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十七中首届校园文化节完美收官 让传统文化在校园落地生根

编辑:鲁南网 发布时间:2018年01月03日 阅读 129
        别致的彩虹门立起来,火红的灯笼挂起来,五彩的气球飘起来……为进一步营造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良好舆论氛围,2017年12月29日,临沂第十七中学首届校园文化节完美收官,并举行汇报演出,完美呈现了历时两个月的文化节成果。
文化立校,为每个学生提供展示平台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2017年下半年,学校确立了文化立校的目标,启动首届校园文化节,并举办了一系列活动,为孩子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临沂第十七中学校长史传杰表示,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理解和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承认并认同个体间的差异状态,给予孩子们自我展示的空间与时间,获得更多被认同、被肯定的机会,从而发现自身的价值,这是学校首届校园文化节策划实施的初衷。
        “读罢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为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诵读经典是首届校园文化节的主要内容。在校园里,学生们有专门的诵读时间,在一系列研学活动中,学校也加入了诵读的环节,如‘登高望远赞颂沂蒙’临沂电视塔诵读活动等。”临沂第十七中学徐涛老师告诉记者,通过诵读中华经典,聆听古诗书韵,学生们在传统文化浸润中,进一步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洗礼,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此外,为了让学生们坚定文化自信,学校还结合自身实际将陶笛确定为校本特色教育活动,同时带领学生们走进鲁南高铁建设工地,感受中国力量。“学校为七年级全体师生配置了陶笛,每周开设一节陶笛音乐课。在本次元旦汇报演出中,800人陶笛演奏,阵容强大,令人震憾。”徐涛说。
研学之旅追根溯源,将书本知识与生活经验深度融合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临沂第十七中学依托区域优势,创造性地开展了“柳青溯源”研学旅行和“千年鄅古城历史探秘”等活动,学校首届校园文化节将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提升了校园文化节氛围,丰富了校园文化节的内涵。
        “我们学校矗立在柳青河旁,与千年鄅古城遗址毗邻。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学校策划实施了‘柳青溯源’研学旅行和‘千年鄅古城历史探秘’等活动。”徐涛老师告诉记者,在研学活动中,学生们从柳清河的源头和鄅古城遗址开始寻起,探访历史故事,了解社会,亲近自然,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主动适应社会,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这不仅仅是一次旅行,更是一次特殊的教育与挑战,一次不平凡的体验与成长。
        旅行的结束只是研学活动的开始,首届校园文化节期间,“千年鄅古城历史探秘”研学旅行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编自演了《“鄅古城历史探秘”研学旅行》。他们丰富的想象,大胆的穿越,把当年鄅子的谦逊、亲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邾子的傲慢、盛气凌人等形象演绎得淋漓尽致。
汇报演出精彩纷呈,将传统文化落到实处
        “文化让人优秀,传统文化更要在校园落地生根。在首届校园文化节里,我们的每一项活动最终都落脚在校园世界,落脚在学生身上。”校长史传杰表示,做好教育其实并不复杂,只要遵守教育基本规律和原理,遵循人的发展和成长规律,以人为本,就能把教育做好。首届校园文化节从实施方案的设计到各个环节的实施,始终以学生为本,把学生放在舞台的中央,让他们尽情地挥洒热情、激发活力、展示自我。
        “这次元旦汇报演出与平时的演出不同,所有节目最终都落脚在了实处。《风酥雨忆》是我校代表临沂市初中组参加山东省中小学生校园艺术节器乐舞蹈比赛曲目。他们用优美丰富的肢体语言,用舞蹈的最高境界来展现对生命、对天地万物的情怀,进行了唯美而又深情的演绎。小品《洗脚》的故事情节很简单,却通过诙谐的手法,把老年人到了晚年的孤独和期盼表达出来。孩子们不乏细嫩的演绎,让在场的观众捧腹大笑之后,又不得不陷入深深的思考。传统美德教育在学生们的笑声和思考中达到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徐涛老师告诉记者,为期两个月的首届校园文化节,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有合唱、舞蹈、科技创新、美术作品展评、研学旅行等,是临沂第十七中学每一个学生施展才华、比试才能、超越自我的擂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