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电商、开作坊、做环卫,平邑3名贫困户的脱贫故事真精彩

编辑:鲁南网 发布时间:2018年11月13日 阅读 175
 
      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平邑县人社局认真贯彻落实省、市人社脱贫攻坚要求,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建设标准化“就业扶贫车间”,建造“创业扶贫工坊”,成立劳务合作社等手段,千方百计帮助贫困人口脱贫。近日,记者采访该县3名成功脱贫的贫困户,他们对该县人社局就业扶贫的好政策赞不绝口。
 
赵贝:
贫困户搭上电商这班车,摇身变成女经理
    
      走近临沂市未来果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电商中心,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堆成山的包装箱和几个忙碌的包装女工正在加紧把新鲜冬桃装入水果网套。在靠近窗口的位置一位年轻的女子正在熟练地敲击着键盘,与客户联系业务的赵贝就是这里的经理,谁也没有想到这位人称“赵经理”的90后姑娘三年前还是平邑县地方镇的建档立卡贫困户。
 
       赵贝出生在地方镇西金池村的一家普通农户家,由于家庭困难、父母身体不好,还未读完高中的她便辍学回家帮家里种植水果。三年前的一场变故,让原本可以勉强维持生计的家庭一下子变了天。父亲诊断出心脏病并经多方治疗未果后去世,除了亲人离世的悲痛,留给赵贝的还有巨额医药费欠下的5万多元的债务。2015年底,赵贝被地方镇纳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平邑县人社局在就业扶贫中注重分类施策、因材施策,针对有劳动能力又有知识基础的贫困人口大力开展电商扶贫,实现自我脱贫致富。该人社局举办了多期电商扶贫培训班,建成了电商扶贫实训基地,帮助一部分贫困人口通过电商技术脱贫,赵贝就成了这部分人。
 
      “接到镇人社所打给我免费参加电商培训电话时,我还在地里除草。”赵贝回忆说。
 
     “让我去参加电商培训班,食宿全免,还包车接送,我当时想都不敢想。”第一期的培训班过后,善于学习头脑灵活的赵贝茅塞顿开,她又连续参加了后面多期提升培训班,并通过了电商技术中级测试,还未等赵贝回过神来,又一个好消息正等待着她。
 
       赵贝因表现出色被镇人社所推荐到离家很近的未来果园村级电商中心工作,因为热爱学习手脚勤快,刚上班一个多月她便上手经营公司的网店,也领到了人生中第一笔工资。“当时我记得很清楚,一个月的工资2500元。”想到这里心情激动的赵贝流下了泪水。
 
     “多亏县人社局就业扶贫政策好,感觉就像天上掉馅饼一样,我才能有这么好的工作机会。”赵贝说。
原来平邑县人社局在电商扶贫中,把培训中成绩优秀的学员根据个人意愿介绍到当地一些电商公司就职,这种包培训、包分配、包服务的“三包”做法成为该县人社局电商扶贫的一大特色。
 
      后来,经过自己一年多的努力,赵贝成了公司的业务能手,被委以重任,专门负责网店销售。现在赵贝顺利脱贫,而今家中的债务也已基本还清。
 
      “我身边的这些包装工大多也是附近村子的贫困户,她们都是镇里介绍过来的,平时每月都会有千八百的收入,销售旺季的时候可以达到三四千。”赵贝满脸笑容的介绍着,精准扶贫改变了她的命运,也改变了她们的命运。
 
张秀:
申请3万元无息创业贷款,开启小型加工作坊
 
       今年46岁的张秀,腿部患有残疾,是平邑县张兴庄建档立卡贫困妇女。在人社部门就业扶贫政策的帮助下,经过3年艰苦奋斗,现在成功脱贫。
 
      “腿虽然残疾了,但精神上不能残疾,我就千方百计想把日子过好。”谈起当年的遭遇,张秀仍是一脸的坚毅。张秀的苦难源于儿时一场疾病。1972年,一岁大的张秀不幸得了小儿麻痹症,因为当时家境贫寒,加之父母忠厚老实,便没人在意。没想到的是,一次疏忽却造成了终生的遗憾,因小儿麻痹症后遗症导致双腿残疾,从那时起她再也没能站起来,只能蹲着靠拐杖支撑着走路。
 
      30岁那年,无情的灾难再次降临到她头上。丈夫杨成孝得了脉管炎,双腿不能正常行走,更别提外出干活,让这个本来就十分贫寒的家庭雪上加霜,生活的担子全都压在张秀一个人身上,但是她却“心有余而脚不能动”,一度陷入绝望。
 
       2015年,村里开展贫困户精准识别“三访五评”大走访,张秀一家被评为贫困户。一个是无法站立、失去劳动能力的残疾人,一个是恶疾缠身、劳动能力同样有限的病人,这一家人怎么帮、怎么脱贫?一时让帮扶干部犯了难。按照常规的做法,政府兜底保障是最简单的办法。但毕竟张秀还年轻,兜底意味着她的人生就此划上句号。帮扶干部一下子犹豫了,帮扶的目的,不仅在于帮,更在于扶。
 
      抱着试试的心态,人社部门帮扶干部踏进了张秀的家门。张秀眼见其他贫困户在人社部门就业扶贫政策的帮助下,纷纷脱贫,她向来走访的人员提出自己要搞发展,通过发展脱贫。帮扶干部听了她的想法,支持她大胆干,并给她就业帮扶政策的全力帮助。张秀的命运从此开始发生转折。
 
      随着社会各界对传统文化回归的注重,编织筐、编织篮、编织玩具等手工编织工艺品市场需求量日益增加,平邑县人社部门根据当地贫困人口和手工艺品市场实际,针对贫困人口脱贫在一些贫困人口集中的乡镇和贫困村建设了手工艺品编织就业扶贫车间,请手工艺品民间艺人来教贫困人口手工编织技术,帮助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他们把张秀介绍到了手工编织工艺品就业扶贫车间学习手工编织,张秀刻苦学习,熟练掌握了编织技术。
 
      张秀想自己发展手工工艺品,但没有资金,人社部门针对贫困人口推出了“发放创业贷款,助力脱贫攻坚”的惠农政策,帮张秀申请了3万元无息创业贷款。她腾出自家房屋的一部分,购置了加工和包装设备,开起了小型加工作坊,规模日趋扩大,效益越来越好。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张秀的致富之路并不仅仅止于学习复制现成的手艺,她还自己进行总结和创新,创造了“平板快速编织法”,在编织工艺方面独树一帜,让很多客户慕名而来,订单量连续上涨,为张秀带来较为可观的收益。
 
      在人社部门帮助引导下,张秀对该村留守妇女、下岗职工、残疾人员,进行免费编织技术培训,实行订单收购,先后带动张兴庄村20多人从事编织加工,其中不乏贫困户、低保户妇女。张秀的编织工艺品年生产10万件,产品统一发往临沂,继而远销韩国、日本、东南亚等地区,她带动了每个从事编制加工的家庭平均年收入4-8万元,也带动了村内20多户农村家庭依靠手工编织筐加工生产的家庭,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张秀成了人社部门帮扶下成功脱贫的贫困人口,张秀说:“我有今天,离不开人社部门对我的帮助,我愿尽我所能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希望大家一起过上好日子。”
 
尹二修:
打扫卫生干兼职,一月收入近2000元
 
     “人社部门的扶贫干部真好,不但给我安排了工作,一个月有400多元的收入,而且还帮我买了种羊,又介绍了一份兼职,一个月又多了1000多元的进账,我真是太满意了。”平邑县卞桥镇尹家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尹二修说。他肢体二级残疾,2014年被认定为贫困户。由于性格内向很少与人交流,加上年轻时家庭生活困难一直没有结婚独自一人生活,靠低保维持生活。
 
      该县镇人社所了解到,尹二修虽然患有肢体二级残疾但还能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扫地打扫卫生、养个羊、摘个菜还是完全能行的。于是,在村里给尹二修开发了公益性岗位--环卫工,一月有400多元的收入,尹二修上班后,工作积极性非常高,自从参加村的环卫工作以来,他所包的路段每天都打扫好几遍,一尘不染,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
 
      由于他的土地都流转给了种植大户发展温室蔬菜大棚,打扫完卫生后他就又没事做了。从事村里环卫工作只是一早一晚的事,他在打扫卫生的时候,发现田间地头还有绿化带的青草没有什么用处,每次清理完后都用垃圾车运走了。
 
      于是,尹二修想如果能够买两只羊,打扫卫生清理出的青草就可以利用。尹二修就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人社扶贫帮扶人员,人社扶贫干部对他非常支持,帮助他购买了2只母羊。通过发展现已达到6只,这样在打扫完卫生之后,尹二修就可以牵着羊到田间地头进行放羊,既锻炼了身体又增加了收入。经过计算养的羊每年能增加两只一年就可以卖两只,通过养羊一年能有近2000元的收入,他的收入有了很大的提高。
 
       为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步伐,在尹二修家附近人社部门帮助建设了滩汪湖高效农业扶贫基地,主要经营温室蔬菜大棚,每年大棚搭建、种植、采摘的时间扶贫基地都要临时招聘一些工人,在大棚里帮忙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一天能有个三四十元的收入。看到尹二修平时空闲时间较多,人社扶贫人员又推荐他到扶贫基地从事简单的采摘工作,每天从事简单的蔬菜采摘等体力消耗不大,一天有了三四十元的收入,一个月增收1000多元。
 
      “我现在有钱了,不再拖累村里了,真得好好感谢人社部门扶贫干部对我的帮助。”尹二修说,,下一步他争取找一个老伴,圆了他有个家的梦。
 
本报记者 庞尊利 通讯员 王金川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