架体系,化了科技创新环境。积极探索科技计划项目和经费管理新机制新模式,相继出台了《临沂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办法》、《临沂市科技创新发展计划专项管理办法》《临沂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管理办法》《临沂市科技创新券管理办法(试行)》《临沂市企业研究开发财政补助实施办法》《临沂市企业研究开发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补助办法》《临沂市科技成果转化贷款风险补偿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市级财政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试点方案》《市级财政科技创新资金整合实施办法》《关于实施预算管理流程再造加快科技政策落地见效的通知》等文件,探索推行了科技项目经费“包干制”和“大专项+任务清单”机制,强化了对科技项目、平台、资金的规范化管理,促进了科技财政资金的融合利用,有效提升了科技管理和服务水平。持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力度,设立了科技成果转化贷款风险补偿金、新旧动能转换创投基金和科技创新券,先后争取省级以上科技创新政策8.99亿元,发放科技贷款1600万元,兑现省市科技创新券138.87万元,逐渐建立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和社会力量多元化、多渠道的投入体系,为创新创业供强有力的支持与保障。
 
  (二)科技助推区域经济创新发展富有成效。
 
  “十三五”期间,立足全省“十强”、全市“十优”产业,实施“6+1+1”创新型产业集群培育,着力在先进装备制造、医养健康、电子信息、高端冶金制造、高端木业、新材料新技术及现代高效生态农业、商贸物流等产业领域,通过建链、补链、强链、增链,不断强化在人才汇集、平台打造、技术供给、成果转化等方面的服务,形成特色鲜明、技术先进、配套齐全的创新型产业集群,通过科技赋能,真正让传统产业“老树发新枝”,让新兴产业“根深叶茂结硕果”,使小的变优、优的变大、大的变强。以费县为主体的木基复合材料产业基地和以高新区为主体的电子元器件产业基地升级为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临沂电子元器件及其功能材料创新型产业集群获批为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到目前,全市共建成7个国家级科技创新产业基地、1个国家试点创新型产业集群、2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呈现持续快速发展态势,高新技术企业由“十二五”末的192家增加到2020年底的700余家,由全省8位提升到第5位;净增508家,较“十二五”末增加了264.6%;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7.21%提高到39.95%,年均提高2.58个百分点。围绕国家1类新药、5G网络及人工智能、智慧工厂、节能环保等重点领域,建立了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培育库,持续加大重大关键技术攻关和成果转移转化力度,累计组织实施市以上科技计划项目1208项,其中,争取国家级项目8项、省级项目850项,祎禾科技的“新型物理改性凝胶材料”、临虹无机的“中温型功能陶瓷离子膜技术及装备研发”、金德新材料的“碳化硅微通道反应器高端装备研发及产业化应用”、君道高温的“高端大尺寸液晶玻璃成型关键装备制造及应用”、豪门铝业的“变频模块散热铝基板”、博胜动力的“便携式轻量化高续航性能的锂电池园林植保机械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发”等关键核心技术成功突破并实现转化,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或国内行业领先水平。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共获国家科技奖励10项、省级科技奖励30项,市级科技奖励546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8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7项、二等奖17项、三等奖5项,省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
 
  (三)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更加完善。
 
  “十三五”期间,加快构建以市级行业创新平台为带动,以县区创新平台为联合,以各类企业平台为支撑的市、县和企业三级科技创新平台体系,促进“政产学研金服用”各类创新要素的融合发展,切实增强了全市的自主研发和资源集聚能力。一是新型研发机构加快建设,浙江大学山东(临沂)现代农业研究院、中国物流科技产业研究院、国家超算天津中心天河超算淮海分中心、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临沂分所、山东高新磁电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建成启用,山东省现代物流创新创业共同体升级为全省22个省级创新创业共同体之一,临沂市钢铁产业协同创新中心正式揭牌组建,临沂市创新创业中心(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临沂分院)、临沂市现代木业产业技术研究院、鲁南医养健康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加快筹建,“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资源加速融合。二是创新创业孵化载体建设加快,临沂应用科学城、启迪之星孵化基地、中科创新园等孵化载体相继建设并投入使用,临沂高新区成功入选省级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升级特色载体(高端人才引领型),“临沂电子元器件产业示范基地”被认定为山东省创新创业示范基地,新增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1个、省级18个,国家众创空间9个、省级26个,到目前,全市各类科技孵化载体达到73个,其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家、省级14家,国家级众创空间9家、省级10家。三是以企业为主体的高层次创新平台加快建设,全市新增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258个,到2020年底,全市累计建有科技类平台900多个个,其中,国家级33个、省级252个、市级581个,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更加完善。
 
  (四)创新资源加速汇集整合。
 
  始终坚持“开放办科技”的工作思路,积极引导企业大胆“走出去”“引进来”,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形成以项目为纽带、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产学研合作长效机制,吸引高端人才和创新成果向临沂集聚,有效提升全市在国家和省内创新体系战略布局中的地位。“十三五”期间,先后与中科院、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等高校、科研院所签署了合作协议,组织举办了院士专家沂蒙行等活动,合作院校达到100多所,签署合作协议180多项,累计备案省院士工作站47个;引进转化科技成果650多项,成功破解了730多项技术难题。国际科技合作得到强化,组织举办了山东(临沂)传统医药创新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高层次外国专家沂蒙行”等活动,与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德国、奥地利、美国、日本、瑞典、以色列、印度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科技合作与交流,一批新材料、新信息、节能环保等领域的高层次专家和国际先进技术在我市落地转化,累计建成海外研发中心6个,国家级科技合作基地4个。持续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累计引进院士及创新团队500多个,培育国家高层次人才工程人才9人、省级人才工程42人,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类泰山产业领军人才9人、高效生态农业创新类泰山产业领军人才4人、科技创业类泰山产业领军人才10人;引进外国专家243人次。
 
  (五)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
 
  “十三五”期间,不断强化以国家级和省级农业科技园区为引领,以市级农业科技特色园区为依托和示范,以星创天地、农科驿站等农技推广平台为联系纽带,以科技特派员队伍为服务主体的农业科技“四位一体”的创新体系,加快推进现代农业技术研发和成果应用转化,为助力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提供科技支撑。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园区建设,莒南省级农业科技园区成功获批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兰陵县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升级为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到目前,全市共建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2个、省级农高区2个(全省共19个)、省级农业科技园10个、市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46个,在全省率先实现县区省级以上农业科技园区全覆盖。农业科技特派员工作成效明显,“十三五”期间,从全市农、林、水、畜牧、农机等部门选派2292名科技特派员和“三区”基层服务科技人才,组建市县级专家服务团、科技扶贫服务队56个,进村驻点,开展技术服务,实现全市1161个扶贫重点村的科技指导人员全覆盖。
 
  答记者问
 
  01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我市也非常重视人才引进和培养,请问市科技局在吸引集聚优秀科技人才,打造科技人才集聚高地方面有什么新的举措。
 
  近年来,我市深入推进科技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加强人才引进培养,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人才支撑。尤其今年,我们共有4名人选完成国家高层次人才工程,培养泰山产业领军人才18人,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类3人、高效生态农业创新类4人、创业企业类11人,在第三届“创业齐鲁●共赢未来”高层次人才创业大赛中,另有7人获优胜奖。下步我局重点采取三项举措,努力打造科技人才集聚高地:
 
  一是加强科技人才顶层规划。围绕全市重大战略需求和“十优”产业发展,编制好《临沂市“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落实好《关于加强科技干部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措施》,形成以青年人才为塔基的全市科技人才金字塔体系。同时,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探索制定《临沂市高层次人才评价标准指引》,把人才创造的实绩贡献作为人才评价的核心内容,关键看创办了多少企业、孵化了多少项目、转化了多少成果、突破了多少关键技术。
 
  二是加强科技人才引进力度。立足我市产业发展实际需要,鼓励和支持加强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的深度合作,通过共建平台、技术攻关、项目合作等方式,多渠道引进人才、培养人才。充分发挥海内外招才引智工作站、海外技术研发机构的作用,挖掘用好临沂籍在外人才资源,广泛开展海外引才活动,吸引在外高层次人才返乡创新创业。同时,支持用人单位通过海外研发中心、离岸创新创业基地等在海外就地使用高端人才。
 
  三是加大科技人才培养力度。建立政产学研用协同培养机制,依托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创新平台和项目建设,构建科学、技术、工程专家协同创新机制,培育造就一批创新型科技领军人才。着力发现、培养具有较强影响力的行业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注重加强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力度。立足国家和省市重大科技人才工程,加快推进国家级领军人才、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的培养工作。
 
  四是持续优化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环境。深入推进科技领域的“放管服”改革,加快推进科技服务项目的“一窗办理”“一次办好”,尤其是在科技计划项目申报、评审、立项等过程中,让科技工作者“少跑脚”“不跑腿”。开展“科技直通车”活动,组织业务科室、中介机构等,组成科技政策服务队,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加强科技创新政策培训,组织开展“一对一”精准对接服务。
 
  02  在“十三五”期间,我市高新技术企业得到了快速增长,实现了由全省第8位向第5位的跨越。请问,市科技局在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企业方面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
 
  高新技术企业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指标,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代表了一个地方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水平。近年来,我们科技部门始终把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采取了一系列举措,主要包括以下几项:
 
  一是完善政策,加强引领。制定出台了《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加快创新发展 助推新旧动能转换的实施意见》(临政发〔2019〕10号)《临沂市科技创新券管理办法(试行)》(临科字〔2019〕32号)《临沂市科技成果转化贷款风险补偿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临科字〔2019〕41号)等系列政策文件,实现高企引进、培育、申报、认定及金融支持全流程覆盖。目前,我市设立了科技成果转化贷款风险补偿金、新旧动能转换创投基金和市级科技创新券;对新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中小微企业,在省一次性补助的技术上,市财政一次性奖补10万元;同时,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把新增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纳入市对县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体系,充分调动了各县区、开发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是建立梯队,强化培育。立足全省“十强”、全市“十优”产业,深入挖掘具备培育潜质的科技型企业,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形成了“初创型科技企业—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科技型高成长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梯队,同时,根据高企培育认定标准条件,精准对接服务,全力做好培育指导,促进快速成长。今年,全市共推荐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系统入库企业660家,筛选370家企业进行市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重点培育。
 
  三是建设载体,源头孵化。加快推进创新孵化机制创新,新修订了《临沂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管理办法》(临科字〔2019〕49号),形成了“创新研发、创业孵化、产业聚集”的联动模式,通过培育辅导、增强配套服务、引进专业运行团队等方式,打造了一批管理专业、运营规范、配套齐全、源头孵化能力强的孵化载体。目前,全市已建有各类孵化平台达到73家,其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家、国家级众创空间9家,总孵化面积195.6万平方米。
 
  四是部门联合,强化服务。联合财政、税务等部门,建立了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认定长效机制。一是定期组织开展高新技术企业申报认定培训活动,今年年初根据疫情情况,采取网络平台、视频培训的方法,对高新技术企业优惠政策及申报认定标准等进行专题培训。联合税务部门召开了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推进暨税收服务工作会。二是引导鼓励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发展,支持科技咨询、知识产权代理、会计师事务所、成果转化等科技中介机构发展,引导其主动为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三是实施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全程辅导行动。联合税务部门构建高企培育企业预审机制,进行“滴灌式”上门辅导和培训,帮助企业规范研发费等相关账务处理,完善企业所得税申报。科技部门由局领导带队,变集中申报为主动上门辅导,集中时间分县区组织财务、技术专家对申报企业进行“一对一”现场辅导,及时发现问题不足,提高了企业申报质量,受到广大企业的欢迎。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