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河酒以温河水得名,温河以费县祊水取名。祊水源自尼山山脉大匡崮,东流至费县梁丘村南,有温泉水北来汇入,成温、凉二水合流,当地人遂称此水为温凉水,河称“温凉河”。
1943年秋,鲁南军区消灭盘踞柱子一带的伪十军第三师刘黑七部,鲁南山区抱犊崮、天宝山、崮口三块根据地连成一片,冬,中共鲁南区党委批准成立以梁丘为中心的县级新政权,以河为名——温河县。温和酒业蓬勃发展,取水温河,酒质绵柔,性情温和,字异而音同,天酿地造,注册了‘温河’商标。
祊水为鲁南山泉之液,梁丘、费城取水酿酒,历史悠久。明代武英殿大学士张四知,退休后在县城南关招待学友信肖吾,喝得高兴,赋诗一首《寿信肖吾》其中有:“读耕课罢日成闲,遇友联床谋作醉。醉颜的的(音di)类神仙,鹤发丹颐玉节坚。”他们喝得是就是本地温河酒。
祊水东行费城,自南而北,环绕城下,入东北汇入浚河、沂河。这是费县的母亲河,《水经注》记载之。据统计:清末至民国,全县酿酒作坊有16座,分布在县城、梁丘、探沂、马庄、朱田、上冶、薛庄、方城等8个集镇,从业人员362人左右。一般年景每处日产300——500斤,主要原料是高粱、小麦,产品高粱酒俗称白干酒、烧酒,储酒器具主要用柳编酒篓。
费城有两家酒店:一是“龙泉涌”、二是“德泉涌”(明朝时为德升酒坊)。“龙泉涌”坐落城南门外路西祈遗街;“德泉涌”坐落城南门外路东通济街,有西酒店、东酒店之称。西酒店“龙泉涌”以李福祥为主,三家集资大洋3600元,雇工28人,除每年交酒类专业税20元外,年纯收入大洋600元。此店变化较大,从清末开业,时开时停,至1944年转给赵汉堤,改号“新成”酒店。东酒店“德泉涌”店主赵文勋,明清时称德升酒坊,零售兼批发,有从业人员30人。
1945年8月7日费城日军逃跑、费县城解放,这是鲁南战略区第一个解放的县城,鲁南行署主任李乐平专程来到城里,宣布成立费县城区人民政府。指派王敬明任区委书记、赵桓为区长。王敬明是朱田由吾人,抗战起和朱世范共同创建费西根据地。区委区政府成立后,立即接管县城各厂矿企业及部门,着手恢复生产。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消息传开,举国欢腾。当日,费县城内大街张灯结彩,红旗飘扬。店铺门口挂上大红灯笼,市民自发组织锣鼓队、高跷秧歌队,涌向街头。锣鼓喧天,万众奔腾!东西酒店合并了梁丘、朱田抗日根据地的酒厂,任命原朱田酒厂经理胡广裕(胡广玉)为厂长,当即恢复酿酒生产,酒厂隶属温河县政府,此刻,他带领酒厂工人,抬出酒篓,摆上桌案瓷碗,向抗日英雄致敬慰问。向人群敬酒,许多人上前捧酒狂饮,激奋不已!
胡广裕是费西大井头村人、地下中共党员,朱田酒厂厂长,曾为费西根据地经济建设作出贡献。担任费县酒厂厂长后,立即扩大规模,选调技术人才,组织恢复生产。当年共有草房40间,敞篷60间,以高粱、小麦为主要原料,进行生产,但只能生产一种传统老式白酒,年总产量200吨。
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山东、轰炸费城时,费县酒厂暂时撤离停产,1948年秋恢复酿酒生产。酒厂隶属鲁中南专酿公司尼山总酒厂,受总酒厂和费县县政府双重领导,酒厂全称为“鲁中南尼山总酒厂费县分酒厂”。
费县的温河烧酒曾为抗战的最后胜利和解放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
一:用于接待
费县温河老烧酒成为招待首长客人的礼品,早在抗战初期,中共苏鲁豫皖书记郭洪涛、八路军山东第一纵队司令徐向前、八路军山东纵队总指挥张经武等人过路崮口山区,受到抗日游击第二大队负责人徐子仁的热情招待,在光山头村蒸馒头,杀鸡招待,又到马庄集市端来狗肉盆,筛热的温河烧酒端上了餐桌,徐向前饮后称赞好酒、好酒。非常感激,回赠600块银元,传为美谈;自此,温河酒凉狗肉,成为鲁南农村人解馋的时尚向往。
二:用于庆典
1943年秋,鲁南军区在柱子山下消灭刘黑七,捷报传出,泗延村一带山区群众抬着猪肉、坛酒,打着锣鼓,一路欢呼高唱,前往慰问老三团干部战士,表示感谢,老大娘还专门找到打死刘黑七的英雄何荣贵、炸开柱子围墙的马立训,向他们敬献温河美酒,献花祝贺;
1944年秋,鲁南区党委在梁丘大邵庄召开“减租减息”万人大会,该村贫雇农自发组织附近群众杀猪宰羊,在村外搭起帐篷,躺上门板,招待各县来宾,并向悬挂主席台的毛主席、朱德画像鞠躬敬温河美酒,欢呼万岁。
1945年9月山东军区教导团梁必业率领抗大一分校,结束蒙山的游击环境,进入费县城,受到居民热烈夹道欢迎。第七期学员在此举行开学典礼。军民举行联欢会,军民代表登台讲话,会后举行酒宴,畅饮温河美酒,庆贺抗战胜利,慰问抗战英雄,全城沉浸在胜利的欢乐之中;
1945年8月——1946年上半年,费县掀起三次大规模扩军运动,俗称“大动参”,各村搭设擂台,青年登台报名登记,并表示决心,时称“跳台”,台下掌声激烈,锣鼓喧天。身体合格领导批准后,新兵入伍时,要骑大马、戴红花,富裕的村庄,村长还敬酒祝贺,到区里集合,又有区长讲话、敬温河美酒,发纪念品。
三:用于疗伤治病
抗日战争时期,在根据地养伤的伤员,常把烧酒代替酒精消毒。1944年春,鲁南军区在石井荆山寺建立医院,收治伤病员,温河烧酒当做酒精使用。1946年鲁南战役结束,该院收治负伤干部战士数百人。酒精不够用,就以温河烧酒酒头代替,及时救治许多伤员。
革命烈士贾永恒,家住上冶齐鲁地,1947年3月,国民党和还乡团抓捕他的家属李长秀,逼迫交枪款赎罪。折磨日久,李长秀和3个孩子染患伤寒,四口人躺在屋里数日,不吃不喝,奄奄一息,引来满屋绿头苍蝇,无人敢近前。李长秀的父亲得知,冒着生命危险,提上一嘟噜温河烧酒,进屋后用口喷洒,驱逐了苍蝇,进行消毒。还乡团还不放过她们,正要下毒手,恰在此夜,天降新四军攻打费县城,还乡团慌张逃跑,李长秀全家得以活命。
新四军攻打费县城,城北荣和庄朱坤,当时19岁(现87岁),和另一人为攻打西门的我军一部掩埋牺牲烈士,先在朱家庄掩埋,后随队伍入城。在南门里看到双方厮打共亡的尸体成堆,只得双手扒开,弄得满脸满身是血,呕吐不想吃饭,在温河酒厂的一间屋里发现酒缸,负责的新四军,叫他们用酒洗浴,方能吃饭,最后完成了任务。
四:用于强身御寒
抗日烈士孙龙三,薛庄镇白埠村人, 60多岁担任区中队副队长,带队打鬼子,不减当年勇,牺牲在永目庄西平顶崮。牺牲前,好喝酒,常在会上自我批评,说:“我这个人,旁的毛病没有,就是好喝点酒。都是年轻在东北雪山老林里打鬼子时候习的,不喝就冻干巴了!官兵都喝。”大家都原谅他,并且发现了温河酒,都会给他留着。
1946——1947年冬天,费县妇女部长马秀梅在埠下一带山区工作,漫天大雪,在雪地生下女儿。同行的区妇女主任杨培兰日夜护理,寒冷不过,杨培兰只得喝一口温河酒抵御。以后开会熬夜时,身边常藏带着一个扁形小瓷壶,乏困寒冷时喝一口,日久形成习惯,直到去世。
1947年费城战役后,费县在“六·九”突围撤退到滨海军区的机关干部,奉命迅速返回费县开展工作,由于沂河水大,没有船只,只得武装泅渡,行前,领导允许每人喝温河酒御寒,泅渡沂河,只牺牲了陈重一人。
五:用于消灭敌人
1943年秋,高锡贵和孔兆才化装进入槐子庵伪军碉堡,以探亲访友为名,把伪军头目徐清锡用温河酒灌醉,不费一枪一弹,守敌被全部擒获。高锡贵智取槐子庵敌伪碉堡楼的事迹到处传颂。高锡贵是平邑镇石崮庄人,早期共产党员,1938年受费县工委派遣,护送省委书记黎玉去延安,返回后担任“八路军费县第三游击大队”参谋长。1947年在费县城牺牲。
1944年6月20日,鲁中老四团要拔除费城诸满鬼子据点,先通过地下党做好据点伪军中队长徐怀清的工作,叫他充当内应,立功赎罪。届时,徐怀清置办温河酒,六个菜,请鬼子小队长喝酒,又陆续扩大人员,结果全小队鬼子轮流喝酒,烂醉如泥。战斗打响,鬼子乱成一团,中心炮楼被我炸毁,30多个鬼子被压在砖石瓦砾之下,战斗胜利结束。
建国后,费县酒厂变化很大。1950年4月费县划归临沂专区后,酒厂隶属临沂专区酒业专卖处,受临沂专区酒业专卖处和费县酒业专卖处双重领导,称为“费县分酒厂”。
1953年8月改称“费县酒厂”,庞维廉任酒厂经理。
1954年6月临沂专署为统一酿酒业税收管理,将全地区各县酿酒厂合并到临沂酒厂费县酒厂即迁至临沂,与临沂酒厂合并。
1956年秋费县人民委员会决定,由县供销社为主在原酒厂厂址恢复酿酒生产,经充分准备于1957年9月正式恢复生产,酒厂隶属县供销社。
1958年大跃进,酒厂改名“费县酒厂”,本年费县大面积种植地瓜,“胜利百号”大地瓜,代替了长蔓老号地瓜,产量极高,以地瓜干和麦麸皮培养的菌种为主要原料酿造白干酒,既经济又提高产量。瓜干白酒,价廉物美,深受群众欢迎,市场扩大到全国。
1963年1月转隶县工业局,将酿造的酒全部交给烟酒专卖处经销。酒厂称“费县商业局酒厂”固定职工41人。但是,酒厂场地狭窄、设备简陋,交通闭塞。
1965年,为扩大酒厂规模,费县政府批准新厂迁移到建设路北,温凉河和青龙河两河交汇处,称下河头(佚名下海头),现在为蓝色港湾住址,占地4万多平方米,面临公路,交通便利。此后,酒厂不断扩大生产规模,不断革新生产技术,产品花样不断增加和更新,主要生产了65度白酒、大曲酒、二曲酒、和老窖酒。档次提高,效益增强,成为县财政收入的支柱产业。继续为新中国经济建设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