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趵突泉喷涌被质疑为人工造假 景区方面这样回应

编辑:鲁南网 发布时间:2018年10月16日 阅读 322
原标题:济南趵突泉喷涌被质疑为人工造假 景区方面这样回应

  深秋时节的“天下第一泉”趵突泉,三窟并发,声音清脆,呈现出文人墨客笔下的“泉源上奋,水涌若轮”胜景。但总有好事者语出惊人——有网友质疑趵突泉喷涌是人工造假,称在济南趵突泉边看到水泵和变电箱,“还在园内听到了水泵的声音”,该内容被不少人转发。针对此质疑,景区方面回应称:“水泵主要用于景区内绿植浇灌以及对地面进行清洁。如此小功率的水泵,不可能形成那么高的水柱。”

  科技日报记者参加过不少保泉护泉活动,“趵突泉喷涌属自然现象”早在官方和专家界形成共识,并有历史证据和科学依据。

  城下“暗流涌动”

  泉水可靠自然力喷涌而出

  济南多泉,一向以“泉城”著称。按照官方统计,在济南,平均每秒就有4立方米的泉水从地下涌出来。而古时乾隆皇帝眼中的“天下第一泉”趵突泉,每天要涌出7万立方米的泉水。

  济南为何多泉水?或者说济南泉水如何可靠自然力喷涌而出?专家表示这与其地形有关。

  泉水专家认为,济南南高北低,南部山区是泰山北麓的余脉,北部平原跨过黄河,较为舒缓。济南南部山区由石灰岩组成,而平原的泥土底下也隐藏着岩浆岩。石灰岩本身不很紧密,有空隙、裂隙和洞穴,能储存和输送地下水。地下水顺着石灰岩层的倾斜,大量流向济南,成了济南泉水的水源。

  但在平原下的岩浆岩组织很紧密,所以地下水流受到阻挡就流不过去,让济南城下“暗流涌动”,并从地下的裂隙中涌上地面,就形成了著名的济南“七十二名泉”,趵突泉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个。

  济南全市努力

  实现泉水15年持续喷涌

  趵突泉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上溯至我国的商代,长达3500多年。趵突泉是古泺水之源,古时称“泺”,早在2600年前的编年史《春秋》上就有“鲁桓公会齐侯于泺”的记载。

  元代书法大家赵孟頫曾在他的《趵突泉》一诗中写道:泺水发源天下无,平地涌出白玉壶。到了北宋,大文学家曾巩以其卓异才思为这泓名泉起了日后四海传扬的名字——趵突泉。这其中的“趵”意为跳跃,“突”是突出的样子,“趵突”二字传神地表达了泉水日夜喷涌跳跃而出的景象。

  但不可否认的是,济南泉水曾有短暂的停喷期。在山东师范大学地理系教授黄春海看来,济南雨量周期规律为每三四年一个周期,枯水年、丰水年和平水年相互交替。在枯水的年份,趵突泉保持连喷要“看天”。

  随着近年来城市规模的扩大、人口的增加,济南城市建设与泉水保护需要进一步的协调发展。科技日报记者了解到,这些年来,济南市坚持广蓄客水、地下限采等工作思路,实现了趵突泉等重点泉群15年的持续喷涌。

  9月5日,趵突泉水位达到了28.77米,比之前停喷、复涌时的27.01米高出了1.76米。长达15年的持续喷涌,背后是济南全市的努力。

  采写手记

  不能把“无知”解读为质疑精神

  喷涌千年的趵突泉有历史厚度,喷涌有科学依据,可以经得起任何的质疑。从这一点上看,我们捍卫网友的质疑权力。但看到水泵就抛弃科学精神,认为趵突泉造假,毫无依据甚至“任性”地猜测,特别是在社交软件上讨论,形成某个范围内的“舆论场”,这不是质疑,而是造谣。

  在趵突泉景区,无论是文字图片,还是导游介绍,都会科学地解释景区内泉水喷涌的地形和气候等原因。但个别游客的“信口开河”也说明了科普的重要性。毕竟,水泵断电之后,泉水依旧喷涌如初可以打消所有的猜忌。

  对趵突泉景区管理者来说,利用舆情事件做好济南名泉的科普释疑,也是老景区擦亮名片的必然选择。

       王延斌

0