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来,临沂民营经济异军突起彰显“沂蒙力量”

编辑:鲁南网 发布时间:2018年12月25日 阅读 91







 
   纵观40年改革风云,民营经济异军突起成为了临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中坚力量,也构成了中国经济版图上的一道靓丽风景。
 
   40年来,民营经济繁荣堪称临沂政府扶持民营企业发展的生动脚注。从最初实施“抓大放小”“以退保进、以放促活”战略,再到2008年至2015年,政府先后印发多个促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意见,成立中小微企业发展领导小组,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强力引擎。
 
10块钱白手起家做生意
百余商户做活陶瓷洁具大市场
 
  1993年,带着对临沂大市场的憧憬和自己的致富梦,费县农民谢万银揣着从邻居家借的10块钱来到了临沂批发市场打算“闯一闯”,从此成为华强陶瓷洁具市场首批27家商户之一。25年来,他从一名初出茅庐的农村小伙渐渐成长为靠实力说话的品牌山东总代理,闯出一片发展的新天地。
 
  “年轻的时候家里穷,成天和媳妇因为各种入不敷出吵架,后来不甘心一辈子就在土里刨食,就想到城里找点活干。”谢万银说。颠簸了两个多小时之后,谢万银走出临沂长途汽车站,马上被西郊大棚底的繁华晃花了眼。“到处都是大包小包扛货送货的人和三轮车,真是第一次见到那么热闹的市场。”他说。
 
   走出汽车站,谢万银手里被人塞了一张传单,是新建的鲁南陶瓷市场(后更名为华强陶瓷洁具市场)正在招商,他一寻思,觉得这就是自己寻找的商机。拿着传单,谢万银走进了市场招商办公室。
 
  “我当时一穷二白,店铺押金租金啥也交不起,后来幸亏市场经理开明,跟我说先赁给我一个门头让我试试干,以后赚到钱再把押金租金补上。”谢万银说。真是在这种开明而灵活的政策激励之下,谢万银有了干劲。拿着租店铺的收据,他回老家费县找到了当地马赛克场,一番软磨硬泡之后,在对方充满质疑的眼光中赊了一车马赛克,拉倒陶瓷市场卖。
 
  一拖拉机马赛克3天就卖完,一算账净赚1000多元。这是谢万银赚到的“第一桶金”。
 
  有了本钱,谢万银拿着钱到淄博进了一车“阴阳砖”。“是当时比较流行的一种瓷砖,我和媳妇两人雇了两卡车,装了一车拉回临沂买,十来天就抢购一空。”他说。
 
  与谢万银一起携手奋斗的,还有其余26家商户。谢万银说,当时大家齐心协力,有货一起卖,抱团找销路,生意越做越顺手,市场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那时候从早上开门到晚上关门,到处都是乌泱乌泱的人,一车货快的时候几天就卖完了,我店里甚至一天就能卖两三万的货。”他说。到了2000年左右,鲁南陶瓷市场已经成为临沂陶瓷洁具产品最核心的专业批发市场,市场商户增至数百家,影响力扩大至鲁南苏北地区。
 
   如今的谢万银,凭着优秀的经营头脑和诚信品质,已经在华强陶瓷市场拥有了200多平方米的店铺,更成为广东佛山九牧王建材有限公司的山东总代理。“能有今天的发展,除了靠自己的打拼之外,更是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市场领导的指导和扶持,才让我们这些个体户的生意蒸蒸日上,相信以后的日子一定会更好。”他说。
 
  成千上万和谢万银一样怀揣改变命运梦想的年轻人通过创业实现了自我价值,他们的奋斗史与临沂民营经济的发展史并轨,构成了改革开放40年临沂民营经济领域的创业者群像。
 
村民变“股东”年年拿分红
曹家王庄村企改制后更有幸福感
    
   每天上午9点,家住曹王庄小区62岁的曹祥玺都会准时出现在小区广场东侧的社区文化中心。“这里就跟家一样,上网、唱歌、跳舞、下棋,看书,还有一群邻居一起玩,真是说不出的开心。”自从退休以后,曹祥玺几乎每天不落地来到社区活动中心,“吃喝不愁,每月有退休金、‘零花钱’,每年还能拿分红,过年过节还有400元-6000元不等的红包,现在的日子是真幸福,这搁在20年前,真是想都不敢想。”
 
    提起以前的日子,曹祥玺告诉记者,从祖辈起,他们就生活在曹家王庄,是村里的老村民。1997年时,家里只有3间草屋,一家6口都挤在一起,他和爱人则在村里的集体企业上班,但每个月收入不到100元,日子过得很是紧巴。
 
   “我们村地处城郊,既没有土地,也没有资金,村里的集体企业效益也不好,不仅欠下了380万的债务,1997年除夕夜还因为拖欠电费,全村停电,大家抹黑度过了除夕夜。”曹祥玺说,正是因为那次经历,1998年村委在曹继廉书记带领下,开始一系列改革,先是实施旧村改造,接着打通连接涑河南北的大通道,后来又在市场、物流、房地产领域迅速做大,让集体企业从欠债变成有固定资产数十亿的大企业。 
 
  “曹书记开始改革以后,村里的集体企业越做越大,大家的日子也越来越红火,2014年,还在全省首创了集体企业改制,让村里居民一分不掏,全部转成股民。”曹祥玺边说边掏出了自家的股权证书。
 
   曹祥玺指着股权证书量化金额一栏告诉记者,当年股权划分共分失地居民补偿股、土地拆迁补偿股、员工股和法人股,他家符合前三种,每人分到了3万股,改制当年就拿到了第一笔分红,每人4800元。
 
   另外,随着企业资产迅速增长,社区里建起了老年公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社区未成年活动中心、农家书屋、家长学校、健身广场等一系列便民场所,还给村里的老人们都买了养老保险,使老人们像退休职工一样,月月可领退休金,村里年满60岁以上老人,每月还能领取300-500元不等的“零花钱”,过年过节还能收到400元-6000元不等的过节红包。
 
   “以前是3间草屋,现在是高楼、洋房,洗衣机、电冰箱、液晶电视、热水器等家用电器一应俱全,当初的自行车也换成了小汽车,我觉得现在的日子真幸福。”曹祥玺说。
 
  今年12月29日,恰逢山东兰华集团成立20周年大庆,为了表达心中无法言说的幸福感,曹祥玺所在的同心社区舞蹈队特意编排了2个节目。“一个舞蹈《情系老百姓》,还有一个时装走秀,祝愿集团事业蒸蒸日上,村民生活越来越红火。” 曹祥玺笑着说。
 
  在临沂,兰华集团、兰田集团、华强集团、金锣集团、君发集团……一个个有影响力的成功企业涌现出来,带动了临沂经济的发展。
 
 “改”变发展动力
 民营经济“三次飞跃”成临沂经济主引擎 
 
  沂蒙精神蕴含着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优良传统。从革命战争年代在战火硝烟中创办工厂,到改革开放新时期自力更生、埋头苦干,沂蒙人民把贫穷落后的沂蒙山区打造成为民营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
 
     第一次飞跃:“工业农业一齐抓,重点抓工业,抓好工业促农业”。改革开放前,临沂大中型企业只有11家,三次产业结构为60:18:22。1978年后,国家宣布解禁工商业、家庭副业和农村集贸市场。临沂及时调整农村产业结构,鼓励个体经济和联合体经济发展,社队企业迅速发展起来。坚持“工业农业一齐抓,重点抓工业,抓好工业促农业”。到1980年,社队企业发展到3.55万个,实现产值3.74亿元。1984年,公社工业改称乡镇企业。之后,临沂乡镇企业产值以年均50%以上的增幅快速发展。1985年全省有10个县(市、区)乡镇企业总收入过5亿元,原县级临沂市列第4位。到1989年,临沂地区乡镇企业达到25.48万个,乡镇四级工业产值达到45.8亿元,占全区工业产值的54.3%。1991年,全区乡镇企业总产值突破百亿元大关,达到102.2亿元。
 
  第二次飞跃:“大中小一齐上,既抓顶天立地,也抓铺天盖地”。改革开放以来,临沂敢于冲破“姓资、姓社”的思想束缚,实施“抓大放小”“以退保进、以放促活”战略,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围绕骨干企业,先后制定《关于推进大企业集团和产业集群发展的意见》《临沂市骨干企业培植规划》《关于实施企业二次创业贡献大美新临沂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政策;到2017年,全市私营企业达到14.9万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074家,比1978年增长近10倍;13家企业上市,新三板挂牌企业17家,130家企业在齐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
 
  第三次飞跃:“以改革促转型,在转型中壮大”。改革开放初期,临沂工业结构以“五小”工业为主,直到“八五”末,几乎没有大的技改投入。“九五”期间,每年技改投入不足50亿元。从“十五”开始,临沂民营企业加大技改力度,着力提升传统产业,淘汰落后产能,培育高新产业。2000年至2010年的10年间,全市累计实施技改项目6325个,完成投资2224亿元。到2010年,全市90%以上的大、中型企业建立了自己的科研机构。2015年-2017年,临沂连续三年实施“千企千项千亿”技改工程,技改投资总量同比增长8.5%。目前全市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396家,近五年共有1925个项目列入省技术创新项目库。截至2018年9月,全市市场主体发展到64万余家,其中,全市民营市场主体总量达62.8万户,占全部市场主体的98.1%。2018年市场主体新开户10.53万户,同比增长24.02%。当前,临沂正以新旧动能转换为契机,推动民营企业由过去传统增长型加快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
 
临沂多措助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今年以来,临沂市深入落实全省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工作会议部署,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优化发展环境、提升服务水平,充分释放了民营经济发展活力,全市民营经济保持了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显著增强,成为临沂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增长点。
 
 “一次办好”优化营商环境
 
    编制“零跑腿”和“只跑一次”事项清单事项等9类清单,先后13次削减政府权力,市级行政许可事项从1088项削减到了253项,市县行政权力事项分别削减了34%和27%,取消了55项涉及公安、民政、人社、食药监等行业领域的证明和盖章类材料。
 
    同时,优化了企业开办流程,实现了新开办企业营业执照办理、公章刻制、银行开户、涉税办理、社保登记等事项3个工作日内完成。对幼儿园设立、药品经营企业设立、不动产交易登记、酒店和餐饮企业设立等7类事项,创新建立了“整链条”办理模式,平均压缩办理时限64%,精简审批要件29%,7类事项全部实现了“最多跑一次”。
 
放宽市场准入限制,鼓励民企参与国企改革
 
   对民间投资实行“非禁即入、平等待遇”,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明确禁止准入的行业和领域,对可以实行市场化运作的基础设施、市政工程和其他公共服务领域,大力支持民间资本进入,让企业成为投资活动的主体。
 
拓宽融资支持渠道,改善民营企业融资环境
 
    推动社会融资结构由间接融资为主向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并重转变,继续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充分发挥市级专项资金的杠杆作用,为企业贷款提供担保服务,通过财政注资等方式,逐年增加市担保公司注册资本金,做大做强市级担保机构,确保每年累计担保额在50亿元以上。
 
降低民营企业成本,增强发展活力
  全面清理规范强制垄断性经营服务收费。对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自首次注册登记之日起3年内免收各类行政事业性收费。降低企业税费成本。降低企业人工成本。根据企业用工情况,建立了社保缴费比例动态调整机制,降低企业社会保险缴费比例。截至目前,累计为企业减负8亿元,有效降低了企业成本。
 
加快市场主体培育,推进创业成长
 
   针对市场主体规模小、实力弱、治理结构不合理的状况,制定出台了《临沂市小微企业治理结构和产业结构“双升”战略实施方案》,促进小微企业治理结构、产业结构融合升级,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市级安排专项资金,积极支持产业升级改造,淘汰落后产能,提高发展的质量效益。设立了临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金,市产业引导基金出资1亿元,基金总规模5亿元,为全市科技型、创新型和有上市潜力的高新技术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同时对重点行业升级改造给予贷款贴息。
 
推出“人才新政”,支持民营经济人才队伍建设
 
   出台《关于做好人才支撑新旧动能转换工作的实施意见》,涵盖顶尖人才、高端人才、领军人才、专业人才、高技能人才、企业家等众多人才领域,提出22条近90项扶持政策。依托本市重点骨干企业,建立临沂市企业家培训中心(基地),每年选拔300名以上优秀青年企业家进行培养锻炼,选拔一批优秀青年企业家到世界500强企业总部和国内知名企业总部实践学习。
 
   出台《关于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加大民营企业家培训力度。实施“企业博士(后)助推计划”“百名博士进企业”行动,开展“沂蒙之约”“临沂—名校人才直通车”等引才活动,为民营企业精准对接海内外人才提供平台。
 
民营经济40年大事记
 
1978年12月,临沂地委、临沂行署调整农村产业结构,鼓励农民搞多种经营。
1981年1月起,临沂地区开始换发全国统一营业执照,改革企业登记管理办法,进一步放宽经营范围。
1981年11 月,临沂行署设立社队企业局。
1982年,允许个人购买汽车从事运输。
1983年,临沂地区设立个体劳动者协会和分会。 
1984年12月,山东省第一家与香港客商合资经营的临沂联合毛纺有限公司举行签字仪式。
1984年,临沂地区撤销工商企业、个体工商户定点赶集的规定,允许持有《工商户赶集证》和《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或临时执照者,均可到任何集市从事经营活动,并允许农民进城务工、经商。
1993年,全市第二产业增加值首次超过第一产业。
1995年,临沂撤地设市。临沂市委、市政府继续坚持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实行多轮驱动,大力发展合作制、联合制、个体等民营经济。
1996年2月,临沂市政府发出《关于制定深化企业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允许民营企业参与国企产权制度改革。
1997年,临沂市政府提出大力推进乡镇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突出抓好乡镇办工业的发展,积极培育和发展各具特色的专业村镇。
1998年2月1日,临沂市政府第一次常务会议研究了“关于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和乡镇企业问题”,决定放手发展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
1999年9月,全省第一家个体商户贷款担保组织——临沂市田元信用担保中心成立。
2000年5月9日,临沂市《印发关于优化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环境的意见》集中开展专项治理“三乱”活动。
2004年2月25日,临沂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 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县域经济主攻方向。
2008年4月1日,临沂市政府印发《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有关问题的意见》。
2010年,临沂市政府《关于加快产业集群发展的意见》,培育提升产业集群和大型企业集团,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和特色产业提升计划。
2011年,民营龙头企业金锣、临工、天元主营业务收入分别过百亿元,个体工商户数量列全省第三位,民营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2012年4月,临沂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进一步促进全市中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2014年10月,临沂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民营经济工作会议,推动我市由民营经济大市向民营经济强市转变。
2015年8月,临沂市政府印发《关于成立临沂市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领导小组的通知》,为进一步优化提升全市创新创业环境、加快全市中小微企业发展提供组织“引擎”。
2015年,临沂市全面深化行政审批和商事制度改革,在全省率先完成市级行政审批事项目录调整规范,共取消下放了市级行政审批事项284项。
2015年,出台《关于创新财政扶持政策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发展的意见》,支持民间资本进入教育、医疗、养老、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
2015年,把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纳入全市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规划。
2015年,临沂市6家企业进入“201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
2017年9月27日,全市首张“多证合一”营业执照颁发。
2018年,全市新旧动能转换暨开放型经济、招商引资工作动员大会召开。
2018年,临沂市8家企业上榜山东民营企业100强。
 
记者  邵琳 孙飞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