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使临沂充满活力,临沂因体育勃发生机

编辑:鲁南网 发布时间:2018年12月18日 阅读 97

10月21日,我市举办国际马拉松比赛。
 
    改革开放40年,大美临沂跨越发展,体育事业激情奏响更高、更快、更强昂扬向上壮丽乐章,成为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强力支撑。而临沂市体育馆从无到有,体育基础设施从少到多,都为临沂体育事业发展提供生动注解,见证临沂竞技体育从弱到强、群众体育从少到多、体育产业从小到大的辉煌历程……
 
新突破阶段(1978年至1994年):
临沂运动员在国际比赛中崭露头角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重视发展体育事业。1956年成立了临沂地区体育运动委员会,作为临沂地区行署主管本行政区域内体育事业的职能部门。在“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号召下,20世纪50年代的篮球、60年代的乒乓球活动在临沂地区盛极一时,各个层次、种类的运动会经常举办,体育事业展现全新的面貌。
 
    受历史原因影响,从1972年开始,学校体育才逐渐恢复,群众性体育活动得以开展。临沂市体育局调研员杜强回忆说,1973年,还在上小学的自己,开始在费县一家业余体校参加训练。“那时开始接触篮球、排球和田径运动。”杜强告诉记者,自己也没想到,业余体校的一段学习经历,让自己和体育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截止到1975年,临沂地区业余体校发展到12处,有教练员62人,学员1067人。
 
    1978年,高中毕业的杜强,成为临沂师专体育系的第一届学生。1980年毕业后,杜强成为苍山县体委的一名篮球教练员。“上级重视业余训练,竞赛成绩也在逐步提升。”杜强介绍,当年自己带领的篮球队在全区的比赛中,成绩每次都是前三名。
 
    1985年,临沂地区体育运动学校成立,在校学生170余人。1986年,杜强来到临沂体校出任校长。“想起70年代,自己训练那会,一人一双解放鞋,从1987年开始,运动员开始从吃粗粮变成吃细粮,训练条件越来越好。”杜强告诉记者,运动员也从业余训练向半业余训练再转向专业训练的转变。
 
   1987年,形成了以地区体育运动学校为龙头、各县体育中学和业余体校为龙体,以传统项目学校和基层训练点为龙尾的一条龙训练体制。1990年后,临沂地区优秀运动员开始出现在国际赛场上。1991年,运动员张明霞参加了在日本举行的亚洲赛艇锦标赛,夺得4人无舵手项目金牌。1992年,运动员王明瑛在香港国际赛艇邀请赛中参加女子4人单浆有舵手比赛,获得金牌。
 
快速发展阶段(1995年-2007年):
往省队、国家队输送更多人才
 
    1994年12月17日,国务院批准撤销临沂地区和县级临沂市,设立地级临沂市。1995年,国务院颁布《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同年举办全市游泳、体操教练员学习班和篮球新规则学习班,共培训教练员50多名,国家一、二级裁判员56名。向省级以上运动队输送优秀运动员4名。
 
    临沂自建市以来,深入实施“奥运争光战略”,按照市政府《临沂市县级体校办校规定》,进一步加强市、县两级体校建设,加强基层基础训练和人才队伍建设,逐步构建了全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
 
   从1995年开始,临沂籍运动员在全国自由式摔跤锦标赛、全国城市运动会60发气步枪比赛、全国室内田径锦标赛、全国和亚洲武术散打锦标赛、东亚运动会女子400米等比赛中,都获得了冠军。尤其是临沂运动员李岩岩,在27届世界摔跤锦标赛上夺取古典式男子66公斤级冠军,获得中国男子摔跤第一个世锦赛冠军,实现了临沂市运动员世锦赛金牌零的突破。
 
    “临沂选手在国家队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尤其是在摔跤、射击等运动项目中的表现,非常抢眼。”杜强说,临沂人的这种沂蒙精神,在这些传统比赛项目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2004年,田径运动员卜范芳参加在雅典举行的第二十八届奥运会,成为首位参加国际奥运比赛的临沂籍运动员。2007年,向省和国家队输送优秀运动员30余名,运动员李岩岩、魏向军先后入选国家奥运集训队。
 
    建市之初,临沂市体育场馆设施较为匮乏。2003年,历经四年建设,总建筑面积16800平方米、设计座位4019个、预算投资4500万元的临沂市体育馆—“齐鲁飞燕”竣工并投入使用。之后又对临沂体育场、训练馆进行改造,市体育馆、体育场、训练馆的建设,改善了全市体育基础设施落后状况,提高了临沂承接国际、国内体育比赛的能力。
 
    “当时为筹集资金用于体育场馆建设,临沂举办了中国体育彩票销售活动。”杜强说,一开始,体育彩票的销售并不理想,市场份额基本被福利彩票占据。截至今年,体彩销售有望突破30亿元,位居全省前三名。“市场占有率已经超过福利彩票,临沂体彩销售的增幅速度也是全省最快的,尤其是近几年的时间。”
    
跨越发展阶段(2008年至2018年):
群众体育发展迅速  竞技体育稳步发展
    
     2008年,国家奥组委在全球组织进行火炬传递活动,临沂市成为山东省五个传递城市之一。7月21日,“祥云”火炬从青岛来到临沂。向国内外展示了临沂的红色革命传统、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快速发展的现代文明。临沂被奥组委评为圣火传递“五星级”城市。
 
    同年,全省群众体育工作会议在临沂市召开。“这是临沂承办的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体育工作会议。”杜强说,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8月8日为“全民健身日”,围绕全民健身月、全民健身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全市群众体育活动深入开展。
  
    2010年,举办首届市民体育节、第三届市直机关运动会、第三届山地自行车比赛、百千万三大赛事、万人健步行等群体活动,承办全国公路摩托车锦标赛山东站比赛、全省百县篮球总决赛等比赛,增强了群众健身意识。
 
    “每年开展各类健身活动300多项次,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占40%以上。”杜强介绍,全市体育系统紧紧围绕《临沂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2015年)》,积极构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重点突出健身活动、健身设施、健身组织等方面的工作,全民健身形成新热潮。
 
   在2014年9月23日的仁川亚运会女子飞碟多向个人赛中,临沂籍运动员朱靖宇发挥出色,为中国军团再添一枚金牌。“朱靖宇成为临沂市首位亚运会冠军。”杜强告诉记者,在今年山东省第二十四届运动会上,临沂市乒乓球、网球项目实现金牌零的突破。
    
    F1摩托艇世界锦标赛落户临沂、48人叠罗汉创世界吉尼斯纪录,全国皮划艇锦标赛、世界皮划艇冠军挑战赛、第二届中国皮划艇公开赛首次“三赛合办”,是临沂市举办的国内规格最高、竞技水平最强、参赛队员最多、参赛范围最广的皮划艇赛事,“水上运动名城”成为临沂一张亮丽名片。临沂国际马拉松赛、中国沂河体育节、全民健身运动会、红色之旅·沂蒙骑行、美丽乡村迷你马拉松……一系列赛事活动接连不断,彰显了临沂这座活力之城、动感之城、魅力之城的形象。
 
     “以奥运火炬传递、承办全运会赛事等为契机,全市全民健身氛围更加浓厚。”杜强告诉记者,临沂在学校体育、各级老年体协、残疾人体育工作、职工健身活动中,以“低门槛、易进入、多元化、全覆盖、重民生、可持续”的符合临沂实际的发展之路,推动临沂群众体育大踏步发展……
 
相关链接:
改革开放以来临沂体育发展大事记
 
    1985年,4月24日至29日,山东省“希望杯”田径赛在临沂举行。
    1986年,4月27日至5月3日,山东省“希望杯”排球赛在临沂举行。临沂地区男排获团体总分第一名,首次夺得“希望杯”。
    1990年,9月17日,象征着“团结、友谊、进步”的“亚运光火”火炬从济南传递到临沂地区。
    1996年,10月12日至15日,临沂市第一届运动会在市体育场举行。
    2000年,6月25日至27日,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到临沂慰问演出。
    2003年,4月23日,临沂市首届职工运动会开幕。运动会共设40多个项目,来自全市12个县区和33个部门的千余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2003年全市全民健身月活动启动仪式同时举行。
    2009年,10月19日至20日,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一行来临沂市调研。
    2010年,8月26日至28日,中国(临沂·莒南)首届红色运动会在莒南举行。
    2011年,6月,“魅力兰山杯”2011中美澳艺术滑水对抗赛中国·临沂站赛事在沂河举行。9月23日至25日,“魅力兰山杯”2011年世界杯滑水赛在临沂市举行。
    2012年,6月9日,“山东能源临矿杯”首届中国沂河文化体育旅游节在沂河之滨开幕。
    2015年,11月15日,由中国田径协会、省体育局、市政府主办的“金玉山杯”2015临沂国际马拉松赛鸣枪开赛。
    2017年,6月20日至21日,全省县级体校办学模式改革现场会在临沂召开。
 
数说临沂体育事业发展:
 
    1985年,临沂地区体育场建成,占地73250平方米,建筑面积22389平方米,有观众席位6000个,400米跑道8条,内含长100米、宽66米的足球场。
 
    1994年,全区有带看台的田径运动场1处,400米土质田径运动场22处,300米以下土质小田径场345处,各类篮球场3925处,排球场316处,门球场101处,室内游泳池1座,训练房30处,室内射击场5处,室外射击场2处,台球房1处。
 
    1999年,临沂市体育场进行改造,铺设塑胶跑道,种植足球场草皮,进行地下管线埋设及东看台续建工程。
 
    2000年,完成南北看台续建和看台座区漆化工程,整修后的体育场更加美观、大方、气派、实用。
 
    2008年,投资800余万元对体育馆、训练馆进行改造提升,提高了场馆的现代化水平,增强了承接大型比赛的能力。
 
    2013年,南湖心岛水上运动基地一期工程建设基本完成。
 
本报记者 王晓 褚菲菲 通讯员 张文元 赵文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