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保本”理财产品“量价齐跌” 消费者还有哪些新选择?

编辑:鲁南网 发布时间:2018年09月29日 阅读 413
  新华社北京9月28日电 题:银行“保本”理财产品“量价齐跌” 消费者还有哪些新选择?
 
  施歌 李延霞
 
  在资管新规要求打破“刚性兑付”的背景下,一向以“稳赚不赔”吸引投资者的银行理财产品发生了哪些变化?记者在北京走访多家银行发现,近期银行的保本型理财产品“量价齐跌”,发行额度有所降低,收益率也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收益率一降再降。”工商银行的一位理财经理开门见山地说,目前保本型产品的年化收益率在3%至3.65%左右,几年前可达5.8%的收益率高峰难以再现。
 
  建设银行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近期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不是很高”,在建行现有的七款保本型产品中,仅有一款收益率达到4%,但该产品的最短投资期限是602天。其余几款产品的收益率均在3.3%至3.8%之间,期限从3个月到12个月不等。
 
  与收益率走低并行的是发行额度的减少。记者走访一家招商银行网点时得知,近期保本型产品每款的发行额度仅有两三亿元,相比以前十几亿元的发行额度下降许多,“要抢才能买到”。
 
  工行的一位理财经理表示,按照资管新规的要求,工行的保本型产品到明年年底就停止发售,但具体如何变化还要看过渡期内政策落地的细则。
 
  融360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8月份银行理财产品共发行11907款,较2017年8月份减少1989款,同比减少14.31%;8月份银行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67%,环比下降0.08个百分点,达到10个月以来的最低值。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认为,理财产品收益率下降和整个市场资金面状况有关,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背景下,所有金融工具的利率都在下降,银行理财产品也不例外。而资管新规要求打破刚性兑付,限制期限错配和资金池运作模式,使得保本和非保本产品的规模都有所缩减。
 
  新形势下,不少银行主动对产品结构进行调整。推广结构性存款便是转型策略之一。记者了解到,自5月份起,光大银行就将原先属于保本型理财的“安存宝”产品,划归在属“个人存款”的“结构性存款”类。
 
  在工商银行的一个网点,记者看到门口的宣传板上写着“结构性存款”。当记者向网点员工咨询时,得到推荐也是两款结构性存款产品。一款投资期限为182天,年化收益率2.7%至3.5%,另外一款投资期限为357天,年化收益率2.7%至3.6%。
 
  该网点理财经理告诉记者,比起“宝宝类”货币基金,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没有降特多”,需求依然强劲,几款结构性存款产品“买的人特多,可能是从余额宝理财转过来的”。
 
  从记者走访的情况来看,确实有不少年轻人到银行咨询理财产品的情况。据他们介绍,以前多购买互联网理财产品,最近发现收益率降得太快,转而寻求更稳妥的银行理财方式。
 
  曾刚表示,结构性存款是保本型产品的一种暂时性替代,今后可能会随着监管的调整发生新的变化。
 
  在当前的市场情况下,消费者应该如何选购理财产品?一位工行的理财经理表示,选择产品要根据持有的本金数额和闲置天数来考虑。如果长期不用,可以考虑投资期限稍长的产品,提高收益率。另外,他提醒投资者,要提升风险防范意识,严格按要求填写风险评估问卷,按照评估结果选择对应的产品,不买超出自己风险承受能力的理财产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