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乡里开出老百姓的好日子——记第一书记朱凤平

编辑:鲁南网 发布时间:2020年03月03日 阅读 372

  今天的临沂高新区罗西街道西磊石村,享有江北最大桂花基地的美誉,“磊石桂花”是国家地理标志品牌,这也让它当之无愧成为高新区的城市绿肺。而两年前,这个500多户村民的村子还是个班子涣散,村集体收入为零的薄弱村。2018年4月,临沂市政协机关派驻第一书记朱凤平驻村以来,一头扎进村子埋头苦干,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用一组组真实的数字、一项项具体的工程、一件件实在的民生实事诠释着什么是“第一书记”。


朱凤平(中)在西磊石村农户家走访调查。

  创新形式,“桂园党建”助发展

  2018年4月20日,朱凤平第一次来到西磊石村,顾不上好好休息,他便下田间、进农户,把村子方方面面的情况彻底摸透。

  经过走访调查,朱凤平发现村两委班子涣散情况较严重。“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弱化,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也体现不出来,没有一个强有力的班子怎么能行?!”朱凤平说。

  为了夯实未来村子全面发展的“战斗堡垒”,朱凤平以身作则,召开会议率先到,打扫卫生带头干,组织活动积极参加;村里围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将每月20日固定为村主题党日,组织党员集体学习;完善规章制度,重点实施党员亮化积分管理制度,制定科学合理考核机制,激发党员履职活力;优化党员队伍年龄结构,吸收新鲜血液充实到党员队伍中……

  朱凤平与搭档开展“桂园党建”活动,将全村200多个桂花园按地域划分为4组,与村党支部4个党小组结对共建,既丰富了党建活动形式,又实现了党建与产业的融合发展。同时,村里还开展了“巷子党建”活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截至目前,西磊石村新发展党员2名、入党积极分子4名,培养后备干部力量5名,并投入了50万元,对原村委改造提升,新建标准化党群服务中心,使党员活动有场地、服务群众有平台。

  以“桂”之名,文旅产业求突破

  秋天的西磊石村,满村弥漫着醉人心脾的桂花香气。种植桂花,在西磊石村已有上百年的历史,是全村人的主要生计。朱凤平驻村之前就作了功课,了解到全村大小桂花园有200多个。桂香喜人,但桂花产业的发展却颇有些不尽如人意:相互压价,一盘散沙,既形不成规模效应,也聚不起发展合力。

  如此有特色的优势产业,却不能为村子的发展、为村民生活的提高带来长足的动力,这让朱凤平夜难安寝。他深入桂花种植户家一一察看交流,仔细分析村子桂花种植的优势和问题,同时及时关注国内桂花相关产业的发展形势,积极整合各方资源,依托桂花资源优势,为西磊石村量身定做了一套“一转、二扩、三延、四变”的产业发展道路。

  首先是产业的转型升级。西磊石村引导单一的桂花种销模式向以桂花为主题的“旅游+观光+餐饮+民宿+交易”的多元化模式发展。如今西磊石村的桂花产业,已不再是单纯的桂花种植,桂花园可赏可买,逛一圈桂花园出来还可以喝酒品茶,赏桂游园吃喝玩乐一条龙。同时,在原有线下销售的基础上,朱凤平还想办法打通销售桂花的线上渠道,在淘宝、京东等平台建立网店,利用抖音、快手、微信等进行线上直销。目前全村线上销售率达到70%,村民同比增收涨幅达到15%。“以前我们就是光顾着种桂花,等着人来买。现在村里集体发展,来的游客也多,我们不用愁销售了。”村民张女士说。

  在村里的桂香小镇青年创客孵化中心,几名年轻人正在讨论产品的营销方向,他们是返乡创业青年。这两年,文创产业的兴起,启发了朱凤平的思路。在他看来,深入挖掘磊石桂花文化底蕴,创新研发桂花文创产品、提高附加值也是产业发展的一个新趋势。

  “着眼于村子长期的发展,我们也在积极向服务业转变。已经连续两年举办磊石桂花节,入园游客达到12万人次,销售额达到100余万元,通过办节会也聚集人气,提高磊石桂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朱凤平说,村子先后实施了“古村落改造、拆墙透绿、桂月湖打造、采摘园建设、村庄整体绿化提升”五大配套工程,推动一三产业联动、农旅融合发展。

  经过近两年努力,村集体年收入由最初的0元增加到现在的25万元,村民年收入也由1.8万元上升到3万元。

  实干惠民 村民越过越幸福

  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并不是第一书记的最终目标,物质精神同发展、桂香生活全面开花是朱凤平最想看到的。

  刚驻村时,就是靠着保障改善民生,朱凤平迅速拉近了与村民的距离,打开了工作局面。在最初走访的过程中,他发现群众对村里水、电、路、环境卫生等方面的问题意见很大。

  老百姓的需求,就是第一书记的努力方向。朱凤平协调实施自来水入户工程,铺设30000米管道,解决村民饮水安全问题;实施电路改造工程,更换电表电箱1160个,解决群众用电安全隐患;实施道路硬化工程,修路里程达到10公里,方便村民生产生活出行;实施广场改建工程,建设2000平方米健身文化广场,为村民提供休闲场所……驻村两年来,村子先后投入900多万元实施了5大民生工程,着力解决群众最急最忧最盼的问题,让全村百姓吃上了健康水、走上了大马路,共享村庄发展硕果。

  精神文明建设也是第一书记工作组从未停下的工作。西磊石村是北方钱氏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朱凤平充分利用这一文化优势,组织在全村开展弘扬家风活动,引导群众自觉践行良好家风;组织青少年学生集体诵读《钱氏家训》,让良好家风代代相传,在全村形成向上向善的文明新风貌。开展“好媳妇、好婆婆、五好文明家庭、美丽庭院”等评先树优活动,引导群众向周边榜样学习;开展“庆国庆红歌会、柳琴戏、广场舞”等文艺演出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开展爱心公益活动,让弱势群体感受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回望风风雨雨的两年,朱凤平脑海中回忆满满。“我们终究要离开这里,但一定要留下带不走的队伍,要留下村子不断发展的动力,留下老百姓越来越好的幸福生活。”朱凤平说。

  临报融媒记者 英子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