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今朝▍新时期,临沂谱写与全国同步小康宏伟新篇章

编辑:鲁南网 发布时间:2018年12月16日 阅读 104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临沂时指示“要紧紧拉住老区人民的手,决不让他们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掉队”。临沂市上下牢记总书记嘱托,在新时代沂蒙精神引领下,持续打响精准扶贫攻坚战。尤其是近三年来,扶贫攻坚进入新时期,临沂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全国同步小康成了眼下新的目标。
 
脱贫攻坚进入新时期,打响脱贫攻坚新时期“孟良崮战役”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党和政府的庄严承诺。临沂市委、市政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临沂时“要紧紧拉住老区人民的手,绝不让他们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掉队”的殷切嘱托,全市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新时期“孟良崮战役”。
    12月12日,在临沭县曹庄镇朱村的扶贫车间,工人们在紧张地赶制一批发往外地的柳编制品,作为朱村与临沂欧拉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的合作项目,依托朱村村民的特长和资源,80多名村民不出村实现了就业。今年68岁的密长虹,把自家的土地流转给了种植大户,加上工资收入,每年的总收入达到了3万多元,这在过去她想都不敢想。
    不容置疑,扶贫攻坚中临沂取得了巨大成果。尤其是近两年,全市发扬沂蒙老区“党员干部打头阵、男女老少齐上阵”的优良传统,创新实施“百千万”沂蒙老区脱贫攻坚行动和“双16”推进计划。扎实开展“三问三清”、“四看四查”活动,摸清摸实贫困村户底数,精准因村因户施策,确保扶持措施对接到位。按照一户不漏、一人不落全部脱贫的要求,对老弱病残特困群体实行靶向治疗,全力补齐最大短板。在全省率先部署开展了以“四联八建”为内容的贫困村提升工程,创新实施了所有权归村集体、经营权归承包户、收益权归贫困户、监管权归镇政府的“四权分置”扶贫资产长效运营管理机制,有力保障了资金有效使用、资产稳定增值、贫困户长期受益。
    2016年、2017年,全市实现减贫43.3万人、贫困村摘帽564个,贫困发生率由4.58%降至0.2%。两年来,在省委、省政府脱贫攻坚年度考核中,临沂市均获得“好”的等次。2018年,全市部署的脱贫任务正在一步步完成。
 
未来:以乡村振兴为统领,实现长期稳定脱贫
 
    回望过去,临沂扶贫开发经历了40年的艰辛探索。展望未来,临沂将实现长期稳定脱贫与全国同步小康。
    在下一步的扶贫开发中,临沂市将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以实现长期稳定脱贫为核心,坚持扶贫开发与区域发展相结合、脱贫攻坚与美丽乡村相融合、物质扶贫与精神扶贫相促进,将机制建设、作风建设贯穿脱贫攻坚始终,突出抓好产业扶贫、整村提升、深贫解困、内力激发、问题治理等重点工作,确保年底前脱贫人口脱贫、全部贫困村实现摘帽,基本完成脱贫任务。
    具体来说,从提升产业质效、发力重点区域、特困群体、激发内生动力。提高产业精深度,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切实增强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种养大户等主体的带动作用,加快形成优势主导产业。大力发展特色“种养加”项目,提升传统农业品质效益。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大力发展观光休闲、民俗体验等乡村旅游特色产业,让贫困群众更多分享多产多业融合的发展成果。
    此外,严抓建档立卡精准管理、聚焦整村提升、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提升基层治理能力。严格落实扶贫领域问题常态化整改工作机制,完善稳定脱贫机制、社会帮扶机制,实现长期稳定脱贫。
 
链接:
临沂与重庆、青海多地对口支援、结对帮扶
 
    近年来,临沂在扶贫开发的同时,临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对口帮扶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的一系列重大部署,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东西部扶贫协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扎实推进帮扶工作的深入开展,实现了目标向扶贫瞄准,资金向扶贫聚集,项目向扶贫靠拢。
    临沂市对口重庆市城口县、忠县白公街道和青海省海晏县等受援地区脱贫攻坚,在对口援助、招商引资、技术培训、干部人才交流等方面真帮实扶,倾力支持。
    2017年7月,临沂市又选派兰山区委常委、统战部长李建成到城口县挂职3年,这也是当时山东对口支援重庆14个区县中唯一挂任副县长并参与实际分工的同志。挂职干部们主动融入城口县中心工作,积极协调两地协作工作,充分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截至2018年,临沂市对城口县财政帮扶资金5212.3万元。从2018年开始,兰山区、罗庄区、河东区、沂水县、沂南县、费县、莒南县、蒙阴县8个区县与城口县结为友好区县,并与重点贫困乡镇签订结对帮扶协议。
    与此同时,2018年临沂市加强与重庆市忠县白公街道、青海省海晏县等对口支援对接,继续加强互访考察机制、深入推进援助项目建设、大力推动交流合作,双方将在互派工作职责相近干部进行任职交流方面谋求合作,实现互助互促。
 
扶贫干部看临沂:
老百姓积极奋进,自主致富
 
    2012年,山东省实施选派“第一书记”到贫困农村开展帮扶工程。齐鲁石化积极响应省政府号召,选派高鹏等5名干部前往郯城县泉源乡担任驻村“第一书记”,高鹏帮扶的是泉源乡东五湖村。驻村的1150天里,高鹏说感受到最大的变化就是老百姓精神面貌的变化。
    2012年4月14日,是高鹏第一次踏入东五湖村。全村229户920人,有1560亩土地,村民主要经济来源靠外出打工。整个村没有一条硬化路,村集体收入几乎为零。农闲时,见到最多的就是村民聚在一起打牌,消极散漫。
   “那时候村里就是通过传统农业来养家糊口,几乎没什么经济作物。”高鹏介绍。走访考察后,高鹏发现,东五湖村自然条件非常好,老百姓有致富的愿望,但是却有项目、资金、技术、信息、市场5大方面的拦路虎,要想致富并不容易。
    要想老百姓真正致富,简单的提供资金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高鹏和乡里其他的第一书记们就想利用自然优势,帮助调整产业结构。经过努力,东五湖村在内的泉源乡率先发展冬季温室大棚,种植西红柿等蔬菜,很快形成一条产业链。仅蔬菜大棚一年的收入就赶上之前两年全乡财政收入。
    日子过好了,村头打牌的村民自然少了,大家要么琢磨着种菜要么琢磨着做点小生意,整个村庄的精神面貌也有了很多变化。用高鹏的话说就是村民们进入了致富快车道。
    任职期满,但每年高鹏总会再到村里转转,而每次回村,高鹏总觉得村子又有了新的变化。“跟其他第一书记交流的时候,大家普遍感觉临沂人民吃苦耐劳,能在脱贫致富路上积极奋进,自主致富。”高鹏说。“积极奋进,自主致富”是对临沂农村最高的评价,也是扶贫攻坚路上,扶贫干部们最大的欣慰。
 
数说临沂扶贫开发:
 
1984年底,农民人均纯收入在150元以下的贫困村有2896个、57万户,加上面上插花贫困户,共78万户,288万人;有4434个村不通车,3910个村不通电,4808个村不通广播;有2007个村、183万人吃水困难;农村儿童入学率仅为84%。
1984-1996年,有49万户、86万人实现脱贫,占原贫困人口的92.5%;1995年底,临沂市实现了村村通车、户户通电,92%的乡镇通了柏油路,全部乡镇开通了程控电话。7个贫困县实现国民生产总值170亿元,比1984年增长8倍,其中有6个县财政收入突破1亿元;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林牧渔产值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由1984年的51.5%提高到73.9%。
1997-2000年,全面解决了人均纯收入低于850元、尚未完全解决温饱问题的5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2001年-2010年底,全市贫困人口减少到89万人(参照2001年的贫困标准),比2000年减少了167万人。
2012年-2016年,每年减少农村贫困人口20万人以上,仅2016年一年,就有 29.1万贫困人口脱贫,五年间共约104万左右的群众脱贫(根据新标准确定的贫困人口)。
2016年、2017年,全市实现减贫43.3万人、贫困村摘帽564个,贫困发生率由4.58%降至0.2%。
 
记者 徐文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