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间,鲁南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工作交出高质量“周年答卷”,也带给临沂、枣庄、济宁、菏泽4市人民诸多惊喜和诸多信心。
2021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起步之年,是鲁南经济圈“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推动区域合作全面起势、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2021年,4市将如何推进鲁南经济圈一体化发展?记者从鲁南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推进会暨第二次联席会议上获悉,今年,4市将继续紧紧抓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机遇,重点推进乡村振兴、文旅融合、生态环境等事项。
设施联通:
构建一体化综合交通网络
在交通网络方面,重点推进高铁高速航运连通,加快京雄商、京沪二通道、济莱临连、临沂至枣庄至菏泽等高铁和菏徐铁路的前期工作,推动临淄至临沂、邹城至济宁等高速公路项目建设,推进临沂至滕州、济宁机场至郓城高速、临沂至东海高速、董梁高速、济广高速改扩建、蒙阴至邳州高速、临沂至徐州高速、徐民高速单曹段、鄄郓高速、德单高速梁山至郓城段前期工作,共同推动济微高速南延二期工程、枣微沛丰高速(跨湖高速)项目纳入上位规划,加快实施京台高速扩建、京杭运河二级航道提升整治工程。
在水利设施方面,协调推进防洪除涝抗旱减灾能力建设,逐步提升完善防汛抗旱监测预警信息系统,建立健全山洪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发布责任制和专家会商机制。联合治理淮河流域南四湖月片区、沿泗河片区和邳苍郯新片区重点平原洼地,联合做好《沂沭泗河洪水东调南下提标规划》论证工作。
在油气管道方面,加快山东管网南干线(菏泽一临沂)天然气管道沿线工作,做好地面附着物清障和补偿。
乡村振兴:
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推广“菏泽淘宝村镇”乡村振兴新模式,推进龙湾湖乡村振兴示范区项目建设,共同实施“十百千”示范创建、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等工程,积极推进菏泽牡丹区国家农业科技园、枣庄市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推广农业绿色发展典型案例。
推进美丽城镇和美丽乡村建设,打造整洁田园,发展美丽农业,建设美丽河湖、森林城市,不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接续推进脱贫群众生活改善,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现象。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持续跟踪收入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切实做到应帮尽帮。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持续发展壮大扶贫产业,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
文旅融合:
联合开发跨市精品旅游线路
发挥鲁南旅游联盟作用,统筹旅游信息发布渠道,推出跨区域旅游服务公众号,逐步形成旅游信息发布、服务共享、宣传营销、旅客互送一体化发展的工作机制,推动客源互换和市场互动,打造统一的鲁南区域旅游形象标志和宣传口号,打响东方圣地、鲁风运河、水浒故里、亲情沂蒙、牡丹之都等旅游品牌,逐步实现主要景点4市市民同城化待遇。
深度挖掘文化旅游资源,联合开发跨市精品旅游线路。推动孟良崮战役、台儿庄大战等红色资源统筹联动,结合时代条件发扬光大沂蒙精神;整合“三孔两孟”、尼山圣境、微山湖等资源,开发具有区域特色的研学交流活动;联手推介冠世榴园、菏泽牡丹、临沂农业生态园等田园体验游路线;台儿庄古城、曲阜孔庙、邹城孟庙、女娲宫等民俗文化游路线,实现旅游资源的互联互通。
支持微山湖旅游区、水泊梁山创建国家5A级景区,加快菏泽方特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园、郓城水浒好汉城四期等项目建设。在曲阜开展文化科技深度融合试点,探索建立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新机制、新模式,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助力全省文物展陈、智慧文旅、文创设计等文化产业提档升级。
生态环境:
探索建立“三统一”制度
推动鲁苏豫皖交界地区污染联防联控,推动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探索建立生态环境标准、环境监测监控体系、环境监管执法“三统一”制度,针对跨界水体保护、跨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等工作共同制定专项实施方案,开展区域环境联防联治。继续加强生态环境信息共享,合作建立联合监利、跨境联合执法等生态环境保护机制和定期会商机制,加强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开展河流断面综合整治,推动淮河、黄河、南四湖、东平湖、沂沭泗河等流域边界环境违法事件联合执法,持续推进大气污染源“千人帮扶行动”向纵深开展。
开放合作:
积极对接国内区域战略
建设中日韩(济宁)国际合作项目试验区、中欧(济宁)国际合作产业园,打造高质量外资集聚地。继续发挥市场采购贸易、综合保税区政策辐射带动作用,提高企业出口积极性。
深化省级“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建设,持续打造“海外临沂商城”,高标准规划建设公铁海空联运一体的“国际陆港”,打造“一带一路”中转物流节点、公铁海空多式联运服务枢纽、大宗货物进出口集散平台。推进兖州国际陆港规划建设,加密“齐鲁号”欧亚班列班次,积极争取航空口岸开放,构建海陆空立体、东中西结合的对外开放通道。推进济宁经开区商贸物流铁水联运智慧港口建设,以“大产业、大商贸、大物流”打造高端特色物流产业城,发展以机械、加工、仓储、交易等为一体的综合性物流产业基地。
对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进一步深化国内区域合作。
产业项目:
加强优势产业集群培育合作
明确4市在一体化发展中的产业定位,协同建立统一标准的立项、发布、实施、评价和监督机制,科学策划包装一批跨区域、易带动产业集聚、能够成为产业链核心的重大项目。
制定统一产业项目准入标准,以产能合作、产能转移、产业链分工为重点,引导4市围绕产业链条优势互补,加强对优势产业集群的培育合作,形成区域主导产业抱团发展的格局,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明确产业发展导向,打造重点产业集群。共同探索制定重大项目产业准入标准,统筹亩产效益、投资体量和可持续发展等因素,统一规范重大项目产业准入标准,减少招商项目重复引进建设,引导产业差异化布局。
推进“鲁南经济圈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加快骨干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以及关键技术突破。
共建共享:
教育、医疗等资源走向共享
加快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发挥鲁南职业教育联盟作用,围绕职业教育招生录取、教育标准、学习管理、产教融合等方面建立优势互补、相互协作的合作机制,制定统一的中远期目标,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建立跨市的公交联运机制,加密车辆班次,逐步统一规划、联合实施公交线路,增加对跨市车辆营运的补贴支持,保障交界区域微循环畅通,探索推行4市公共交通“一卡通”。
加强医疗服务互联共享,建立区域公共卫生事件联合应急救援机制,建立联合培训、联动执法、信息共享和协作保障机制。发挥区域专科医疗联盟、公立医疗机构药品(耗材)采购联盟作用,推动医疗卫生人才跨市多点执业、医疗信息电子档案共享,开展集中带量采购和价格联动,完善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医学检验结果互认和双向转诊合作机制,推动公共卫生领域一体化发展。
依托大数据+就业服务,建设覆盖城乡的人力资源信息收集、发布和供需系统,搭建区域就业服务平台,实现跨区域人力资源信息共享,引导人力资源自由流动。
探索建立执法部门联动制度,互通治安形势,协商解决问题,共同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临报融媒记者 褚菲菲 宋天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