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村落 最美利山涧

编辑:鲁南网 发布时间:2021年06月01日 阅读 480

        潺潺流水,巍巍高山,幽幽峡谷,如镜平湖。在费县费城街道有一个自然村利山涧,据1982年出版的《费县地名志》记载:“利山涧,位于费城西南3公里,属南坡大队,131人,112亩土地。建于元代大德年间,因位于利尖崮北侧的山湾里,故名利山涧。”

        利山涧三面环山,一面靠河,山涧的出口被一条河流温凉河阻隔,北边的山在河岸边向南延伸,把本来不大的利山涧出口,堵住了大半。无论从什么方位,只要不是俯瞰,是看不到利山涧村庄的,要想看到利山涧村,需要走过一条窄窄的碎石板桥,过了桥,顺着北边山脚尽头处一条小路往里走,才能看见村庄。

        传说这里是一个荒凉的山涧,直到有一年冬天,一户朱姓人家的妇人带着三个幼子沿路乞讨至此,时值天寒地冻,妇人一家衣单体寒,就在利山涧避风朝阳的地方暂且住下。妇人有一手纺线的好手艺,去附近村中替人纺线养育幼子。冬去春来妇人与村民逐渐熟悉,附近村的村民们看妇人一家勤劳能干心地善良,就好心的劝说:“单靠一人纺线如何过活?不如花钱买几亩地,种上庄稼,等秋后丰收就不愁吃喝了。”然而妇人身上仅有纺线赚的一吊钱,村民们商量了一下,就把利山涧的土地以一吊钱卖给了朱家。

微信截图_20210601091231.png

        自此以后,妇人带着三个儿子起早贪黑开荒种地,春去秋来庄稼丰收,妇人一家大获丰收,把粮食送给村民一部分,卖掉一部分。三个儿子也上山伐树、运石头,经过一个冬天的努力,建起了一座坚固的石头草房。过了几年,妇人的三个儿子渐渐大了,在村民们帮助下成亲生子。随着人口的增多,渐渐成了一个小村庄,就叫利山涧村,归属南坡村。

        利山涧古村落初建于元朝大德年间,即公元1297-1307年。利山涧全村最多有十几户人家,七八十口人,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发展到30多户人家100多口人。本世纪初由于交通不便,无法供应水电,大多数人开始搬到温凉河西岸的村子里,2017年最后一户人家也搬出,利山涧村彻底成为历史。田园阡陌、古屋错落……斑驳的绿苔青石,一道道时光的印痕,摩挲着利山涧村七百年时光。七百多年的历史传承赋予了利山涧村绵绵古韵,流逝的岁月都被镌刻在这个闹中取静的古村落里。

        原生态的利山涧就是最美的

        近年来,利山涧开始进行旅游开发,利山涧旅游度假区主要分为千年古村、乡野乐园、温和谷休闲带三部分。利山涧旅游度假区在建立之初就秉持“文化兴旅、传承历史”的理念,对于民族文化的重视和对费县乃至临沂红色历史的探寻和传承,也是利山涧景区建立之初就自觉担起的责任!利山涧景区内有两座博物馆,分别是费城乡村记忆馆和费城红色记忆馆。两座博物馆坐落在古村落之中,分别对乡村历史与民俗和临沂的红色文化做了大量的展现,使游客通过费城乡村记忆馆、费城红色记忆馆更加深刻了解利山涧千年的文化氛围。

        原来的古村落保留至今,经过修整和完善,利山涧旅游度假区依托古村、深涧和山寨,保留现在以石头建筑为主体,房屋依地形分层布局的格局,保留烤烟房、石碾、山涧、古树等自然环境所构成的村庄意境,以明代生活化场景为基础,构筑村落骨架,恢复完整的利山涧古村落肌理,充填活化古村落的生活空间和生活方式,营造“古村一日,人间百年”的生活化体验。

        利山涧有几处老宅均已年久失修而荒废,古老的屋檐已经塌毁,仅剩的一根朽木撑着砖块,在风雨飘摇中摇摇欲坠,却依稀能看见那沧桑的岁月和流年的印记,它如史书,记录着古村的历史,墙头的草木也仿佛昭示着平和的村落,正在蓬勃生长。利山涧旅游度假区郭彩经理在向记者介绍古村时表示,利山涧有几处老宅虽然已经破旧不堪,断壁残垣,但景区一直保留原貌未做任何改动,因为这就是古村活着的历史,虽然她是破旧的,但却是最美的。

        利山涧旅游度假区始终倡导绿色发展的理念,清理古村内水系,引水上山入村,构建“清泉绕古宅、飞流唱深涧”的动态场景。景区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高标准建设”的要求,坚持以“宜居宜游?最美田园”为定位,着力建设水源地保护湿地、利山涧古村、山坡护林、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南坡民俗村等项目,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依托利山涧、温河谷地及南坡村农田,致力于打造具有沂蒙古村落文化体验、温河谷地休闲度假、现代农庄康体养生等特色的综合空间。利山涧目前已修复完成煎饼坊、馒头坊、辣椒坊、豆腐坊等古院落,建设戏水广场、石磨广场、戏台、小吃街等功能区,并完成亲子厨房、乡野乐园、农夫集市、地质长廊、戏雪广场、鱼菜共生馆等景点的建设。

        千年古村落,最美利山涧,等着你来发现!

        临报融媒记者 张晓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