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抗日军政干部学校旧址现在位于沂南县县城偏西北32公里处,座落在汶河北岸原岸堤南庙。沿着古朴的台阶逐级而上,迎面就是用青石砖砌成的大门,大门边上是一棵参天的大槐树,除了“山东抗日军政干部学校”的校牌,左右分别还有巩固统一战线、争取最后胜利的口号。记者沿着青石铺就的石板路进入旧址里面,听着工作人员讲述干校过去的风风雨雨……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共山东省委(1939年12月改成中共山东分局)遵照党中央关于创建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指示,将工作重心放在沂蒙山区。当时,山东的抗日队伍刚刚建立,绝大多数同志都是土生土长的工农分子和小知识分子,很难找到既懂马列主义理论,又会指挥打仗、组织民运的多面手。据此,在省委书记郭洪涛同志的倡导下,1938年6月,省委决定以延安抗大为榜样办一个培养干部的学校——山东抗日军政干部学校。
建校
培养沂蒙抗战干部的摇篮
干校隶属中共山东省委和八路军山东纵队领导,山东省委宣传部长孙陶林同志兼任校长,徐源泉同志任政治处主任。机构设置除校部外,下设政治处、教育处、总务处等。学员来自整个山东及苏北、豫北、皖北,一部分是从各部队抽调来的排、连、营级干部,一部分是地方上的同志,还有一部分是刚参加革命的学生。他们分编为军事队、政治队、民运队、地方武装队、青年队和女生队。学校带领学员始终认真贯彻执行毛泽东同志制定的“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的办学方针,“实事求是,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指导思想,以创建山东抗日根据地为原则,是山东大地上土生土长的“抗大”式的干部学校。
1938年6月初,学员在新泰县南鲍庄集中,下旬在蒙阴县第四区大庄正式开学。7月下旬,干校随省委机关移驻岸堤。8月13日,干校第一期学员提前毕业。8月底,干校第二期开学。干校成立一年多,共举办了5期,每期学员700人左右。先后培养了3000多名学员,培养了大量的政治、军事、民运、财政等方面的干部,为山东乃至华北的敌后抗日根据地输送了大批的革命干部,成为开辟根据地、建立革命政权、组织抗日武装的有生力量。学员毕业后,由山东分局统一分配工作。1939年9月,八路军第一纵队随营学校来到沂南,抗日军政干部学校与该校合并。
1938年10月,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中共中央为了巩固和扩大敌后抗日根据地,决定以陕北的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一部分、陕北公学和安吴堡青训班组建抗大一分校,挺进敌后就地培养干部。1939年冬,该校近4000名干部和学员由晋东南挺进到山东沂蒙山区。1940年1月到达沂南县岸堤。 1940年3月孙祖战斗结束后,随着抗大一分校在山东安营扎寨,抗日干部军政学校并入抗大一分校,编为其第五大队,开始了新的历史。从此,抗日军政干部学校名扬四海,誉满苏鲁豫皖边区,岸堤这个偏僻的山区小镇也随着干校一起声名远播。
老一辈革命家徐向前、罗荣桓、朱瑞、黎玉、郭洪涛等都曾在山东抗日军政干部学校指导革命工作、组织开展抗日战争。1941年由沂南县转移到莒南县,校部设在曲流河村,对外番号是十支队。
抗日战争胜利后,罗荣恒率八路军山东主力部队挺进东北,抗大一分校亦随之行动。1946年2月,延安的抗大总校挺进东北改名为东北军政大学,抗大一分校即编为该校第三大队。抗大一分校在沂蒙山区转战了6年,培养了1.4万多名党政军领导骨干。
回忆
一边学习一边训练的日子
1938年6月,张百川是干校的首期学员,时间虽然已经过去 50年了,但那时在干校学习、战斗的生活情景,他至今却还历历在目,记忆犹新。下面是张百川回忆的干校开学时候的回忆。
1938年初夏的一天,我告别了领导和战友,背着背包, 由沂水县袁家城子出发,日夜兼程,来到了省委驻地 ——莱芜城南的一个山庄。
当时的省委和干校校部都住在农家院里。我来到学校,接待我的是省委书记郭洪涛同志的爱人史秀云. 她看过介绍信后,就拿出一张表来让我填写,填完表,给我安排了食宿,从此,我便开始了干校生活。
军政干校,直属省委领导,校长由省委宣传部长孙陶林同志兼任。200多名学员分编成军事、政治、民运三个中队,中队下面设班、干校的机构很精干,中队只设中队长、指导员,没有副职。党支部的委员和班、排长均从学员中选拔。
那时,我们既没有地盘又没有政权,为了免遭敌人的袭击和敌机的轰炸,部队需要经常转移。就是在流动性很大的情况下,干校也严格执行着学习和生活制度。每到一地,就先帮助群众挑水、扫院子,然后再安排自己的住处。早晨,全副武装地跑步、出操, 饭后上政治课,操练军事技术,晚上,进行点名,表彰好人好事,批评不良倾向。这期间政治学习的内容,主要是党中央,毛主席对山东工作的指示和郭洪涛同志“为创建山东抗日根据地而奋斗”的报告。对照当时四处流动,没有安身之所的实际情况,大家越学越感到了创建抗日根据地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我们这期学员,大多数是工农出身,文化水平较低,学习任务虽然相当艰巨,但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学好军事技术,提高政治水平,苦练杀敌本领,为创建山东抗日根据地做出自己的贡献。
干校的军事训练项目,头一条就是紧急集合和夜行军,要求哨声一响,就要在三分钟以内全副武装的集合起来。有的学员很不适应,我们这些从部队里来 学习的同志就主动帮助他们苦练,让他们用毛巾捂上眼,摸黑练习打背包、扎绑带,终于渡过了这一关。
当年为了建立沂蒙中枢根据地,8月3日夜,部队开始向北挺进,行至八里沟时已是夜半时分。指挥部传来 “原地休息”的命令。正当大家背靠着背打盹的时候,突然枪声大作,周围山头上地主民团摇旗呐喊冲杀下来。当时,在八里沟休息的是省委机关和干校的学员,缺乏战斗力,情况十分危急。突然,前面响起了“嘀嘀哒哒”冲锋号声,保卫省委机关的四支队二团冲入顽军的伏击圈,杀开了一条血路,把省委机关和干校引出了重围。这时,天已拂晓,经过清查,发现电台和一部分女同志还有伤病员没有出来。领导命令我带领一个排,在二团火力的掩护下冲回去抢救。 我接受任务后,立即向全排下达战斗命令:“上刺刀,跟我冲! ”当我和全排同志猛虎一般冲进沟底, 看到被围的同志和电台时,真是高兴极了!我立即命令一个班在前面开路,一个班帮着抬电台,收拾散落 在沟里的文件,搀扶着伤病员和女同志火速突围。我 带领一班在后边掩护。我们上好了刺刀,端着枪,随时准备战斗,还挑选了几个射击能手,专打出头鸟, 在我们一连击中三、四个顽军之后,他们才停止了攻击。当领导和同志们看到重新突围的同志胜利归来的时候,都高兴得欢呼起来。
省委和干校突出包围圈后,继续前进。由于两天两夜没有休息,大家都精疲力尽了,连牲口都饿得不想抬腿,走几步就想趴下。驮迫击炮的骡子要是一趴下就麻烦了,我们只好派几个人拥着它走。一路上, 部队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虽然肚子饿的难受,但路旁老百姓的小白菜却没人拔一棵填在嘴里。
现况
抗日干部军政学校现况
新中国成立后,徐向前元帅曾为抗日干部军政学校题词:“为抗日战争培养骨干力量,对革命作出了贡献”,郭洪涛同志曾为抗日干部军政学校题词:“岸堤军政干部学校培养大批优秀领导干部,对创建发展山东抗日根据地发挥了重大作用”。山东抗日军政干部学校的历史载入《中共山东党史大事记》、《忆沂蒙》、《沂蒙烽火》、《沂蒙抗日战争史》、《烽火育英才——山东抗日军政干部学校建校五十周年专辑》等史志书籍中。入展中共山东省委党史陈列馆、沂蒙精神展等大型展览。2005年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山东革命文化丛书》中,专门编著出版了独立一册的《革命干部的摇篮——岸堤干校》。
近年来,为弘扬红色革命传统,发扬抗大精神,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沂南县委、县政府,岸堤镇党委、政府多方筹措资金对学校进行了修葺。特别是2005年以来,岸堤镇党委、政府先后投资300余万元拓宽修建了沿河路,投资150余万元建设了2处文化广场,投资30万元对抗日军政干部学校院墙、房屋进行了整修。
临报融媒记者 江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